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亮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为道教南宗五祖。据笔者研究,其生卒年分别是1153年前后及1243年前后,关于其生卒年的考证详见拙作《白玉蟾生卒年新证》一文(《文学遗产》2013年第3期),此处不再赘述。在周伟民等先生点校的《白玉蟾集》(海南出版社2005年)附录中有《白玉蟾年谱》,对白氏的生平进行了描述。但由于该年谱未能考证出白氏收彭耜为徒的时间,并导致对白氏生年及拜陈楠为师的年份判断有误,所以内容上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另外该年谱在描述白氏在早年及嘉定、宝庆年间的行踪时,还显得比较琐碎,未能贯通一气。在黄永锋等《白玉蟾活动区域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陈金凤《白玉蟾江西道教活动考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两篇文章中,也对白氏的行踪进行了一些考证,但同样因为对白氏生年及拜师、收徒时间考述不详,出现了不少判断上的偏差。对白玉蟾早年及嘉定、宝庆年间的活动进行详细深入的考察,不仅可以厘清白氏在此段时间内的行踪,更可以大大提高其生平研究的完整性。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试图对白氏早年及嘉定、宝庆年间的行踪进行相对较为完整的勾勒,以期进一步对白玉蟾生平、思想及文学研究奠定基础。
由于资料匮乏,对白玉蟾从少年到40岁这一段时间,很难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根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武夷山志》等文献记载,白玉蟾幼年时曾应童子试,并作《织机诗》,但后续情况不明。其《云游歌》(其一)大致勾勒了其在拜陈楠为师前的大概行踪。由此诗可知,白玉蟾拜师前的行踪为:海南—漳城—兴化军—罗源—支提峰—剑浦—建宁—龙虎山—上清宫—江浙(淮西、武林)、两湖、西蜀。而白玉蟾拜陈泥丸为师的时间是在癸丑年(1193年)中秋左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白玉蟾在拜陈楠为师前,曾隐姓埋名,云游四方,来到过江西龙虎山,并受到了道士的白眼和冷遇。这和他1218年再到江西时的悠闲和惬意完全不同。
根据白玉蟾写的《水调歌头》(一个奇男子)词,作者说自己年青时,也曾学诗学剑,但都没有成功,“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这和《云游歌》(其一)中的内容基本吻合,说明白玉蟾在拜陈楠为师前,曾经长期在各地飘泊,且饱尝艰辛,受人白眼。但白玉蟾为什么会离开海南?又为什么要如此狼狈地四处飘荡呢?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里所说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玉蟾者,葛其姓,福之闽清人。尝得罪亡命,盖奸妄流也。余宰南城,有寓公称其人云:‘近尝过此,识之否?’余言:‘不识也。此辈何可使及吾门!’李士宁、张怀素之徒,皆殷监也,是以君子恶异端。”[1]353
按照陈振孙的说法,他在担任南城县令时,曾有人向他提起白玉蟾其人,而陈振孙却称白为“奸妄流”,并曾“得罪亡命”。(按:南城县,在江西东部,今属抚州市。)至于陈振孙宰南城的时间,虽然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出。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卷九曾对有关陈振孙生平的一些记载进行过梳理,并引吴寿旸《拜经楼题跋记》及《会稽续志》中的有关记载,考证出陈振孙淳祐四年官国子司业及端平三年知台州等行踪。余嘉锡先生还引用了范锴《吴兴藏书录》中的有关内容:“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人,嘉定四年,为溧水教授,三载去官归,起补绍兴。宝庆三年,充兴化军判官。”[1]654-655嘉定四年,为1211年,宝庆三年,为1227年。兴化军治所在莆田。白玉蟾虽然也可能到过莆田,但从陈振孙的记载看,他在做南城县宰时就已经知道了白玉蟾的有关情况。而宰南城的时间应该在起补绍兴之后,充兴化军判官之前,也就是1214—1227年之间。这一时间段也正是白玉蟾在江西、福建一带活动较多的时期。
陈振孙是南宋中后期极为有名的藏书家,治学态度极为严谨。固然他对道教可能带有一定的偏见,将一些行为奇特的人称为“异端”,但他说白玉蟾曾“得罪亡命”,一定不可能是信口开河,而应该是有所依据的。这也可以验证白玉蟾为什么要在青少年离开海南,甚至是隐姓埋名而四处流浪了。
总之,拜四祖陈楠为师完全改变了白玉蟾的人生轨迹,他由一个隐姓埋名的流浪汉变成了南宗四祖的得意门生、衣钵传人。修道的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说“先生事翠虚九年始得其道”[2]第6册:289-290,有的又说“开禧丙寅(1206年)冬,又师事翠虚于罗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玉隆正书白真人传》)[3]第6册:326,但可以确定的是,从1193年开始,直到1213年陈楠去世这20年间,白玉蟾一直都在通过某种方式跟随陈楠修道,并最终继承了陈楠的衣钵,成为南宗五祖。而在此期间,他先后在广东罗浮山、福建武夷山等地呆过。
随着1213年陈楠在福建漳州去世,白玉蟾也逐渐开始以道教领袖的身份进行一些宗教活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给道教宫、观所作的记文都集中在嘉定、宝庆时期——因为这个时候他才成为一代名道。也正因为如此,笔者今天才有可能对其在嘉定、宝庆时期的行踪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和梳理。大概说来,白玉蟾在嘉定、宝庆年间的活动可以分为3个阶段:
1.隐居武夷及漫游江西铅山、福建、浙江、吴中一带时期,时间是从嘉定8年9月到嘉定10年(1215年9月—1217年)
1215年9月,白玉蟾在武夷为陈丹枢作《云窝记》;1216年初春前往江西铅山,随即返回武夷,开始重建止止庵;开工不久,旋即游浙江;夏秋之交时来到吴中;1217年又从浙江回到福建,途中遇到彭耜,并收其为徒。
根据《云窝记》记载:“武夷山,一洞天也。蓦而丹枢陈先生,辟谷不粒,年已七八旬,……于是诛茅伐竹,经营一庐,目其庐曰‘云窝’。……云窝既覆茅,嘉定之乙亥九月望,烟霞叶古熙如是。”嘉定之乙亥九月望,指1215年9月15日。可见当时白玉蟾在武夷山,为陈丹枢作此记。白玉蟾另有《题丹枢先生草庵》一诗,可与此记相参照。
又据《驻云堂记》所说:“白玉蟾结茅于武夷,偶一日,起湖海之兴,杖屦飘飘,……不觉已到铅山矣。道遇一褐,挈予归堂,循一炷柏子故事罢。……铅山道堂,置之久矣。……嘉定丙子雨水后两日,援笔为记云。”嘉定丙子,即指1216年,铅山,在江西上饶。可见是年初春白玉蟾从武夷前往江西,雨水后两日到达上饶铅山并作此记。
但显然这次白玉蟾并未在铅山逗留太长时间,他很快又返回了武夷山。根据《武夷重建止止庵记》:“岁在嘉定丙子之王春,始鸠工斫梓,僝夫运甓。”嘉定丙子,即1216年,可见这一年的春天开始动工重建止止庵。“然而开创之难未几,而白玉蟾拂袖天台雁荡矣。”动工不久,作者就前往浙江一带云游了。
但是在前往浙江之前,白玉蟾还曾经为苏森写过一篇《懒翁斋赋》:“眉山苏森老于懒,以懒翁名其斋。……不与俗交,不与人语,翁之身前乃一老禅也。既见武夷白玉蟾,遂喜而终日与语。玉蟾喜而赋此斋,时乃嘉定丙子初夏十有五日也。”农历初夏,指的是4月。可见《懒翁斋赋》作于4月15日。而白玉蟾出发去浙江,应该在4月15日之后。
1217年3月,白玉蟾从江、浙一带返回福建,南归途中遇到彭耜,并收其为徒。根据《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十月二十一日琼山老叟白某致书》卷末彭耜的跋语:“载念曩岁,丁丑暮春,师辕南游,得遂瞻礼。”[4]576丁丑,即1217年;农历暮春,指的是3月。从彭耜的跋语中可以看出,白玉蟾此时是从北向南来,刚好和其北游江浙后返回福建的路线吻合。而返回武夷后,止止庵刚刚建好,“玉蟾言旋,而庵始成”,遂应詹琰夫的要求作《重建武夷止止庵记》。这一年秋天,白玉蟾又曾到过泉山。《与彭鹤林书》云:“丁丑九月十四日,玉蟾将如泉山。”泉山,在今天福建晋江县北,山上有石乳泉,泉山、泉州因而得名。白玉蟾此次去泉山的路线是“自螺江溯潮而南”,到达泉山的时间是9月18日。
2.三过洪州西山、游历两湖、浙东时期,时间是从嘉定11年到嘉定17年(1218—1224年)
1218年,白玉蟾第一次游洪州西山。到西山之前,他先去了庐山。白玉蟾曾经写过一篇《太平兴国宫记》:“皇宋嘉定戊寅清明,福州灵霍童景洞天羽人白玉蟾,袂香趋敬九天御史台下。”嘉定戊寅,即1218年。这一年清明节时,白玉蟾从福建来到江西庐山,当时他的身份是“福州灵霍童景洞天羽人”。庐山上有著名的“太平兴国宫”,为唐宋时期最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唐玄宗时始立祠,宋初改观,而宋徽宗政和年间改为宫。具体到达的时间应该是3月15日,《与彭鹤林书》云:“某戊寅年3月15日,寓江州太平兴国宫”。白玉蟾到达时,当时的宫牧名叫陈至和,另有道士陈守默、陈如一等。众道士邀请白玉蟾为宫观作一篇记文,于是白玉蟾写下《太平兴国宫记》。另外,作者还有一篇《太平兴国宫地主祠堂记》,应该也是作于此时。
随后白玉蟾继续在庐山游玩,3天之后写下《翠麓夜饮序》:“戊寅之春,清明后三日,有客白玉蟾来自琼山,游于庐阜之下。”和白玉蟾同游的还有“刀圭子陈守默、憩霞子杜道枢、真静子洪知常、紫芝子詹继瑞、玉华子王景溢”等人,另外“从者二百”,可见其浩大之声势。众人一起去拜访了蟾溪主人周元礼,宾主饮酒作歌,坐而论道,畅快无限。
离开庐山,白玉蟾并没有立刻前往洪州西山,而是去了湖北、湖南。《与彭鹤林书》曰:“(戊寅)十月二十一日,琼山老叟白某致书福州鹤林真士彭卿治所:今春到江州,行兴国军,如岳阳,回豫章,过抚州,谒华盖山,下临江军,取道饶信而浙东。”“兴国军”,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可见白玉蟾离开庐山后,先去了湖北,然后再到湖南岳阳。之后才“回豫章”,到了洪州西山。洪州,即今天江西南昌。“西山”距南昌市区西南约三十公里,又称“逍遥山”。山上古迹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玉隆万寿宫”。此宫是为了纪念许真君而建,前身是“许仙祠”。据作者《玉隆万寿宫云会堂记》所说:“昔余嘉定戊寅来西山,与道士罗适庵胥晤良密,既而与彭玉隆作道院记,……”这里所说的就是1218年,白玉蟾来到洪州西山玉隆万寿宫,见到道士罗适庵,会晤甚密,并为彭玉隆作《玉隆万寿宫道院记》。另外,白玉蟾还有《玉隆万寿宫云会堂记》、《旌阳许真君传》,应该也作于此时。
离开洪州,白玉蟾并未立即返回福建,而是前往浙东。这段事迹记载在《涌翠亭记》中:“嘉定戊寅,琼山白玉蟾,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双凫凌烟,一龙挑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东,……”这里所说的富川,并非广西富川,而是指浙江的富春江。可见白玉蟾在离开玉隆万寿宫后,打算前往浙东,途经武城时写下《涌翠亭记》。而这里所说的武城也并非今天的山东省武城县,而是江西武宁,今天属九江市管辖。武宁有一处名胜,叫做涌翠亭,作亭者名曰“李亚夫”。这篇记文写得摇曳生情,堪称白玉蟾散文中的精品。临江军,宋淳化3年所置,治所在今天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白玉蟾此次前往浙东的路线是洪州—抚州—临江军—饶州—浙东。
白玉蟾到达浙东后,其行踪也记录在《与彭鹤林书》中:“以八月一日诣行在,复游绍兴,过庆元府,再归临安。”8月1日到临安,可能面见了皇帝,然后游绍兴。庆元府,绍熙六年置,治所在今天宁波市。从绍兴到宁波,再回临安。10月20日这天,白玉蟾还偶遇萧潜庵,并得知萧了庵已经去世。
大约游完浙东后,白玉蟾返回了福建。第二年春天,白玉蟾已经身在福州了。白玉蟾有一篇《登山记》,其中说:“岁在己卯春月闰三,白子与客联镳而游东山之上。”己卯年,是指1219年。春月闰三,说的是这一年农历的闰三月(第二个三月)。东山,在福州,有榴花洞等。既然白玉蟾此时已经和客人一起游于福州东山,可见已经从富川返回福州了。作者另外还有一篇《蛰仙庵序》:“己卯之春三月,适闰,溪山已夏,草木犹春。琼山白玉蟾游于鼓山之下,饮于蛰仙之庵,……”鼓山,在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山中名胜古迹众多。这篇序文也可以证明,1219年闰三月时,白玉蟾身在福州一带。
白玉蟾二游洪州西山是在1220年。这次到江西,他在阁皂山一带的活动较多。他曾写过一篇《阁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嘉定庚辰,维时季暑,予来阁皂山,适冲妙师朱季湘辖宫,遂以前此六年,新昊天之殿为告,俾予记之。……是年七月朔,琼山白玉蟾敬于殿中书。”嘉定庚辰,即1220年,此记作于是年七月初一,地点在阁皂山。阁皂山为武夷山西延支脉,在今天江西省樟树县境内。东汉时葛玄曾在此修道,唐代时被赐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此时提举崇真宫的是冲妙师朱季湘,朱季湘请白玉蟾写下此篇记文。不久,朱季湘前往福建,白玉蟾作《送朱都监入闽序》相送,序中还提到了白玉蟾在泉南的两位挚友,诸葛桂隐和留紫元二人。白玉蟾另有一篇《蒙庵序·为熊仲立作》,也是作于此时。另外还有一篇《心远堂记》:“阁皂黄冠朱君季愈,即清江之邑人。父兄皆簪缨人,独君辽然而左氏之祖,志趣飘逸,不可测识。两辖宫事,数携琴剑诣京华,所至权贵皆倒屣之。……即城湮之成源,重兴善渊观,以徒黄花镒主之,何巨源副焉。观之方丈,采陶诗以‘心远’之句以扁云,委予记而文之。”这篇记文提到的黄冠朱季愈,与前文所提到的朱季湘极有可能是本家,这篇记文的写作时间也应该与《阁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相近。
随后白玉蟾应该再次来到洪州西山,但遗憾的是,现存白玉蟾的作品中并没有提过他这次在洪州的活动情况,不过,通过一些作品还是可以间接推断出这一点。其《龙沙仙会阁记》中有“戊寅至今,已三过西山”的话,因此可知1220年白玉蟾第2次到过西山。随后,白玉蟾应该是去了苏州一带,其《诏建三清殿记》云:“孝宗皇帝有旨,平江府天庆观建三清殿。殿成,亲洒宸翰,……嘉定辛巳……,臣小舣长桥,将如虎丘,过自祖庭,……应相谓曰:‘此殿既成,几五十载,属臣为记。……’”嘉定辛巳为1221年。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从这篇记文可以知道,1221年,白玉蟾乘舟前往苏州虎丘,途经三清殿。因为在此之前,白玉蟾一直在江西一带,所以这次他应该是从洪州出发前往苏州。此后白玉蟾的详细行踪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1222年春天,他又回到了福州。
白玉蟾写过一篇《虚夷堂记》:“上清大洞三景法师东岳先生,青帝真人,奉行玉府五雷,考召大法提领诸司、诸院鬼神公事赵汝浍,字濬清,太宗派下汉王位八世之孙也。父从金、从占,……六举不第,镌志参元,……历拜至人,毕传上道,复诣龙虎山访祖师治靖,归三山,其道愈价于前矣。……遂于己卯之春,建堂宅众,成于辛巳之腊,四方云水闻风而来者如蚁。乃以虚夷扁之,……嘉定壬午王春,适玉蟾总监备员为黄箓之事,虚夷以高功相二,一见如平生欢,……且属玉蟾为文以纪堂之始末,安可以辞?”嘉定壬午,为1222年。从记文中可以知道,这一年春天白玉蟾在福州,为赵汝浍所建之虚夷堂作记。至于此次返回福建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受彭耜之邀为其刚去世的父亲彭演做法事。《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鹤林法语》云:“嘉定壬午上元,祖师海琼君以度师鹤林君致书,自浙而闽为度师鹤林君之父先吏部觉非先生行黄箓事。”[4]554嘉定壬午,指1222年。根据《鹤林法语》所说,这一年的上元(正月十五),白玉蟾应彭耜的书信邀请,从浙江来到福建,为彭耜刚刚去世的父亲前吏部尚书觉非先生行黄箓事。而觉非先生指的就是彭演。
白玉蟾三游洪州西山是在1224年。其《喜雨堂记》云:“昔浮丘大仙与王、郭二真君来,自南岳过豫章,越魏亭,邸麻山,麻山乃麻姑授道之所。……嘉定甲申孟秋之朔,百里闵雨,民忧渴死,乡巫井尫,其技已穷。邑士唐肇与弟将仕应时,……送仙还山,山中建喜雨堂。”嘉定甲申,即1224年。这一年七月初一,江西麻山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邑士唐肇兄弟出资祈雨成功后,山中建喜雨堂。麻姑山今属抚州南城县。此记当作于此时。
在1222年白玉蟾返回福建,至1224年三游洪州西山之间的这段时间里,白玉蟾应该还曾到过三湘一带,据《龙沙仙会阁记》说:“而师出豫章,以郡江龙沙生塞验之,今将如所谓矣!浦云吴君适际其逢郡,将闻有道起之主席玉隆为黄冠者,辖四方,风巾雨帽,如蚁所集。旧有云堂老矣,吴君愀然,视其危将压焉,乃撤而新之,且建阁其上,以龙沙仙会扁之,仙人好楼居,固其所也。已而紫清白玉蟾道人挂航三湘,浮沔江,历庐阜。人言玉隆为天下第一真仙之居,……黄冠师咸敬慕之,廉顽立懦,谓之吴浦云者。玉蟾曰:浦云君吾别已久,往伺谒者,至则君为倒屐,茗余导行阁中,谕以名阁之意。……噫!余自戊寅至今,已三过西山矣,仙凡参肓不可测识,高凭此阁,悠然兴怀,矧今吴君之相期望者,如此又安知豫章之师其不在兹乎!”从这篇记文中可以看出,在白玉蟾三游洪州西山前,曾经“挂航三湘,浮沔江,历庐阜”,行踪是从湖南沿沔江水路入江西,并过庐山,然后来到西山。
3.再游浙东及来往于福建、广东时期,时间是从宝庆元年到宝庆3年(1225—1227年)
三游西山后,白玉蟾没有马上返回福州,而是去了浙东。白玉蟾这一次去浙东,应该去了京城,但是否得到皇帝的赏识并不清楚。他在温州结交了著名的官员王居安。白玉蟾有《仙槎序》一篇:“天台王贰卿出辍朝著,卧治永嘉。永嘉美登临,灵运屐齿未泯也。郡黄冠师号陈丹华,为道门正章箓之暇,小筑幽斋,模肖一舫,贰卿扁以‘仙槎’。余过丹华,且须余文印其说,……”此序中所说之“王贰卿”,就是王居安。唐宋以后尚书称卿,侍郎副之,故称贰卿。宋汪应辰《新除吏部侍郎陈弥作辞免恩命不允诏》诗中就有“爰正贰卿之名,俾司铨筦之重”的句子。王居安在知温州前,曾官工部侍郎,故白玉蟾称其为“王贰卿”。白玉蟾另有《题仙槎寄呈王侍制》诗,可与此序相互参照。
白玉蟾另有《送王侍制自温州移镇三山》一诗,诗中所说之王侍制,也就是王待制,当为王居安。“侍制”在宋代是“待制”的另一称谓。《宋史·王居安传》记载:“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始名居敬,字简卿,避祧庙嫌易之。……入太学,淳熙十四年举进士,……嘉定十五年与魏了翁同召,迁工部侍郎。……甫两月,以集英殿修撰提举玉隆宫。未几,以宝谟阁待制知温州,郡政大举。……理宗即位,以敷文阁待制知福州,升龙图阁直学土,转大中大夫,提举崇福宫。”[5]12249-12255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王居安以宝谟阁待制知温州。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王居安又以敷文阁待制知福州。由此可知,白玉蟾创作《送王侍制自温州移镇三山》一诗是在1225年,地点是在温州。从时间上看,则刚好是在其三游洪州西山之后。与这首诗同时写作的还有《沁园春·送王侍郎归三山》词二首及《柳梢青·送温守王侍郎帅三山》词一首,王居安则有《沁园春·敬次白真人韵》词一首,另有《奉题杨伯子赠白琼山诗后》,可以互相印证。
第二年,即1226年,白玉蟾也返回福州。其《龙雷阁记》云:“福之为州,而职方以为尚巫,又多淫祀。州之寓公,若隐君子者彭季益,盛年吏铨得选,迄不调阙,扬袂而归。耜其名,鹤林其号。……乃从赤松游,卒蔑屑意人间事……年已四十三春秋,意自尚不屈,啸命风霆,广拯民瘼。……龙集丙戌,宝庆秋七,是月丁巳,祀雷既休,震烈随响。……季益醉怒,仗剑问之,示以典刑,诘其精祲。雷神听命,应手贴然。……由是以其所而扁以龙雷之阁。”这篇记文的写作时间是在丙戌年,也就是宝庆二年(1226年)的7月丁巳。从这篇记文的内容看,白玉蟾此时已经身在福州,这篇记文中还保存了彭耜生平的有关信息,非常宝贵。
1227年时,白玉蟾又曾到过广东,其《罗浮山庆云记》云:“淳熙改元,十月既望,惠州守臣王宁,奉天子命,葳醮事于罗浮山。……宝庆丁亥,道士邹思正,……命为记文,而系之铭曰:……”理宗宝庆丁亥,即1227年,可见《罗浮山庆云记》作于此年。
以上就是白玉蟾在早年及嘉定、宝庆年间的大致行踪。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赵道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M]∥胡道静.道藏要籍选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杜洁祥.道教文献[M].台北: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3.
[4]张继禹.中华道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脱脱,阿鲁图,铁机塔识,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