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3-04-06 22:41慧,朱威,连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1期

陈 慧,朱 威,连 石

随着医学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查阅文献资料、学术交流、撰写医学论文都需要熟练掌握英语这种语言工具。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展了医学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笔者结合自身《皮肤性病学》英语授课的经历,浅谈几点体会。

1 英语讲授皮肤性病学的难点

英语讲授医学课程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医学生都是一个考验。教师必需具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用英文讲授皮肤性病学存在以下特殊性。

1.1 医学专业术语构词及发音具有特殊性

不同于普通英语,医学英语词汇46%来自拉丁语,7.2%来自希腊语。拉丁语词素和希腊语词素对于科学概念、事实的表述相当精确,提高了医学文献资料的严谨性[1]。但不同语系的大量同义词给学习者带来一定困难。医学英语词汇还有很多基本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和派生词。例如后缀-itis 表示炎症,dermatitis 为“皮炎”,dermatomyositis 为“皮肌炎”。前缀hyper-表示过度,hyperkeratosis为角化过度,dys-表示“不良”、“困难”、“恶化”,dyskeratosis 为角化不良。教师授课时应总结词根、前后缀的意义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医学术语通常为多字母组成的多音节单词,重读通常遵循拉丁语词汇的规则在倒数第3 或第2 个音节,发音比较拗口。课堂上教师应对关键词给予适当的重复,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避免授课单调。

1.2 医学英语文体具有特殊性

医学英语文献属于科技文体,表述要求严谨精确。为强调客观性常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被动语态和倒装语序。表示因果、转折和递进关系多选用长句和从句,有时使用非谓语动词代替句子。英文授课不同于文献阅读,教师应避免照搬照抄文献的句式和段落。尽可能采用口语化的讲叙,能用短语的不用长句,能拆分成简单句的不用从句。发音时重读主语、谓语和宾语,并对复杂句式给予适当的解释。

1.3 用英文阐述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皮肤病的发病机制通常比较复杂,如荨麻疹为IgE 介导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初次致敏时过敏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后者与血管壁周围肥大细胞及血液循环中嗜碱粒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细胞表面的IgE 特异性结合后,促进细胞脱颗粒并释放一系列化学递质,这些递质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讲授发病机制时可借助动画片进行演示,生动形象,一目了然。讲授皮肤病的临床表现时,典型照片能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只有当学生看到“接触性皮炎”的图片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何为“well-defined erythema”。

2 启发思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严谨学科,长期以来医学院校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知识,传授技能”教学模式[2]。然而学习是一种独立的认识发展和理解深化的活动,是完全个体化的过程[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例如讲授药疹时首先提出一个“topic”——“What kinds of medicine can cause drug eruption?”,让学生进行“brain storm”,畅所欲言。学生可能会回答“penicillin”、“cephalosporin”、 “sulfa drugs”、“aspirin”、“carbamazepine”等常见的过敏药物。教师总结其发言,将致敏药物归结为几大类:“antibiotics”,“NSAIDS”,“sedative and hypnotics drugs”。并补充学生没想到的“serum products”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讲授药疹的发病机制时提问学生“what is the pathogenesis of drug eruption?”学生们可能知道药疹发生的“mechanism of immune response”。教师应提示学生“mechanism of non-immune response”,即“overdose reaction”和“accumulation effect”。

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讲授者。这种教学相长的方法可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5]。例如,让学生围绕“eczema” 检索资料,参考书籍有《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Fitzpatrick Dermatology》等。也可检索pubmed 或medscape 等医学网站。学生制作幻灯片并用英语给同学讲授,鼓励同学就其授课内容展开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3 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

学习是“从一到多”又“从多到一”,知识不断丰富、总结、升华的过程。每堂课教师首先应简明指出本堂课的“outline”,让学生明晰自己学的是什么,重点在哪儿,然后再展开阐述。每堂课最后教师应给出“take home message”,即重申要求大家掌握的重点内容[6]。例如“湿疹”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皮肤病,遗传、精神因素、内分泌及代谢、慢性感染、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物理刺激等都可能诱发湿疹。然而万变不离其宗,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是其本质。再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和“药疹”分别在不同的章节讲述,但是从发病机制上来说,这些疾病都属于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变态反应在其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各有侧重。“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主要为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主要为Ⅰ速发型变态反应,“药疹”则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都可能出现。“In one word, the above diseases can be grouped into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but not infectious skin diseases. In view of their similar pathogenesis, they response well to corticosteroids or antihistamine treatment。”教师的概括总结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

总之,医学英语教学对师生双方都具有挑战性,学好医学英语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大有裨益。

[1] 孙捷. 浅析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 [J]. 重庆医学, 2011, 40(8): 827-828.

[2] 刘彤, 陶英, 李培瞡, 等. 医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J]. 中国病案, 2012, 13(4):78-79.

[3] 李艳薇, 胡燕平, 王栋. 实践教育在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讨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5):531-534.

[4] 赖娟华, 古莉, 熊敏娟.“写长法”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J]. 长沙大学学报, 2012, 26(3):151-153.

[5] 高磊, 王立群, 张淑玲. 论医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2):372-374.

[6] 周春丽, 王儒鹏, 吴军, 等. 八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应用双语教学的思考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 5(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