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进“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动因新论

2013-04-07 05:20:34刘昌明孙云飞
关键词:东亚地区霸权东亚

刘昌明 孙云飞



美国推进“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动因新论

刘昌明 孙云飞

在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的背景下,摆脱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内经济困境、遏制东亚地区合作的自主发展和中国的崛起、制度寻租和扩展意识形态等因素,成为美国加入并强力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主要动因。作为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期望通过主导TPP 来整合东亚力量,重塑亚太格局,维护其在亚太地区权力结构中的霸权地位。

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霸权维持; 战略遏制; 制度寻租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原是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框架内签订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因规模较小,起初并不为人们所关注。直到2009年美国高调宣布加入*关于美国加入TPP的时间,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美国在2008年即己加入TPP,奥巴政府只是进一步推动TPP。如蔡鹏鸿:《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崔荣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发展动力与应对》等均持此观点。而有的学者则认为,美国加入TPP的时间应为2009年,由奥巴马政府正式决定加入并开始主导TPP的发展。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较多,本文亦采用此观点。参见美国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www.ustr.gov/about-us/press-office/fact-sheets/2011/february/engagement-trans-pacific-partnership-increase-export.并推动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国家参与“协定”谈判,才使其声名鹊起,大有主导亚太经济合作之势。美国缘何极力推动原本名不见经传的TPP使其成为涵盖亚太的区域合作机制?TPP对近年奥巴马政府实施的“重返亚太”战略有何意义?带有强烈美国烙印的TPP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随着参加TPP国家数目的增多及其影响的日益显现,我国学者对TPP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中美国加入并推进TPP的动因无疑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科和分析角度的差异,不同学者对美国加入并推进TPP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学者把美国推进TPP的动因归结于克服金融危机、振兴国内经济。他们认为,美国参加TPP,是在其霸权相对衰落的背景下针对亚太地区实施的一次秩序整合战略,而战略提出的原因则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萧条,美国希望利用TPP摆脱国内经济困境。如有研究指出,美国提出TPP是为了“后危机”时代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力主使美国主导全球最具发展潜力地区的经济秩序。*王鸿刚:《“大变革时代”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塑》,《亚非纵横》2012年第2期。也有学者把美国推动TPP的动因归结为对亚太地区经济主导权的争夺,是对带有排美倾向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回应。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及相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的实施,对美国产生了愈来愈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东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伴随着脱离美国的进程展开的*刘昌明:《双边同盟体系制约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困境与趋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1期。,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倡导的APEC机制化、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等倡议一直不为东亚经济体所认可,迄今仍停留在“探索”的阶段。*赵金龙:《美国TPP 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6期。美国力图通过TPP这一机制打乱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使东亚合作朝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区域方向发展。还有学者从遏制中国崛起的角度解释了美国推动TPP的动因。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数据测算指出,当日本加入TPP并完全开放相关产业时,美国GDP将增长0.06%,福利增加18.77亿美元,而中国GDP将下降 0.31%,福利将减少7.76 亿美元。*曲凤杰,朱梦曳:《美国借TPP重返亚太,制衡中国》,《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7月21日。因此,美国推进TPP包含有对中国的遏制考虑,是重新整合盟国力量,孤立中国、削弱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付瑞红:《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亚非纵横》2012年第5期。另外,还有学者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美国加入TPP的原因,认为美国推进TPP就是整合现有的FTA,用TPP的条款作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范本,打造21世纪的FTA新模式。*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该观点认为,根据美国企业的发展要求来设定TPP相关标准,将TPP打造成一个人员更多、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FTA,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该地区大量FTAs/RTAs衍生所带来的“意大利面碗”效应,而且可以利用美国在机制上的领导权、优先权,扩大美国在机制内的经济获益。*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新战略》,《国际贸易》2010年第6期。

由上分析可见,学术界大都基于政治或经济的单一视角解读美国推进TPP的动因,要么将其归因于经济因素,要么突出主导权因素,要么强调战略遏制因素等。本文认为,美国参加TPP是其全球战略重点东移和“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霸权国在实力相对衰落背景下做出的一种战略选择。也就是说,在美国高调加入TPP的背后,具有根本性、综合性、全局性的战略考量,既有借此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的直接原因,也有解构东亚地区合作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考虑;既有追求制度福利的机制因素,也有维护霸权国既得利益的战略思维。

一、摆脱国内经济困境与霸权维持因素

通过拓展亚太市场以摆脱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困境,是美国加入并推动TPP的直接原因。2008年肇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使美国经济结束了其历史上最长的扩张期,增速急剧下降,甚至一度陷入负增长。据统计,自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连续18个月陷入衰退,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GDP降幅分别达6.2%和5.7%,降幅之大为历史所罕见;新增失业人数760万;4.1%的经济增长和2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被蒸发;美国财富缩水21%。*数据转引自尹承德:《金融危机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虽然美国经济从2009 年下半年开始走出衰退,但仍受创历史记录的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债务的困扰,复苏乏力。经济萧条直接加剧了社会矛盾,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仅是美国国内贫富严重分化的结果,也是对政府应对危机不力的不满。在国内市场萎缩而欧洲等地也深受危机困扰的形势下,奥巴马政府自然就把摆脱国内经济困局的期望寄托在了受危机影响较小且能保持较快增长的东亚市场。美国力求通过加入并推动更多国家加入TPP,扩大美国的对外出口,推动经济复苏,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TPP战略可理解为“就业战略”。就奥巴马的第二任期看,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仍是促进国内经济复苏和扩大就业,但由于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间的龃龉,美国濒临财政悬崖的境地,预期经济增长前景并不明朗。尽管两党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达成“财政悬崖”解决方案,美国在2013年向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增税,并把将在2013年年初启动的约1100亿美元政府开支削减计划延后两月再执行,使得美国经济在最后时刻免于“坠崖”。但自动生效的削减政府开支计划只是推迟实施,预计到期后两党又会就如何“节流”发生争执。奥巴马执政期间,“增税”和“减支”将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而美国的财政紧缩措施将会重创美国经济,失业率可能上升至9.1%,比现有水平高1.2个百分点。*林森:《美国财政悬崖又将是一场“最后一分钟的刺激”》,《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11月13日。这就意味着,由于两党的相互掣肘,奥巴马政府通过调整国内政策提振经济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就促使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对外继续强力推进TPP,通过整合亚太经济体系,扩大美国出口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复苏。

从战略层次看,美国推进TPP,加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参与度,是由其在国际经济体系结构中的霸权地位所决定的,霸权维持是美国加入并推进TPP的根本原因。罗伯特·基欧汉指出:“为了保证长期的成功,一个霸权国的战略必须为其自身的生存不断创造条件。对一项战略的追求必须要能创造力量,否则霸权就将崩溃。”*[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2页。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维持其霸权地位的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资本来源、市场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被视为维持霸权的经济力量来源。对于能源,美国通过能源外交、控制能源产地和通道、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及石油美元机制等手段,控制了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供应板块、需求板块、能源运输通道。美国还通过吸收和释放石油战略储备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通过改变美元的利率和汇率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倪世雄、潜旭明:《霸权之基: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8期。而在维持霸权的市场和资本来源上,美国则将目光转向了亚洲。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亚洲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份额也越来越大。据预测,到2020年或者在未来10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将与北美或者欧洲相当。*Peter Drysdale, "Asia’s Global Responsibilities and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sian Economic Journal, 2011, Vol. 25, No. 1, p.10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7%,2013年增速回升至7.2%。而美国的经济增长预计2012年为2.2%,2013年为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1210/20121008406082.html. 访问日期2012年11月30日。因此,把东亚经济体纳入美国的经济运行轨道对于维护其霸权地位意义重大,推进TPP无疑是美国控制东亚乃至亚太市场,获取资本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霸权国往往居于无可争辩的中心位置,控制着科技、资本、机制等一系列优势资源,依靠高利润维持霸权体系的运转。历史上英国在维持其霸主地位时,通过在世界各地建立广泛的殖民地,为其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商品市场。如果说英国的全球经济体系是以对殖民地的控制为基础,建立在经济剥夺之上;那么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就是以与各国、地区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为基础,建立在制度之上。“与英国发达的政治帝国制度相比,美国帝权的特征是对外国领土没有正式控制。英国对帝国制度的投资极小,但是美国却建立了太多这样的制度,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彼得·卡赞斯坦:《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权中的亚洲和欧洲》,秦亚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222页。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APEC对于美国经济拉动效果不佳的背景下,美国需要寻找另外一种机制将亚太地区囊括到其霸权经济体系中,TPP的出现正应合了美国的这一战略需求。在2012年APEC峰会召开之前,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新加坡发表演讲说:“我们正在调整我们的外交政策,以体现力量的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力量……我们的全球领导地位有赖于我们的经济实力。”*《欲摆脱战争束缚 要权力推动出口——希拉里称美外交将由“经济主导”》,《参考消息》2012年11月 19日。

二、对东亚区域合作与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因素

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曾警告说,在太平洋的中间拉一条线,一边是美国,从而与另一半的亚洲国家分离开来,这将是美国的错误。*See Jeffrey Bader, 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Address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Obama Goes to Asia: Understanding the President’s Trip, 47 (Nov. 6, 2009) (transcript available at http://www.brookings.edu/~/media/Files/events/2009/1106_obama_asia/20091106_obama_asia_trip.pdf); Claude Barfield, APEC:The Keystone to U.S. Asian Policy, The American (Nov. 13, 2009), http://www.american.com/archive/2009/november/apec-the-keystone-to-u-s-asian-policy/article_print. 转引自Meredith Kolsky Lewi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New Paradigm or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oston colleg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2011,Vol.34,Iss.1, p.38.现在美国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奥巴马上台后针对亚洲展开的包括加入TPP在内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既是对这种“错误”的纠正,也是对自主发展的东亚地区主义和中国崛起的防范与遏制。

美国与TPP中的八国(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经济贸易协定交错,既有双边协议也有多边合作机制:美国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秘鲁、智利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新西兰、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签订了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TIFA);TPP九国都是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成员国。因此,从表面上看,美国并不需要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囊括多国的多边经济合作协议。因为通过谈判推进多国参与的TPP,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也未必能达到美国所预期的目标。但是,美国却依然积极利用各种机会推动东亚国家加入TPP。正如有美国学者抱怨的那样,美国并没有在WTO多哈回合的贸易谈判中全力以赴而是将TPP视为“唯一的游戏”。*Meredith Kolsky Lewi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New Paradigm or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oston Colleg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2011,Vol.34,Iss.1,p.35.这意味着美国推进TPP还有超越经济因素的其他战略考量。

美国推进TPP的战略考量之一就是对近年日益勃兴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回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区域合作的努力多为内向型的,集中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建立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美国主导地位的机制,并尝试建立区域贸易安排。*Peter Drysdale, "Asia’s Global Responsibilities and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sian Economic Journal,2011, Vol. 25, No. 1, p.99.东亚区域合作也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10+3”、“10+1”、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东亚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东亚诸国的对外贸易中,对华贸易占了头一把交椅。2003年以来,中国就已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商品出口国;2009年日本对华出口大幅度超过对美出口。*李宗泽:《中国09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国》,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4/788511.html.2013年2月2日访问。特别是在中日韩的共同推动下,东亚区域合作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模式。在东盟的建设性领导下,东亚区域合作呈现出勃勃生机。虽然东亚国家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开放性”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显著特征,但东亚区域合作毕竟是东亚国家主导的,在地缘范围上也主要限于东亚地区,加之美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袖手旁观等因素,使东亚区域合作发展之初就带有一种排美的倾向。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加入并推进TPP就是从经济、机制上找到了消解东亚区域合作对美国排斥的突破口。

对于美国,近期主要安全关切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因素。*See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for the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Dennis C. Blair,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February 12, 2009.转引自Dan Steinbock, "China’s Next Stage of Growth: Reassessing U.S. Policy toward Chin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2010,Vol.32,Iss.6,p.353.美国推动TPP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双重反应。在经济上,利用TPP拉动美国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出口,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在地缘政治上,TPP是美国遏制潜在竞争对手,绑缚盟友的有力制度工具。美国通过推动TPP的发展,利用TPP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将东亚其他国家“拉拢”进来,将亚太地区整合到TPP框架下,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合作机制,为打造美国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做铺垫。同时,由于TPP建立之初只是四个国家之间的FTA,机制化程度并不高,实力强大的美国加入之后,自然成为TPP的主导者。就目前参加TPP的成员来看,有些是美国的盟友,例如澳大利亚,这就注定TPP各成员国之间在一开始就存在着一种隐形的不平等关系。美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实力和以非经济手段与盟友磋商,使TPP成为执行美国对外战略的制度工具。

另一方面,TPP也是对东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盟友的一种束缚。日本对于建立东亚共同体兴趣浓厚,但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也是将美国排除在外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2年访问东盟五国时,明确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2003年12月日本与东盟各国首脑签署的《东京宣言》中进一步写明今后合作的目标是“构筑东亚共同体”。*江瑞平:《构建中的东亚共同体:经济基础与政治障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9 期。2006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便提出了建设“东亚EPA”构想,主张从2008年起的10 年内,通过与东盟、中韩及澳新印等国家和地区全面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立日本主导的“泛东亚EPA网”。*刘军红:《日本的“东亚EPA”之梦》,《人民日报》2006年8月11日。日本希望通过“构筑东亚共同体”,推动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确定其对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而美国力推TPP,其目标也是意图迫使日本放弃对东亚经济合作领导权的争夺,接受美国在东亚地区经济体系中的绝对霸主地位。虽然2010年11月美日经济协调倡议(EHI)生效,2012年3月美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但对于美国从维持其在东亚地区的绝对主导权来说,该层次的经济合作并不能满足美国的战略需求。TPP对于加入成员的要求明显要超出FTA,TPP不仅要求全面的市场准入,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而且它覆盖了FTA的所有领域,要求TPP成员之间更加无缝的贸易交流。因此,对美国来说,通过TPP不仅可以将盟友紧紧绑在本国的经济链条上,而且还可通过经济手段加强盟国对本国的依赖,缩减东亚盟友在战略上的回旋空间,迫使盟友只能将接受美国的领导作为唯一选择。

三、制度寻租因素

建立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自愿、平等选择并不意味着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平等的。一般而言,大国的决定和偏好具有相对大的影响力,这是国际机制建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外部限制因素。TPP作为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种合作机制,在美国加入后就无可避免的受到美国强大实力的左右。“虽然国际机制也许对其创立者来说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些机制并不必然会提高这个世界的福利。就事实而言,机制本身并不就是‘善’的东西。”*[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第73页。这意味着,美国加入TPP并推动更多的国家加入TPP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TPP这一国际制度形式谋求制度福利。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全球经济纳入美国霸权之下。与之相类比,美国推进TPP的深化,既没有强劲的国内市场为依撑,也没有繁盛的金融力量为后盾。如果说战后美国建立的经济体系是美国市场的主动外扩,那么美国现在推进TPP则是其国内市场在外部冲击下的被动应对。在国家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TPP注定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寻租的有力工具。一方面,东亚地区内部机制的不完善,安全机制和经济机制的不完全重合,两个领域主导国家的不同,以及东亚新兴大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尚缺乏战略意识和必要的手段等,这些因素使得东亚地区内部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存在先天不足。东亚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不高,这就为美国在东亚地区建立机制寻租提供了基础条件。加之受东亚各国之间缺乏信任、历史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域外大国的美国提供的公共物品,相对而言更容易为某些东亚国家所接纳。另一方面,地区的领导者往往被视为区域治理机制的关键行为体、创造者。*Daniel Flemes, "Regional Power South Africa", op. cit., pp.138.转引自Jinsoo Park,"Regional Leadership Dynam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East Asian Regionalism",Pacific Focus,2012, Vol.27, Iss.2,p.295.美国是东亚地区隐形的领导者,在创设、推进机制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成为东亚地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在东亚国家接受美国机制提供的公共物品之后,又加强了美国利用机制进行寻租的动力,带来的不仅是对东亚地区内部公共物品供给空间的挤压,而且还使得以美国为主导的机制、规则对东亚地区的原本秩序和机制形成有力的冲击。

四、意识形态推广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推进TPP过程中虽然体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美国来说,除了塑造全球经济,还试图建立一个有利的世界秩序,包括持续不断地促进美国关于民主和人权的理想。*[美]斯蒂芬·M.沃尔特:《驯服美国权力:对美国首要地位的全球回应》,郭盛、王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页。美国的对外战略一直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或者说是美国独特的宗教文化色彩。TPP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明确指向性战略的组成部分,无可避免地沾染上了意识形态的因素。这并不是将TPP与意识形态因素直接挂钩,而是从美国的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去理解重返亚洲战略下的TPP。斯蒂芬·沃尔特认为,美国在单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和对他国强大的限制力的来源除了美国自身的实力,还应考度到与美国紧密相连的自由主义思想、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特征以及与从冷战继承而来的国际机制等。*Stephen M. Walt, "Alliances in Aunipolar World", World Politics ,2009,Vol.61, Iss.1, p.93.因此,对于美国来说,不论是全球战略还是对外政策,必然涉及到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推广美国式的价值观念不仅是美国追求的对外政策目标之一,也是扎根于美国历史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宗教因素催生出的必然选择。

美国在提及TPP时表示,参与到TPP之中,反应了美国的一种优先次序和价值观念*http://www.ustr.gov/about-us/press-office/fact-sheets/2011/november/united-states-trans-pacific-partnership, 访问日期,2012年12月1日。, 即美国认为其参与和推动TPP不仅仅有战略、经济利益的因素,还有价值观的考虑。美国希望将本国的价值扩展到世界各地,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美国对于其价值的推广,历来是不遗余力,也被美国视为其国家利益之一。这种观念深深地根植于美国文化之中,美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深受美国“例外论”的影响。它强调历史从过去走向现在是一个走向文明、民主和民族统一的历史,它有时与“天定命运”概念等同。美国“例外论”的信奉者认为,美国人的神圣使命是把民主体制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带到北美所有地区和这些地区之外。这些内容都鲜明的体现了深藏于美国政治文化中的道德优越感以及将所谓的“光明”普及世界的“责任感”。罗伯特·阿特对美国大战略的论述中,认为扩展民主和保护人权是美国重要的国家利益,“……美国的任务是明确的:美国应当推动民主国家遵守这个规范。这样做会增加和平的力量,以及使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罗伯特·阿特:《美国大战略》,郭树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4页。奥巴马连任后首访东南亚四国,在缅甸发表演讲时大谈美国的价值观念,强调人权。而在中美关系中,美国更是对中国的人权等问题表示“关切”。这表明即使在自身实力衰落背景下,美国也应当会继续在人权问题和个人权利上提出自己的意见,美国的日常行动也将表现出其对民主原则的国家偏好。*Henry A. Kissinger,"The Future of U.S.-Chinese Relations Conflict Is a Choice, Not a Necessity", Foreign Affairs,2012,Vol.91,Iss.2,p.48.

五、小结

由上分析可见,参与和推进TPP是美国在亚太权力格局变化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动,推进这一战略的各个因素互为关联、不可分割、融为一体。摆脱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是美国高调参与TPP的直接诱因,遏制东亚地区合作和中国崛起及推广意识形态则是内含于TPP战略并服务于美国霸权维持的战略手段,而维护在亚太地区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则是美国推进TPP战略的根本动力。换言之,就是美国在自身实力下降的背景下,企图利用TPP将亚太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经济轨道,配合军事上重返亚洲,整合亚太力量,将这些国家与美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维护美国在亚太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由于TPP成立和推进时间尚短,其对美国的战略作用尚未完全显现,但对于亚太地区格局来说,TPP无疑就是将该地区的各种力量紧紧地纳入到美国的霸权体系之下,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尽管TPP目前仅是一个初步的轮廓,各种谈判也刚刚起步,参与的国家数量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但若能有更多的国家参与且成功地在各国中达成协议,那么这将是奥巴马政府实现加强在亚洲存在和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一步,将会消除太平洋中的“分界线”。*Meredith Kolsky Lewi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New Paradigm or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oston Colleg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2011,Vol.34,Iss.1, p.38.从未来一段时间看,尽管在推动TPP过程中会面对诸多困难和障碍,但在经济、战略、制度、意识形态四个因素的综合驱动下,奥巴马政府将会继续把TPP作为其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的重要步骤,积极向前推进。不仅加入TPP的国家数目可能会更多,而且机制内的各种合作网络将编制得更加密集,政策空间更加紧凑,议题网络交织的更加复杂。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四年,TPP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影响东亚乃至亚太的国际秩序。

[责任编辑:李春明]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the U.S. to Promote the "Trans-Pacif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LIU Chang-ming SUN Yun-f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China)

With the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Hegemony, going out of country’s economic dilemma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ontaining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s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 rent-seeking by international regime and expanding its ideology, have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forcing America to join and promote the "Trans-Pacif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Return to Asia" strategy, America attends to integrate various powers in East Asia and reshape the Asia-Pacific pattern by controlling the TPP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target of maintaining its hegemonic statu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hegemony maintenance; strategic containment; rent-seeking by regime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金融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09BGJ001)、2012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与地区政治”(12RWZD02)的阶段性成果。

刘昌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250100); 孙云飞,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济南250100)。

猜你喜欢
东亚地区霸权东亚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0:18
“量子霸权”之谜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58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会“珰”洞鉴以昭然——古代东亚地区冠饰“珰”之探究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教学与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7
鼎盛与危机:明清东亚宗藩体系嬗变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浅议东亚地区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