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华
(大连外国语学院 俄语系,辽宁 大连 116044)
舒克申(1929—1974)生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的农民家庭,是一位集导演、演员、作家于一身的“三位一体”式人物,被公认为“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家中最有才华的一位”[1]。舒克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一百二十多篇短篇小说,被称为“从黑土地上走出的文坛奇才”[2]。其作品大多是农村题材,以“乡土”为素材,描写普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精神面貌、劳动、愿望、爱情与道德品质。舒克申是一位善于揭示生活真谛的作家,对生、死、苦、乐有深刻的理解,善于从短暂的人生中总结出人对幸福的追求、人生永恒的意义。《秋》《红莓》《太阳、老人与少女》等短篇小说均歌颂了劳动与劳动者,表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劳动,只要甘于贡献就会给人带来幸福的主题。舒克申作品于平淡中见真实,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勾勒了农村生活的全景图,描绘出农民性格的真实面貌,透露着一种真挚淳朴的美,开辟了朴实无华的艺术境界。苏联评论界认为:“就短篇小说而言,在当代作家中未必有人能与他匹敌”[3]。
《太阳、老人与少女》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内涵丰富。涓涓的流水,徐徐降落的太阳,悠悠而过的人生,缓缓而逝的岁月,经过艺术的渲染均有了生命。景、物、人、事、情结合在一起,像一首清丽婉约的诗,又像一幅淡雅恬静的画。夏末秋初的一个傍晚,一位白发苍苍、身材消瘦的老人,坐在河岸边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旁,倾听着潺潺的流水声,若有所思地凝望着天际火红的太阳。老人那深褐色、干枯的双手及苍老的面孔上布满的皱纹定格在傍晚的余晖中,此时一位少女在聚精会神地为老人画像,她为老人的“宁静、安详、从容与坦然”所震慑。一位经历岁月沧桑的老人,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女,在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的傍晚,坐在小溪旁,倾听着流水声,思考着人生,感悟着生活。这一幅唯美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赋予了生活画卷以祥和之美。水美,夕阳美,人更美。这部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语言朴实平淡而又意蕴丰厚,令人不禁感叹:生命就像一轮太阳,一轮不落的太阳。
舒克申的创作直接继承了19世纪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俄国作家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些作家的创作无一不是以丰富的思想感情再现出现实生活,但绝不是对现实生活苍白而机械的翻版,而是充满激情的诗意的升华,因而他们在创作中就需要一些独特的艺术技巧。托尔斯泰曾说:“艺术作品是好是坏决定于艺术家说什么和怎样说,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衷而说的……为了让他说出他想说的东西,艺术家应当掌握技巧。”[4]
舒克申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对比等手法。白桦比喻品德高尚,明月隐喻着光辉的心灵,红莓表示祝福,这些意象均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在《太阳、老人与少女》小说中,太阳象征着自然的无限,象征着生命的永恒;日暮西山的老人,是奉献一生的老一辈的化身,象征着人有限的生命,代表着即将逝去的现在;而少女,则象征着人生的希望,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预示着未来的新生。作者将人生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连接起来,说明人存在的时间性,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惆怅。虽然老人的有生之年屈指可数,他像黄昏时鲜红的太阳渐渐沉落于黑暗的幽谷,但少女像清晨的太阳泛起火红的霞光,是生命的延续,证明了人的生命是不会消亡的,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一样。可见,自然及人类是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这种生命的循环体现出老人对生命的追求,也勾起人们对生与死这一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多处用到象征手法,“平平常常地升起与落下”的太阳,象征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其中蕴含着并不普通、并不平常的意义。正是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普照大地,孕育万物,才有大地的繁茂,生活的欣欣向荣。老人的一生犹如太阳般日复一日的劳作,忙碌又紧张,正是像他这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以他们的默默无闻,创造了也正在创造着这美好的世界。“生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古树”,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也象征着老人及每一个人辛勤、艰苦、纯朴的人生。急湍湍的河流,象征着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人不平凡的一生。这种象征手法渗透于小说的始终,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沉思,而且这一切均有机地融合于整个生活画面,恰到好处,使小说富于抒情的韵味。
小说中随处可见对比的艺术手法。卡图尼河的岸边,古树旁,一位老人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夕阳,不远处,少女正给老人画像……小说的画面感很强。一位是历尽世道沧桑、人间坎坷的老人,一位是无忧无虑、涉世未深的少女;一位处于垂暮之年,一位正值青春年华;一位对生活已无所求,一位对未来充满憧憬。老人的生命已日薄西山,而年轻的少女提着她的画箱正信心满满地走向生活,去创造美好的新天地。舒克申的“素描”中,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而老人与少女的对比,体现了对老人人生价值的肯定,太阳落下又升起,一代人消逝又一代人成长。
舒克申是一位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性格、运用语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小说《太阳、老人与少女》具有很鲜明的特点,情节简单、平淡,却内涵深厚。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语言的平实生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手势都能说明一个人物的性格,朴实无华的语言使字里行间充满真情,烘托了作品的主题。正如肖洛霍夫所言:“用平凡而婉约的语调,非常诚恳地道出了平凡的、非英雄的、每个人都感到亲切的东西”。
一部文学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语言的简洁、含蓄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简洁是成功的姐妹”,这是契诃夫的至理名言。他强调“小说必须一下子在一分钟里印进人的脑筋”[5]。
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含蓄。小说《太阳、老人与少女》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没有幽默夸张的语言,但简洁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含义。通过老人那“干枯”的手、“皱纹多得惊人”的脸、“盖满了白发”的头和“瘦削的肩胛骨”的描写,说明了他饱经风霜、艰苦劳累的一生;通过老人经常安详地坐在河岸上凝望着太阳,来体现老人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多次出现老人凝望太阳的画面,太阳就是生命,也有老人对太阳、对周围景色由衷的赞美;双目失明的老人,每天从河岸边回到家,吃饭时,还得谨小慎微,挨在桌子边上喝牛奶,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餐盘,生怕弄得声音太响,仅这寥寥几笔描写了老人家中冷清、贫困、缺少关心的家庭气氛。作者只将生活的画面呈现出来,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最卑微的东西最沉重,最朴素的东西最持久,最痛苦的东西最美丽,是一种洗尽铅华渡尽劫波的真实,引发读者不尽感受、思考和想象。
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小说中通过少女和老人之口,肯定了人类生存的价值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少女抚摩着老人那双干枯的手说:“老爷爷,您很美。”老人生活艰辛,但并不沮丧,乐观地面对生活,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赞美着生活,并且告诉少女“我们生活得挺好”,正面描写了老人的通达乐观。话语朴实、简短,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体现了老人对人生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犹如一提到《红楼梦》,就想起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应当说,舒克申笔下的人物形象并不多,但这不多的人物却互相烘托,使得各个形象更为充分、鲜明和生动。人物性格的魅力是巨大的,正如杜勃罗留勃夫在评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时所说:“……卡捷琳娜的性格本身,也使我们呼吸到了一种新的生命。”[6]
舒克申生于农村,对终日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尤其对默默无闻劳累了一生的老人们更是满怀深情。他很少描写人物的外貌,但小说中老人和少女的形象既生动又具体,都有着真实的性格,被赋予了丰富的视觉形象感。
老人是一位坚强的、性格刚毅、充满生活经验的农村老人。从少女与老人的对话中,反映了老人波折的人生历程。然而战争的创伤、丧子的痛苦、疾病的折磨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把他压垮,艰难的生存环境磨砺了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老人已失明十年,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辨认火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回家,一次也没有摔倒。这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说明了老人的才智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生活艰难,却毫不抱怨,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的一切;他安详知足,感到一切都挺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认为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事物。面对生活,他选择了从容;面对死亡,他依旧选择了从容。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他眷念着养育了他的大地,却以恬静、从容的心态渐渐走向死亡。他一直用那颗乐观、平和、智慧的心去“看”太阳,去感悟大自然最质朴的灵魂!老人简单平凡的一生中孕育着不平凡的事情,平凡中也闪耀着光辉。这位老人形象是对农民坚忍不拔的劳动生涯的确认,是对他们人生价值的肯定,是对一生不知疲倦、善良诚实的劳动者的礼赞。
少女是一位心地善良、纯洁、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来自喧嚣的城市,当她看到将落的太阳,湍急的河流,坐在古树旁的老人……这一动人的画面时,她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她从老人身上发现了她在艺术上所要表现的和所追求的元素,劳动者的真实美,固此为自己没能完成老人的画像而感到难过,充满遗憾。老人的离开使她震惊,她开始思考人生,进一步理解人生及功勋的意义与奥秘。平凡与功勋、幸福与贡献这些生活中的朴素哲理,感悟到甘于奉献就是幸福。她从老人身上得到的启发,也将使她在艺术上成熟起来,使她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定,也许成长只是这一瞬间的事情。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满怀着希望和憧憬,充满朝气。生命的美好、蓬勃向上,在少女身上得到了高度的展示。原始的天真与善良因此而长久地鲜活,成长的感怀与悲怆因此而不朽。
小说刻画了对生命与希望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物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不灭的希望,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的同时,还穿插了大自然的景物描述。
太阳默默落在阿尔泰山的山顶上,开始缓慢地沉落到远方的蓝色的天底里去……在河流和群山之间的峡谷里,淡红色的烟云不知不觉地暗下来,山中升起轻柔的梦幻般的暮霭[7]。
舒克申在这里着重描绘出那默默地审视人间、普照大地的太阳形象。太阳的守望者、欣赏者——苍迈老人——的形象正与太阳的品格遥相呼应,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老人凝望太阳,在老人心目中,夕阳很壮美,连在夕阳映照下的河水也很美。老人执着地欣赏着徐徐降落之中仍向大地倾泻能量的残阳,想象夕阳余晖竟同鲜血一样。西下夕阳的余晖中闪耀着老人坚定执着的品格,默默奉献的精神,平和的心态,博大的思想。面对落日、面对人生,老人在黑暗与死亡面前的从容,对人生意义与幸福的思考,以及太阳在光明与日暮间的隐喻,洋溢着老人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也表现出老人对夕阳的消逝而惋惜的感伤之情。
舒克申擅长借助平凡的人和事,阐明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深奥哲理,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在小说《太阳、老人与少女》中,通过对两个普通人—— 老人与少女——的描写,体现了小说深刻的主题——人生真正的意义。老人赞美太阳,赞美家乡的河水,似乎从太阳永恒的运动中,悟出了生命永恒的规律:生命是不会熄灭的,由一代一代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在延续着。人生存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功名、对荣誉、对地位的追求,只要勤勤恳恳地工作,脚踏实地地生活,坚定执着地奉献,必然会幸福、满足与安然。
而少女所代表的年轻一代,应该严肃地对待生活、深刻地思考人生,像太阳、像老人那样踏实工作,辛勤劳动,从容不迫,以平和的心态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太阳朝升夕落,时光流逝如水,人生有涯,万象多变,只要执着于有所奉献的人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依旧充满阳光。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美就是生活”,生活有着无限丰富的宝藏,只要怀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能够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
太阳一天天升起与落下,而生命的太阳是永恒的。当一轮太阳落下,会有另一轮崭新的太阳升起。这生命的太阳就像一把火炬在新老两辈人的手中传递,在人们的心中永恒。
[1] 刘友贵.舒克申创作浅谈[J].外国问题研究,1996(1):11-13.
[2] 金铁峰.从黑土地上走出的文坛奇才:俄罗斯当代作家舒克申的短篇小说解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0-23.
[3] 李明滨,李毓榛.苏联当代文学概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473.
[4]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M].戴启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130.
[5] 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M].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83.
[6] 杜勃罗留勃夫选集:2卷[M].满涛,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397.
[7] 刘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说选[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