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2013-04-07 07:55王寿林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制度

王寿林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福建 龙岩 364000)

中国的政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起步,目前已经持续了三十五年。三十五年来,中国的政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深化,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收获了很多经验。同时,中国政改虽面临许多困难,但前景乐观。

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历程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改历程的阶段划分,学界主要有“三段说”和“四段说”两种观点。其中,“三段说”是较为传统的观点,“四段说”则是在“三段说”基础上,将第一阶段又划为了两个阶段。本文仍以“三段说”来作划分。

(一)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

这一阶段是中国政改开始起步并获得党中央高层高度支持、获得重要进展的阶段。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提出了在政治上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79年3月,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980年8月,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正式拉开了我国政改的序幕。

党的十二大特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阶段。1986年间,邓小平再次突出强调政改问题。1986年9月至11月间,邓小平连续四次谈到政改话题。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党中央提出了我国政改蓝图。

但是,党的十三大之后不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新威权主义思潮。党中央顶住了这股压力,新威权主义思潮刚刚过去,一种民主浪漫主义思潮又诱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这就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二)第二阶段:1989年到1997年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我国政改相对沉闷阶段,也可以说是改革的调整期。1989的政治风波,以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极大影响了我国正常的政改进程。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际上,这是党中央对政改作的比较大的调整。

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政改大体上是按照调整后的部署进行的。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不断深化,政改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总体上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改滞后问题比较突出。

(三)第三阶段:1997年到现在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尤为重要的是,十五大报告在我党的历史第一次提出了法治概念,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全面提出了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理论上的一大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及经验

三十五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来说虽然相比经济体制改革不那么显著,但基本上仍然能够跟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

(一)其成就是多方面的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人治”、“以党治国”转化成“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2.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建设得到健全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举制度等有了明显的完善和发展。

3.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得到了较好改善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尤其是选举制度的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比以前明显有了提高,公民社会初步形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4.政治继承和有限任期制度得到初步确立

中共领导人之间的代间转移已经有多次成功的和平转移经历,没有出现政治继承危机,权力传承走上制度化轨道;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有限任期制”,党章虽未明确规定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的任期,但事实上已经形成领导人两届十年的任期制度。

(二)中国政改取得的重大进步不言而喻,其基本经验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1.政改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革

中国当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素质总体上尚比较落后,各地区、城乡发展还很不平衡,传统的政治体制还有强大运行惯性,这注定了中国的政改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2.政改坚持以人为本和“法治”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和强调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经验上提出的重要思想,对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是在总结历史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包括政改)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3.政改必须坚持改革目标的明确性和推进改革的坚定性相统一

政改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优越性,而不是为了改变甚至是颠覆重建现有的制度体系。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三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展望

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比以往更长的篇幅来谈政改话题,前所未有地专列第五部分论述,这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政改在当代中国改革中的突出地位。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政改将是我们党深化改革开放全局中更为侧重的一个重点内容。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政改方向,改革具体路径更加清晰,表述论断富有新意,对中国今后的政改发展具有很强指导意义。报告强调了政改的鲜明中国特色,更加强调制度建设,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我国政改作出了“两个必须”、“三个更加注重”的归纳,体现了我国政改方针和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其中,“两个必须”指: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个更加注重”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报告把下一步我国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所需注意事项细化为七方面重要任务,分别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七个方面任务内涵丰富,相辅相成,富有新意,又切实可行,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政改的主要内容。

在这七个方面的任务中有许多新观点新表述,其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提出是最值得关注的新论述之一,这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理论,是过去二三十年西方政治思想最重要成果之一,而直到近年来,才逐渐得到国内理论界关注。此次党的十八大将“协商民主”明确单列提出并加以强调,显示了党中央对这一理论成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是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有助于拓展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功能,有助于协调社会复杂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其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除了协商民主理论之外,十八大报告在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改进执政方式推进民主执政、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树立法律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制度安排,体现党中央对下一步加快推进政改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政改毕竟是一件难度极大、极其复杂的事情。因为政改毕竟跟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还比较容易有纠错的机会。而政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有风险,更为艰巨和有挑战性。

但是,政改发展到今天,不加快推进又是不行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前存在的许多重要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比如权力集中、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问题。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权力腐败,跑官卖官、腐败、贫富分化、国富民穷、社会不公等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公民素质提高,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不满。因此,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当是现下改革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要防止左右两方面的思想误区,超越保守与激进的两极思维。当前,有两种社会思潮值得关注,一种是激进主义思潮,一种是保守维稳思潮。激进主义思潮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左的激进思潮,另一种是右的激进主义。前者把改革开放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困境以及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等消极现象,均简单地认为是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认为只有再发动一次“文革式的大民主”才能解决问题,试图把中国拉回到改革前的平均主义道路上去。后者则认为,只要把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多元政治制度直接搬过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有些人出于对激进主义“革命”的担心,拒绝进一步体制改革,试图通过强化原有的大维稳方式来巩固现存体制。

显然,这两种社会思潮都是与现实以及党中央的改革精神不符的。根据中国三十余年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中国的政改道路,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符合政治文化传统,通过渐进改革方式实现。中国的政改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榜样可循,可以借鉴一切现代文明国家政治体制中可取之处,但要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可喜的是,现在距十八大召开仅半年,党和政府已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了。比如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3月10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从原来的27个减少至25个。5月13日,国务院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李克强总理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这是新一届政府工作思路的进一步创新,也是我国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是政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措施,表明我国政改路径得到进一步明确。

实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告诫的,“以后的路还很长!”。但通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政改一定能取得最终成功。我们应该拥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M].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8.

[3]马洪等.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M].辽宁:大连出版社,1992.

[4]沈传亮.新世纪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1(3).

[5]高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理论探讨,2010(1).

[6]党国英.我国30年政治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J].农村经济,2009(2).

[7]赵希宏.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J].理论研究,2008(3).

[8]余明.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和基本经验[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9]郑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与基本经验[J].学术前沿,2012(3).

[10]张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制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