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诊治95例

2013-04-07 07:40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下腹粘膜肠系膜

缺血性结肠炎是胃肠道缺血性损害中最常见的类型,可累及整个消化道。我们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资料完整的缺血性结肠炎95例,现就其临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95例中,男39例,女56例,年龄33~89岁,其中50岁以上83例,50岁以下12例。全部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结果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其中,合并高血压50例,冠心病25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18例,心房纤颤10例,风湿性疾病3例,肺心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胆道感染2例,有腹腔或盆腔手术史20例,合并2种及2种以上疾病23例。

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或粘液便血,腹痛在便血前出现60例,多为一过性或阵发性绞痛、隐痛,部位以中下腹、左下腹、脐周为主。便血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血水样便8例,粪便潜血阳性3例。腹泻76例,发生在发病初期58例,腹泻初为黄色水样便或糊状便,之后出现鲜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32例,伴恶心、呕吐l6例,发热6例,合并心脏病患者大部分有胸闷、心悸。腹部压痛35例,以中下腹、左下腹、脐周多见,肠鸣音活跃75例,全组均未出现全腹压痛及反跳痛。

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19例,白细胞升高68例,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增高。粪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92例,粪便潜血阳性3例,部分可见脓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提示肠壁增厚15例。全部患者在出现便血或粘液血便1~5d内经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明显,病变部位粘膜色暗红,呈弥漫性片状充血、水肿、糜烂,粘膜下红斑,点状糜烂及纵行或不规则、多发性浅溃疡,或有血痂;严重病变可见坏死性改变,粘膜重度糜烂、出血,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淤斑,表现为隆起的粘膜中有黑红色的粘膜下出血性结节,质地柔软;部分病例可见不规则条片状凹陷性溃疡,表面覆厚白苔,触之易出血。也有病例可见肠粘膜凹凸不平,部分呈鹅卵石样改变,部分呈菜花样隆起,表面充血、糜烂,覆黄白苔,出现肠腔狭窄。分布在降结肠和脾曲36例,乙状结肠24例,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0例,降结肠和横结肠4例,横结肠2例,脾曲7例,直肠始段1例,降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1例。

4 病理检查 粘膜出血、水肿,非特异性炎症,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小静脉内血栓形成等。

5 治 疗 禁食,予以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他啶等抗感染,云南白药、蒙脱石散等,腹痛较重者应用解痉镇痛,同时针对原发病予以控制血压、血糖,降脂、控制房颤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疗程为7~14d。

6 结果及预后 经过治疗1~4d后腹痛缓解,2~4d后便血停止,3~7d后大便恢复正常,2周后结肠镜复查显示病变明显减轻。按照疗效判定标准,82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肠镜下病变基本消失,无水肿、溃疡、糜烂),11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正常或肠镜下病变未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年龄大、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24h内死亡,1例因肠梗阻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讨 论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供障碍导致粘膜缺血发生粘膜损害而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病变,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为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病等,主要为肠道血管本身的病变所致,肠系膜动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造成肠管局部血供减少导致粘膜缺血发生粘膜损伤[1]。陈永宁[2]报道,缺血性结肠炎常由于低血容量休克、心衰等“滴流灌注”引起,也见于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栓塞或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重建术或大动脉炎后。本研究95例中,合并高血压50例,冠心病25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18例,心房纤颤10例,风湿性疾病3例,肺心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胆道感染2例,有腹腔或盆腔手术史20例。本病病变多发生在左半结肠,可能与左半结肠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之间吻合不完善易发生供血不足有关[3];其次为肠血管痉挛、低血压或肠管因素,包括肠腔压力增加导致血流量减少,使肠血管供血减少。本研究95例中,分布在降结肠和脾曲36例,乙状结肠24例,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0例,单纯脾曲7例,与之相符。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而且女性高于男性,特别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有腹部手术、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危险因素[4]。

临床以腹痛、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腹痛程度不一,多为一过性或阵发性隐痛或绞痛,多位于脐周及左下腹。本病结肠镜检查在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内镜下特征性改变有病变肠粘膜色暗红,呈弥漫性片状充血、水肿、糜烂,与正常粘膜界限清晰,严重病变可见坏死性改变,粘膜重度糜烂、出血,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淤斑,表现为隆起的粘膜中有黑红色的粘膜下出血性结节,质地柔软[1]。吕愈敏[3]报道,不同疾病期病变肠段的内镜下表现不同,大致可分为三期:急性期(发病72h内)粘膜苍白水肿(假瘤征)、淤斑、粘膜下出血、糜烂,严重者可有不规则浅溃疡形成;亚急性期(发病72h~7d)溃疡形成,一般为较浅的纵行或匍行溃疡,表面多覆污秽灰黄色渗出物;慢性期(发病2周以上)以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血管网消失,粘膜呈颗粒状,少数可见瘢痕和肠腔狭窄,个别病例可见未愈合的溃疡[3]。

本病的治疗应给予活血、扩血管(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应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他啶等抗感染治疗。特别是中药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变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于严重病例,应予禁食,以使肠道得到休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也是很重要。另外,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冠脉循环,降低血脂、控制房颤等一般均可收到了较好疗效。

[1] 张 莉,付晓霞,李 洵,等.急性缺血性结肠炎41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15.

[2] 陈永宁.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表现32例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5):619.

[3] 吕愈敏.缺血性肠病的诊治[J].中国消化内镜,2008,2(6):13-l8.

[4] 巢齐常,奚维东,孙晓滨,等.缺血性结肠炎63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2):108-109.

猜你喜欢
下腹粘膜肠系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