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3-04-06 23:07:48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业生态

王 青

(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奋力开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造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各地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的例子不胜枚举。水土流失就是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报告(2010)中指出,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到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广大丘陵山区农村区域,还广泛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条流域、每个省份都存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是搞好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巨增

水土保持,即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劳动,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水分和土壤的原地保留。在当今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0.09 hm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25 hm2。据资料,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高达6.7万hm2,严重影响着粮食安全。按目前的流失速度测算,50年后东北黑土区93.33万hm2耕地的黑土层将全部流失掉,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届时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局部地区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很多地方也申请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央则从有限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了巨额资金,专项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第十四条中规定:以国家投入为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入项目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增加项目建设的投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资投劳,积极推行承包、拍卖“四荒”、租赁土地使用权、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开展水土保持建设。在资金的管理上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体制改革和事权划分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相应安排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列支。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资金的比例,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不低于0.5∶1,其他地区不低于1∶1配套。地方配套资金中,省级配套比例不少于50%,其余部分由地、县两级按1∶1配套。地方配套不落实的,相应扣减下年度国家投资。”近年来,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除国家和地方的投入外,通过政策措施也调动了方方面面的投入的积极性,社会水土保持投入大幅度增加,有效缓解了政府投入的不足。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建设主要是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包括荒漠生态、草原生态、水生态等受损伤生态的保护与重建。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央财政加大林业投入力度,2011年安排林业投入1 207亿元,比2010年增长27.3%。同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将森林、湿地、荒漠等三个生态系统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造林投资补助标准,以及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财政专项资金,基本形成了林业公共财政投入体系框架。

2011年,中央财政林业投入主要用于:加大对青海省三江源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功能区451个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重点流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幅度增加林业补贴资金,支持造林、森林抚育和良种培育,支持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和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支持林区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支持林区棚户区改造,支持贫困地区国有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些措施,对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个问题

2.1 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生态效益优先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由于贫穷落后衣食不保,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基本达到满足的情况下,则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好坏。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治理弯路我们不能再走,因为成本与代价太高,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获取。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一味地强调生态环境及其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最好是能够寻找到其中的最佳平衡点或结合点,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二者均最大化。这是一种对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的大考验,也是一种执政理念的大转变。从目前全国范围内来看,大多数地方政府还是选择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尤其是经济落后欠发达地区,这实际上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2.2 关于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因地制宜的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国家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2011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 894.4万hm2,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有82%的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昔日光山秃岭、黄沙弥漫的面貌得到了改观,退耕还林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在个别地区,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变了味。部分地区为了实现某些硬性指标,将老百姓常说的好地也用于栽种树木,等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期满,出现反弹。有些地方在退耕还林树种的选择上过分单一,造成病虫害猖獗,给老百姓和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别地方领导的不作为、乱作为、瞎作为所致。

2.3 关于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再造奠定了基础。但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存在一定的矛盾。让农民牺牲农业生产需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不给一定的补偿,生态环境建设是很难持续的。再者,对利用当地资源开办厂矿企业者,在破坏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下获取了巨额收益,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生态环境改善,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更新理念,大胆创新,探索建立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环境建设得以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本质上实际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只是由于多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造成了一定时期的困难局面。如今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难免会发生巨大的冲击与改变,在经济利益面前牺牲环境也可以理解。不过从长远来看,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美丽中国的明天,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以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林业生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land produces
水土保持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