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谶纬文献的形成及分类

2013-04-07 07:01崔文萍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谶纬篇目时期

崔文萍

(咸阳市旬邑县旬邑中学,陕西 咸阳 711300)

管窥谶纬文献的形成及分类

崔文萍

(咸阳市旬邑县旬邑中学,陕西 咸阳 711300)

谶纬之学兴起于两汉时期,谶纬文献在这一时期也已经形成,且成系统。谶纬文献既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两汉时期的思想、学术、文化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史料。相对而言,谶纬文献数量不多,内容却十分庞杂。由于谶纬书籍的增益造饰较多,难以对谶纬文献所包含的具体篇目进行定论。鉴于此,结合史籍资料,对谶纬文献的形成和分类篇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谶纬文献;形成;分类

一 谶纬文献的形成

谶纬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对而言,数量不多,内容却十分庞杂,涉及灾异感应、谶语符命、天官星历、解释经书、文字训诂,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典章制度,旁及驱鬼镇邪、神仙方术、神话传说,融政治、哲学、宗教、科学、迷信等。由于谶纬文献与儒家经典关系紧密,且谶纬文献掺杂着一定的怪诞虚妄的迷信之说,这种自身的双重矛盾性,使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学士对其态度大相径庭,其中不乏对其价值的模糊认知。因此,特别需要指出谶纬之学盛行于两汉时期,谶纬文献是研究两汉时期的思想、学术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我国古代,谶纬文献发展之盛莫过于汉魏,谶纬文献的损毁之烈莫过于六朝。著录与禁毁,批判与重视,此起彼伏。因此,考察谶纬文献的形成及分类篇目,有助于了解和掌握谶纬文献在中国古代兴衰流变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对了解当时社会思潮、宗教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要了解谶纬文献的形成,需要对“谶”与“纬”之名义予以解读,以便对于谶纬文献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谶”是以上天的名义制作出来的一种预言或隐语,并作为吉凶福祸的征兆或符验。“纬”亦是假托天意,以神学理论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与“纬”两者既有不同也有联系,学术界常将其并称为谶纬。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遂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灾异符应又盛极一时,为了顺应统治阶级的需求以及适应当时的时代之风,达到神化儒学和孔子的目的,谶比附经书而成纬,初步形成了谶纬文献。所以,谶言解释经书就成为纬书的一个显著特征。

当然,谶纬文献种类不同,各篇目也有差别,因而探究它产生的具体时间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就谶纬文献而言,其产生与流行不是一回事,也就不是同一个时间。谶纬文献分别以单本书形式出现的最早时间,学界看法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单本形式的谶书当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而单本形式的纬书形成于汉成帝或汉成帝之前。谶纬是在不断的兼容造作中形成,作为文献,应当以谶纬文献主体的形成为标准,作为谶纬文献的形成时间。尽管形成之后仍有增益,但都是细枝末端。那么,谶纬文献应当在汉成帝时期已经形成,汉平帝、王莽之际开始流行,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同时谶纬文献主体的官方定型也是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即确定下来的八十一篇谶纬总篇目。

笔者认同“纬”大备于成帝时之观点,即以单本形式出现的纬书在汉成帝之时已经繁衍形成一类,被冠以总名“纬”,这里有三则史料可为佐证。

一则为《后汉书·杨厚传》:

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祖父春卿,善图谶学,为公孙述将。汉兵平蜀,春卿自杀,临命戒子统曰:“吾绨袠中有先祖所传秘记,为汉家用,尔其修之。”统感父遗言,服阕,辞家从犍为周循学习先法,又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

杨厚的祖父杨春卿与公孙述为同时代人,杨春卿有先祖所传秘记,最保守的推断是杨春卿祖父所传,这一时间不会晚于李寻提“五经六纬”所在的成帝时期。

二则为《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上疏,认为谶纬虚妄:

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本尽于此。或观星辰逆顺,寒燠所由,或察龟策之占,巫觋之言,其所因者,非一术也。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谶书始出,盖知之者寡。自汉取秦,用兵力战,功成业遂,可谓大事,当此之时,莫或称谶。若夏侯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述著,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

张衡所上疏中所说的这段文字,可以理解为成帝、哀帝时,谶纬书籍已经开始流通。

三则为学界鲜见引用的《华阳国志》中一段文字:

王延世,字长叔,资中人也。建始五年,河决东郡,汜滥兖豫四郡三十二县,没官民屋舍四万所。御史大夫尹忠,以不忧职致河决,自煞。汉史案《图纬》,当有能循禹之功,在犍、柯之间求之,正得延世。征拜河堤谒者,治河。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夹船,载小石,沈之。三十六日,堤防成。帝嘉之,改年曰河平,封延世关内侯,拜光禄大夫。赠黄金百斤。

王延世以图纬征拜河堤谒者,河堤成,成帝赞许并因此改年号。

顾颉刚先生论述了谶纬在汉代有三大特殊作用:“其一,是把西汉二百年中的术数思想作了一次总整理,使得它系统化。其二,是发挥王莽、刘歆们所倡导的新古史和祀典的学说,使得它益发有证有据。其三,是把所有的学问,所有的神话都归纳到六经的旗帜之下,使得孔子真成个教主,六经真成个天书,借此维持皇帝的位子。”可以看出,顾先生主要是从文化学术史的角度对谶纬所作的进一步的研究,富有启发意义。由于谶纬文献的内容包含甚广,既有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也有自然科学和神学方面的内容。由于秦汉时期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献比较少,所以,谶纬文献的内容还是有价值的,并非一味反对者之言。

二 谶纬文献的分类篇目

关于谶纬文献的篇目,自谶纬产生,历代皆有造作,学界以光武所定八十一卷视为主体,明清以来不乏辑佚,但迄今谶纬辑佚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两位先生的《纬书集成》所载最为完备。

对于《河图》《洛书》篇目辑佚,《河图》分别有:《括地象》《始开图》《稽耀钩》《帝览嬉》《挺佐辅》《握矩记》《玉版》《龙鱼河图》《令占篇》《合古篇》《赤伏符》《闿苞受》《龙文》《叶光纪》《录运法》《帝通纪》《真纪钩》《龙表》《龙帝纪》《考钩》《秘征篇》《说征》《说征示》《说征祥》《会昌符》《稽命征》《要元篇》《揆命篇》《天灵》《提刘篇》《绛象》《图纬绛象》《皇持参》《著名》《帝视萌》《灵武帝篇》《玉英》《稽纪钩》《考灵曜》《圣洽符》《纪命符》《表纪》《河图》。

《洛书》分别有:《灵准听》《摘六辟》《甄曜度》《宝号命》《录运法》《录运期》《说禾》《三光占》《洛罪级》《说征示》《斗中图》《兵钤势》《孔子河洛谶》《洛书纪》。

但对于《河图》《洛书》的具体篇目,两位先生认为:“四十二篇中既有同一篇之误,又有后代的伪作,想从它们中间抽出‘《河图》九篇’是困难的。如前所述,它们只是合于一个虚构之数的篇数罢了。”

史书所见最早的“七纬”记载于《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所列“七纬”有三十五种,分别为:

《易纬》:《稽览图》《乾凿度》《通卦验》《是类谋》《坤灵图》《辨终备》;

《书纬》:《璇玑钤》《考灵曜》《帝命验》《刑德放》《运期授》;

《诗纬》:《汜历枢》《推度灾》《含神雾》;

《礼纬》:《稽命征》《含文嘉》《斗威仪》;

《乐纬》:《动声仪》《叶图征》《稽曜嘉》;

《孝经纬》:《钩命决》《援神契》;

《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说题词》《运斗枢》《合诚图》《考异邮》《感精符》《保乾图》《汉含孳》《潜潭巴》《握诚图》《佐助期》。

陈槃先生不赞同李贤注中“七纬”的三十五篇,认为是拼凑的。王利器先生认为应当是“六纬”,没有《孝经纬》。大多数学者认同李贤注的“七纬”,以为遗漏了一篇,在《隋书·经籍志》中说道“七纬”有三十六篇,对所少的是哪一篇,学者有不同看法。胡薇元认为是《孝经左右契》(《诗纬含神雾训纂》),汪师韩认为是《春秋命历序》(《韩门缀学》卷一),姚振宗认为是《礼记默房》(《隋书经籍志考证》)。笔者接受汪师韩说,《春秋命历序》在史书中常为诸大臣奏疏所征引,其征引次数较另外两者频繁。

三 结语

由于缺少相关的史料,史籍论著关于谶纬的记载更是吉光片羽,寥寥无几。所以对谶纬文献形成的具体情况不易做寻根式的说明,只能对其形成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谶纬文献主体的官方定型是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学术界多以东汉光武帝所颁布的谶纬八十一篇作为谶纬文献的主体部分。汉成帝至汉光武帝时期是谶纬文献主体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时期,也是谶纬文献大肆的造生增饰之时,尽管前后仍有此现象,却与此时期比较则相形见绌。经论证,笔者认为从文献的定义而言,谶纬文献的形成与数量理当早于光武帝颁定图谶于天下之时间及篇目。因此,谶纬文献应当在汉成帝时期已经形成,汉平帝、王莽之际开始流行,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

[1] (刘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陈槃.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 (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5] 王利器.国学今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清)纪昀,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方志平.谈谶纬文献[J].文献,1993(4).

[9]李梅训.谶纬文献史略[D].山东大学,2003.

ClassNo.:G256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FormationandClassificationoftheDivinationDocuments

Cui Wenping

(Xunyi Middle School, Xianyang, Shanxi 711300,China)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divination literatu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an essential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studies of the Han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ocuments of Chenwei due to complex contents instead of the quantities of divination documents .

divination literature; divination documents 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崔文萍,硕士,中教二级,旬邑县旬邑中学。

1672-6758(2013)11-0154-3

G256

A

猜你喜欢
谶纬篇目时期
刘秀信不信谶纬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清代时期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谶纬:无益经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遗记》为例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论汉赋创作对谶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