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平, 王 娜
(军械工程学院 基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3)
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体系的建构
杨 平, 王 娜
(军械工程学院 基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开设文艺类系列课程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亟需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体系的建构应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度定位,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并综合各门文艺类课程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课程体系;原则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和谐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即 “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多彩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是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培育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物培育出来”[1]。
在理工院校设置文艺类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理工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艺类课程的开设,以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文艺形式春风化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精神世界,进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然而理工院校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从文艺类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评价方式,到最后的教学效果,院校之间差距很大。作为一个专业分支很多、门类很广的学科,艺术本身包含了文学、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许多专业方向,每一艺术专业方向,又都包含了自成体系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内容。这种艺术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过于个性化、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使得艺术课程设置随意、无序。因而,很有必要廓清艺术教育目的、方法,在理工科院校建构一套文艺类系列课程体系的原则。
首先从思想高度上明确文艺类系列课程属于人文课程,纠正将文艺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技艺的观念,文艺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在文艺类系列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是审美教育,是真、善、美的熏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笔者认为,区别于艺术专业教育,理工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不应注重具体的知识点和精深的专业技巧,而重在训练这些理工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倡导文化艺术精神。
理工科学生学习文艺类系列课程,目的不是接受各种专业的艺术训练,单纯知识的学习只是掌握一种技术和工具,知识的学习要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统一起来,理工科学生学习音乐、美术、文学等更是如此。“一个物理学家所要知道的历史知识和一个语言学家所要知道的生物学知识,并不是这些知识的全部内容,而是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这门学科独特的科学研究。”[2]因此,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要把培养学生能力和训练思维方法放在课程设计的中心,很多课程只需通过几次专题报告或讲座,使学生了解该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思维方法即可,完全不需要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学习和广泛阅读。文艺类系列课程的学习不是背单词,不能用单位时间来计量。它重在教化,重在熏陶感染,日积月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开阔视野,涵养高雅的艺术品味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因此,作为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人文教育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间才能发挥效用,文艺类系列课程不是“文化快餐”,精神的养成需要从容淡定的心态。
按主体对象的感受方式,文学艺术各门类一般分为视觉艺术类、听觉艺术类、视听综合类、想象艺术类。相对应地,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校将文艺类素质教育课程归整为美术类课程群(包括书法、国画、油画),音乐类课程群(包括民乐、交响乐、流行音乐等),影视、戏剧、舞蹈类课程群,文学类课程群等,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文艺类课程体系设置除要考虑体系的整体性外,还要注意各学科内容的整合。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如前面所讲,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学习文艺课程目的重在从宏观上领悟艺术的精髓。因此,打破专业框架,融会贯通地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文艺素养。
“课程整合”就是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将原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综合,左右勾连,互相联系,形成跨专业、跨体系、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或环节),其综合优势是单一课程所不具备的。比如,以主题为核心来进行课程设置:围绕“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阐述“天人合一”这一中国传统思想,可以邀请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多个学科不同领域内的教师授课,从声觉到视觉,从文字到肢体,从直观到抽象,“天人合一”的思想被淋漓尽致地阐释,达到了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围绕主题整合课程,充分利用了文艺各门课程的资源,精心选择的各个主题以人文教育为宗旨,使得整个文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营造人文气氛,认为文艺类系列课程科目多多益善,大量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数量,琴棋书画、电影电视,开课门数不少,但缺乏整体规划,没有重点,缺乏层次。眼花缭乱的选修科目、过多过杂的课程体系冲淡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使学生无所适从。还有些知识结构老化,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学质量。针对这些问题,课程设置要注意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首先,文艺类系列课程应通过不断淘汰与更新逐渐成熟完善,对学生素质教育有重要影响的课程要做重点建设,规划中的重点课程要保证能够每学年重复开设,逐步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打造由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丰富、课件精美,会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树立起稳定的课程品牌。同时,艺术是时代的风向标,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年轻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求知欲与兴趣。所以文艺类课程体系也应该保持开放性特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保持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变化,具有前瞻性地调整某些课程或者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具有适度的动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对于课程体系中那些知识结构陈旧的课程、学生反馈教学质量很差的课程、选修学生人数很少的课程,在保持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要考虑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淘汰。
总之,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体系尚在摸索阶段,明确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是必须的前提。在明确的原则指导下,课程建设才能有重点、有步骤地展开,使得文艺类系列课程在理工科院校生根开花,风景这边独好。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The Construction of Series Cours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YANG Ping, WANG Na
(Department of Basics,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3, China)
Offering literature and art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inforc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thus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system is badly needed.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not only be oriented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training their way of thinking, but be well integrated with each literature and art course. In addition,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tability and openness in curriculum sett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series courses of literature and art;curriculum system;principle
2013-01-15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GJXH2011-80)
杨平(1969-),女,河北石家庄人,文艺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教育理论研究。
G642.3
A
1008-469X(2013)0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