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正涛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925)
随着全国外事业务纵深发展,英语已成为涉外贸易交往中主要工具,英语联络口译员因而成为各企事业单位急需人才,而各大中专院校则肩负着培养合格联络口译员的重任。
要成为合格的联络口译员,只会笔译或者只掌握翻译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动口练习,相互比较,才能磨练成合格口译人才。但是学生又不能枯燥、被动地练习,因为这样持续不久,效果不佳。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学生中心,从做中学”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1]。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不断鼓励学生,给学生适当任务要求完成,要使学生能“在做中学”,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克服困难能力。本文就联络口译课堂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否就是这个“有效方法”,阐述一些看法。
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ation),也称陪同翻译。主要指外事联络和外事接待工作中口译工作,涉及迎送来宾、行程安排、商务访问、旅游接待、礼宾礼仪、会展会务、休闲娱乐、日常生活等等方面的内容[2]。其特点是联络译员要陪同外宾参与各种活动,兼任接待员、导游员等多重身份,在会谈场合还要能够应付正式口译任务。译员要掌握和具备外事接待活动中所需口语表达技巧以及接待外宾的礼仪知识,要能听懂各种外事联络交际场合英语会话,能够准确译出原语内容,达到外事接待活动时英汉双向口译所需普通交替传译水平。译员与外宾会话题面广泛,主题不确定,所以联络口译具有自身特点与难点。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Methodology)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即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3]。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法应遵循以下原则[4]:
(一)真实性:教师设计任务的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执行任务环境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二)连贯性:要求任务与任务之间关系、步骤和程序在教学和逻辑上要连贯与流畅;(三)可操作性:任务目的要明确。应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兴趣及英语基础设计可操作性任务;(四)实用性:任务要服务于教学,不要流于形式,而要强调实用效果;(五)趣味性:活动尽量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热情。
语言学家 Herbort 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即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5]。
教师工作重点不应是告诉学生关于一门语言的知识,而应使学生能够使用这门语言。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一门语言,最终要看他如何运用,而不是懂了多少[6]。在这方面,联络口译教学尤显如此。学习口译与学习驾驶汽车道理相同,学生所做的操练和练习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目标:使他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者。一个学生学了许多口译理论却不能现场进行口译,就像一个学开车的学了很多驾驶理论却不能安全开动汽车一样。因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联络口译能力并不是看他懂得多少,而是看他在公众面前语言运用得如何。
任务型教学法真实、连贯、实用、趣味性等操作原则刚好能为培训学生实际口译能力提供外在保证和动力。若教师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实践性很强的联络口译课堂当中,必定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好更快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为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可行性,笔者对本校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对比实验。一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授课;二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相同。
教学内容:Role of the Interpreter[7].其中的视频展现:有外国客户来订货,小公司老板请秘书陪同口译。然而秘书没受过专业口译员训练,口译时用第三人称she,擅自答应给客户折扣,而后又根据老板意思改口,弄得外商代表不知该跟谁谈判。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口译员扮演的角色
实验1
教学班级:商务英语一班
人数:30人
教学法:任务型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专著 A Framework for Task - based Learning[8]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三步骤,笔者进行以下尝试:
Step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根据学生性格、基础、技能上的差异,把全班分为6组,每组5人,每组选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要求学生思考问题:What is the role of the interpreter?接着,教师播放视频。
Step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分工思考几个问题:
老板想法是否正确?秘书表现好吗?哪部分表现不当?口译员角色应当是什么?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密切监督,适当指导,但不过分主导,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各小组内轮流汇报,组长总结。然后各小组长指定一个组员向全班汇报。
Step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和教师分析各组执行任务情况。对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做出肯定和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得出结论,专业联络口译员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口译员只需传达说话者确切意思;口译员必须为客户说话,当客户使用第一人称“I”时,口译员也应说“I”;客人必须知道他在跟谁谈判,口译员必须避免角色混淆。总结:口译员是双方沟通桥梁;是两种不同文化间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桥梁。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视频中实用商务对话及口译技巧。根据讨论得出结果,各小组内成员分别扮演小老板、秘书、外商,用正确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进行角色扮演。
实验2
教学班级:商务英语二班
人数:30人
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讲授和操练)
Step 1:Introduction——教师引入任务
问题:What is the role of an interpreter?教师发问后请几位学生发表看法。
Step2:Presentation——教师讲授
a.先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再提出总结性概念:口译员是双方沟通桥梁;是两种不同文化间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桥梁。接着详细说明联络口译员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
b.播放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c.教师指出视频中口译员的不当表现,说明该纠正的行为及正确的语言表达:应坐在老板和客户正中间;需跟着客人用第一人称“I”;不能自作主张。
Step3:Drill——学生操练
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3人。模仿视频中角色扮演,用正确行为和表达方式重新演绎。
Step4:Homework——布置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操练视频中英文和中文表达,提醒下节课课前检查。
课后,笔者要求两班学生分别填写一份教学情况反馈,以下是部分数据。
课堂学习气氛:
一班:21人填“浓厚”,其余填“一般”
二班:23人填“一般”,其余填“不浓”
知识理解掌握:
一班:25人填“掌握”,其余填“理解”
二班:25人填“理解”,其余填“掌握”
任务完成情况:
一班:26人填“完成”,其余填“不太好”
二班:15人填“完成”,其余填“不太好”
教学中不足:
一班:讲解不够详细,相关参考资料不充分
二班:口头练习不够
教学中优点:
一班:有小组活动,锻炼时间较多
二班:教师讲解清晰,有背景知识介绍
根据上述教学反馈,加上笔者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对这次实验总结如下:
1.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授课的一班
(1)教师课前设计任务花了些心思,费了一些时间,但课堂上提供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机会;(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决策和应变能力;(3)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各抒己见,因而信息量大,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4)任务设计促进了学生参与语言交流,启发想象力和创新思维;(5)语言理论和技能结合增强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语言的综合运用;(6)激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印象深刻。
2.采用了传统模式教学的二班
(1)教师节省了备课时间,理论灌输迅速,但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机会;(2)课堂活动中小组讨论和合作时间较短,学生难以锻炼团队协作和决策能力;(3)活动内容单一,信息量虽多,但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4)学生语言交流机会不多,想象力不能很好发挥;(5)学生参与兴致不高,有开小差现象,课后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
根据以上反馈和总结,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联络口译课堂中的优势是大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在任务型口译课堂中,教师首先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口译知识并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8]。而在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未向学生展现任务,而是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再呈现技能训练任务并让学生完成,这就并非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自主性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但任务型口译教学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正如学生所反馈:学生锻炼机会多了,教师讲解时间就少,背景知识介绍不够,对一些长句难句的理解难以在活动中得到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时间,课堂上作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课前或课后向学生推荐相关参考资料。长、难句甚至语法知识等问题可以另外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讲解和专项练习。这也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并非适用所有课堂,而且使用时应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传统模式教学也有它很多优点,比如能大规模教学,能控制教学进度,能更加详细地给学生们解说背景知识及重难点等,因此是不能完全摒弃的。加上时代不同,商业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兴趣、双语表达能力和技巧都有差异,这需要教学一线工作者不断反思和改进,汲取传统模式教学精华,融合于任务型教学法中,使之不断完善,让我们的教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工作实际。
[1]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6).
[2]孟志敏.口译之我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王红玲.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导入课中的应用[3].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09(10).
[4]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韩钰.浅析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J].成功(教育),2011(5).
[6]L.G.Alexander,何其莘.新概念英语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肖晓燕,杨柳燕.走进口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Jane Willis J.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