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伊宁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魅力诗人左思
房伊宁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左思在魏晋文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他的《咏史》八首开拓了咏史诗的题材,借咏史以抒己怀。在其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思想变化和复杂矛盾的心理。特别是所表露出的自信、自悲和自欺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而富有魅力的诗人形象。
左思;《咏史诗》;儒家思想
西晋文学的整体风貌最终归结为“晋士不文,人才实盛”[1],在“人才实盛”里,左思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左思出身寒门,《晋书·左思传》载:“(左思)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2]可见左思并非什么豪门望族。又才华横溢,“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家世儒学”,有建功立业之志,有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只能让这位才子空有一腔热血,而又注定了一生坎坷。儒家积极入仕,兼济天下的信仰在左思的政治仕途上虽没有实现,但却充分的体现在他的的文学作品中,构成了“左思风力”的基本精神内核。他的诗歌有积极进取,一展抱负的豪迈之气;有才志之士不为世用的愤激之气;有对权贵豪右不屑一顾的轻蔑之气;有对压抑人才的门阀制度的怨恨之气。这些气积聚沉郁在诗人心中与诗句之间,便形成了左思诗歌独特的美学风貌。
左思存诗十四首,以《咏史》八首最为知名。刘勰说:“左思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3]《咏史》八首并非作于一时,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而消极的过程。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寒士不平之气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是最能体现左思的复杂思想和矛盾心情的。他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又生活在玄风笼罩的的时期,他既要积极入世,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预“二十四友”,攀附贾谧,又要保持自己那份心底最真切的声音,蔑视权贵,控诉门阀制度和黑暗的社会,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咏史》诗中正是集诗人的自信、自悲和自欺于一体,也鲜活了左思的文人形象。
诗人早年初出茅庐,满怀正义和热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他志存高远,慷慨义气,具有挥斥方遒的豪情。所以其一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梦想何其远大,但追求的却是“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其三)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屈平宋玉异清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可见六朝人一般认为贾谊、司马相如是汉文学的巨峰,虽然左思有点毫不掩饰自己在文学上的信心而轻率地把自己与历史上的文人巨匠相比的嫌疑,但事实是在那样的时代,左思也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充满理想的文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豪侠形象:他宁愿在霎那间灰飞烟灭,也要像“铅刀”一样的奉献自己,他要平定东吴,驱走羌胡,为国出生入死,俨然一旷世英雄。他希慕古代圣贤,想像段干木、鲁仲连一样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现实并非如其所愿,“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他知道这种现实的存在和它存在的缘由,“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最后造成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英雄才俊在这个好坏颠倒的社会中只能毫无用武之地,身处下僚。诗人选择以“松”和“草”作为具体的寄托对象,以“松”的苍劲对比“草”的柔弱。以“郁郁”的茂盛貌对比“离离”的下垂貌,给我们树立了两个明确、正常的自然物景。可是遇见“涧底”和“山上”的现实环境,“松”和“草”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状况。这样的现象既符合自然,又是社会的真实再现。在这里,我们明显地看到一群由于门阀制度,有才能而出身寒微的人只能屈居下位,而士族子弟却依靠父兄世业窃居高位。极为形象地道出了西晋社会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4]的现象,像诗人一样的文士在遇到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时,满腔的热情只能无奈地冰冷下来。程千帆先生深刻指出:“太冲家世本属微寒。魏晋以降,门阀制度已渐形成。太冲设欲自致隆高,以其资地,实非易事。值厥妹入宫,先拜修仪,后为贵嫔,(《晋书·后妃传》)始骤以寒门跻于外戚。本意功名,因求闻达,及乎蹭蹬经年,终无厚望,遂寄情柔翰,以抒愤思”。(《古诗考索》:288—289)“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咏史》其五)作者标榜许由,要摒弃荣华富贵,在山岗上振衣,在长河里濯足,不受尘世污染,保持自己的清白,何等的气魄?他立志归隐,但这种归隐似乎又是那么的言不由衷,仅仅只是作者的无奈叹息。而作者在诗中明确地表述“自非攀龙客”,鄙视尘俗,希望隐居高蹈的意志,足以见得其对自我的定位,虽没有明确的提出社会的不公,但又以对高门望族的描写看出作者的自叹。其六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这里他歌颂荆轲和高渐离的慷慨,鄙睨四海,蔑视豪贵。终于发出了“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金”的能够表现其自尊的心声,看起来似乎很是潇洒,但却充满了无奈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这样的呼号能够引起时人的注意吗?看来只有诗人自己寂寞地品尝心中的苦果。其七中作者以恢弘的气势,罗列了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位贤才,他们出身寒微,由于门阀制度,只落得在草泽中生存,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高尚气节。“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暗含的意思是“我左思也是当世奇才,却不被重用,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历朝历代都有奇才名士不被发掘,但他们照样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名垂千秋。”毫不掩饰对自我的宽慰,聊以慰藉草泽英雄的苦闷心理,相信终有朝一日可以“遗烈光篇籍”。
纵观左思的《咏史诗》,是诗人一生情绪心态以及遭际的反映。从开始的志存高远,基调昂扬,到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失望的情绪,但尚存远大的抱负,再到最后的完全绝望。作者由积极入世到略感忧心,再到最后走向假性的超脱,都体现了左思思想的变化及复杂程度,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其真性情的一面才真实无遗地展现了出来。诗作内容丰富,感情充沛。许学夷先生赞:“左太冲淳朴浑成”;[5]钟嶸《诗品》评“(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6]这些评价都说明了左思诗作,特别是《咏史》八首承继了“建安风骨”的精神,极为符合“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7]的行文标准。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之下,左思终归没有达到真正的超脱,他以儒士著述为人生归趣,追求文学事业的不朽声名,但是,却能在时下的世风旋涡中独享着生活和精神的寂寞。他有匡济救国之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也有功成身退的旷达,“功成不受禄,长揖归田庐”,既有无奈的自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又有蔑视权贵的自尊“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对自我的身份有清醒的认识“虽非甲胄士”“自非攀龙客”,也有在历史典故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四贤岂不伟,遗之在草泽”。在《咏史》诗中所发的一切声音都终结于第八首,似乎是诗人看清了人生,悟透了世事,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但这种看似超脱的背后,又明显地隐藏着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和自欺欺人的自我宽慰,这又怎么能像庄子一样“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从《咏史》八首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左思的痛苦和复杂矛盾的心理。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浮华的形式主义之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左思则深切地感到时代的悲痛,体悟到一代士人的不幸和难以实现自己理想的痛楚,所以他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以反叛者的姿态向主流文学思想叫板,抒一己之情怀,唱时代之悲歌,为天下千千万万的寒士鸣不平,这是时代的不幸,正是时代的不幸成就了这样一个可以名誉当时,享誉后世的伟大诗人。这又是诗人的幸运,正是诗人的幸运书写了这个时代残酷黑暗、思想活跃的病态。他发扬了“建安风骨”的精神,开创了“左思风力”,无论是风骨还是风力,都属于儒家诗学的范畴,左思以真率的个性为我们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光辉的诗人形象和留存千史的不朽诗篇。我们只有站在那个时代的潮流中,用心去体悟,才能感受到这位伟大诗人的心灵魅力。
[1]刘勰.文心雕龙注下[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第1版:674 .
[2]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375,2376.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才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第1版:504.
[4]房玄龄.晋书·刘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274.
[5]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0)第1版:91,92.
[6]张伯伟.钟嶸诗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第1版:281.
[7]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情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第1版:347.
ClassNo.:I206.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mmentingtheFamousPoetZuoSiandHisPoemWorks
Fang Yi’n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The Poems of Commenting History written by ZuoSi , who is a famous poet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 Among his poems ,there are eight pieces of poems which express his feelings by commenting the history . Changes in the poet's mind and th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are revealed in those poems . The poems provide us a true and glamorous image of the poet’s life.
ZuoSi; poem of commenting history; Confucian thought
房伊宁,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文献。
1672-6758(2013)11-0106-2
I20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