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5)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这表现在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以及创造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但是,科学技术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使用科学技术,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肆意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破坏、物种减少、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威胁,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为了解决上述各类问题,一种能协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方面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有两层涵义:第一是需要,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第二是限制,对当前需要和后代需要的限制,限制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甚至破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是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理性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引导技术创新发展向着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方向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既促进经济增长,又推动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目的的一种生态社会经济行为。它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出发,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即强调技术的创新和实用,又要保证技术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达到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其生态化涵义为相互平衡、相互和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保证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生态化的发展。
人类利用技术对自然进行开发和改造,在给人类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由于对自然开发和改造活动违反了自然规律从而造成生态失衡,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典型的表现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①王宜刚:《影响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政策因素及对策探讨》,《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第6期。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活动空间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由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而带来的生态危机,有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及人口的激增。第一,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物质保证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再生能力远远赶不上人类的利用速度,自然资源的枯竭速度正在以人类想象不到的速度进行着。特别是20 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极大地提高,技术的不合理利用更加剧了全球性的资源枯竭。第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破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的功能和结构不能回复到原来状态的现象,一般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性环境问题和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第三,人口的激增。人口问题直接反映为资源问题,人口的增加必然加大人类对诸如土地、能源、森林和水资源的开发力度,进而加剧生态系统的失衡。全球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压缩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枯竭速度,也加快了其他物种数量下降的脚步甚至灭绝与消亡的速度,人口的高速增长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基于以上,技术创新生态化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生态化技术创新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生态化技术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技术创新的自然观、思维方式以及伦理观。
传统技术创新自然观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比较机械,强调和重视规则,片面认为人类可以单纯利用技术完成控制自然环境这个庞大的机器。同时,认为人类和人类的价值观、科学技术是完全理性化的。传统技术创新自然观指导下的人类相信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无限制的、可再生的,即便某种物质和能源消亡了,总还存在着一种可以代替该种物质和能源的物质存在。生态化技术创新发展了传统技术创新的自然观,发展后形成的新的自然观理论基础为系统论、生态学等现代科学,基本思想为生态价值观,某种程度上,生态化技术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辨证自然观。世界是一个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内各种物质是有机联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世界是由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换等诸多活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一种物质的存在必然离不开其他物质的联系和作用。现代生态理论认为,生物圈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经过了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是将地球之外的各种物质和地球上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整合为一个平衡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一定的共性,每一种生物的特殊性都是其针对某一特定环境形成的适应性。任何一个生命存在都是其他生命存在的进化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完善结果。不存在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存在。基于以上认识,生态化技术创新自然观发展了传统的技术创新自然观。①邵璀菊、蒋应河:《生态文明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生态化技术创新自然观认为,地球是一个自身资源和能源有限的封闭和独立的系统,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只能是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集中到散开、从有规律到无规律,不能反方向进行。一旦出现地球不能承受限制的因素出现,必然会导致某一特定功能的丧失,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生态化技术创新自然观的形成,对于调整日益激烈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技术创新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分析主义,强调功利性。生态化技术创新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为整体主义,重视互利性。长期以来,科学界由于受到培根经验主义的自然观,笛卡儿崇尚分解的科学方法和牛顿力学的机械论世界图景等的影响,人们习惯性将整体事物分解为各种形式的个体进行分析,通过对各个个体的改造和控制进而控制整体。这就是分析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思维方式表现为片面的分析事物的主客体与主客观性,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立,分析主义思维方式的弊端在于容易造成人类为了某种个人利益而将世界分割为几个独立的个体。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分析主义转变为整体主义,整体主义强调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将整体分解为各种个体,更不能通过个体分析认识事物的整体,人类要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和关注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传统的技术创新思维方式强调功利的思维方式,其基本出发点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基本目标是一切以人为重心,人的利益是唯一的追求。在这种功利性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人类进行的各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根本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和更新再生速度,往往是掠夺式的开发。这种思维方式是违反生态学规律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最本质因素。生态化技术创新思维方式是互利型思维方式,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和共同利益统筹考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和谐相处,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的思维方式。只有建立在互利型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才能转变功利型的思维方式,摆脱功利型思维方式弊端,在保证人类利益的同时也维护自然的生态利益和环境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①王爱国、武锐、王一川:《碳会计问题的新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传统的技术创新伦理观片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的利益视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的对象仅仅限定为人,不承认人以外的其他一切事物的道德权利和利益。因此,传统的技术创新伦理观可以理解为只承认人的存在,无视其他一切生命形式和生命存在,只要人有需要,就可以对大自然进行各种形式的开发和掠夺,而且可以不顾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生态化技术创新伦理观将传统的技术创新伦理观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丰富到人与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存在的关系。生态化技术创新伦理观认为,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一切生命的存在十分必要,同时有利于生命存在的发展,而人类在这些生命存在当中的特殊地位则不存在,人类要在生态化伦理观指导下尊重和关爱其他一切生命存在。简而言之,就是生态化技术创新要求人类承认自然界的地位与权利,保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和自然界本身。生态化技术创新伦理观的最终追求,即非农业文明也非工业文明,而是生态文明,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为中心,而非传统的技术创新伦理观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界的地位,保护大自然的利益,担负维护自然界权利的道德责任,摈弃自我中心主义,崇尚人与自然的平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环境问题的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结构性污染问题,表现为由于发展失衡和发展不成熟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第二,全球性环境问题,表现为由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符造成的很多国家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的各种环境问题。因此说,我国的环境问题是综合性的环境问题,不但集合了某些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存在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危险品污染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显而易见,要解决以上诸多的环境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奉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啻为饮鸩止渴。对此,生态化技术创新以其诸多可持续发展优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优选策略。生态化技术创新能很好的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发展可控和环境可承受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一,生态化技术创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崇尚绿色的、生态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让人们意识到并付诸实践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第二,生态化技术创新使可持续的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让人类开始反思技术对环境的消极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推广和普及,让人类心里有了生态的概念和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记保护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视为唯一准则,它打破了对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的技术创新依赖,重视资源的合理优化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可承受空间下的经济发展,即生态化的经济效益,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和环境,同时资源和环境又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之所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化技术创新,原因在于生态化技术创新能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真正的尊重与保护。生态化技术创新强调生态研究,将生态要素和经济要素有机整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化技术基础。生态化技术创新以其独特的、生态意义上的创新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并进行实际应用,实现了发展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世界平等与自由意义重大。可持续发展将环境问题和人口、贫困、失业等一切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各种社会问题都纳入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其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是可持续发展能够被世界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重要原因。人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开始向生态化发展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的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要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必须进行价值观的转变。传统的技术创新缺乏对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价值的考虑,因为,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的各种开发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物质利益,对各种开发活动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不利影响则甚少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大量物种的灭绝等。这些无节制的开发活动的持续进行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与破坏,进而出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不和谐。人类应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及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和利益,意识到整体的生态价值,将自然视为和人类同源存在,人类在进行开发活动时要认识到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的必然性,坚持生态整体思想和价值观,平等对待自然界和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技术层面建设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手段。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好就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但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还是要依靠技术来完成。科学技术一方面能解决人与自然间的许多矛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能提高技术的能力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人与自然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还是要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因此,技术层面建设对技术创新的特殊作用更加明显,技术贯穿技术创新矛盾与对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本身的过程创新,具体包括技术的完善过程和与该技术相关的技术结合的过程;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的过程创新。此外,技术创新还是管理的过程创新,是优化管理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平衡和有效配置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包括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生态化生产过程、全过程生态化管理等。首先是生态设计。生态设计的实质是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系统分析和控制各种结构因素,将生产活动与自然有效结合,各种因素在系统中科学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此对应,生态设计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设计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中遵循的主要原则是物种多样性、资源的有限开发和利用、物流和能流的循环、保护物种的栖息地、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等。具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生态设计要在产品和工艺的设计上将环境原则置于首要位置,综合考虑能耗、健康、生态和安全因素,生态设计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其次是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是分析产品从生产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并寻找产品功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平衡。生命周期评价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分析与决策辅助支持工具,同时还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过程的管理手段,又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激励手段。再次是生态化生产过程。生态化生产过程不仅是指产品设计的生态化,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和各部门管理的生态化。最后是全过程生态化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生态化管理,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实行有效的管理创新,加速社会、生态、经济平衡发展的生态管理模式的建立,能有效调整企业内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创建企业的生态文化。
环境层面建设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环境层面的建设有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两种类型:内部建设具体是指技术创新活动所属企业的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活动建设的水平等;外部建设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政策制定,地方各级政府的环境建设力度、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等。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基础就是严格的制度保障,它不仅要求企业自身积极探索和外部环境支持,而且健全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
生态化技术创新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竞相竞争与赶超对手的重要领域,在日益严峻的世界性环境问题的背景下,生态化技术创新正在取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