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探析

2013-04-06 06:46范国盛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武装

范国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井冈山 34360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并不受中央控制,地方实力派人物常常依靠地方武装,拥兵自重,造成地方割据。例如唐代的藩镇,晚清时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的保安队、挨户团、靖卫队等。有些反动地方武装还是劲旅,例如遂川县反动武装头目萧家壁的靖卫团,反动头目萧家壁直到1949年解放井冈山时才被剿灭。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反动政权的地方武装,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地方武装就像正规军这道光环背后的影子,很少引人注意,因此对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历史的全貌和细节,有助于了解井冈山斗争史,了解我军对地方武装的政策策略和我军的一些建军思想。

一 概念界定

地方武装指的是由地方成立、领导、组织和负责保障供给的武装力量。大革命时期井冈山就存在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主要是各地的农民自卫军,暴动队等,1927年7月,宁冈、遂川、莲花、安福等县的农民自卫军会攻永新后,还组建了赣西农民自卫军,王兴亚任总指挥,袁文才、王佐任副总指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后,乡村普遍组织了工农暴动队,区县两级则有赤卫队。暴动队以梭镖、鸟枪为武器,乡为单位,每乡一队,人数以乡的大小为比例。职务是镇压反革命,保卫乡政权,敌人来了帮助红军或赤卫队作战。赤卫队的武器比暴动队好些,有五响枪、九响和单响枪等。赤卫队、暴动队平时分散务农,战时则集中协助红军部队抗敌。当时,赤卫队和暴动是有年龄要求的,25岁至35岁的男性青壮年可到赤卫队,35岁至45岁的则编在暴动队。正规军指的是正式红军,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刚上井冈山时称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毛会师后根据中央来信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又新增红五军。

二 地方武装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开了山门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山后,要想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首先面对的是“袁、王”两支地方武装的问题。袁、王两支地方武装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所起的作用可从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中看出,熊寿祺说:“记得主席讲过:袁文才对革命是有帮助的,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两营人,没有袁文才答应,我们是不容易进去的,就是进去了,也难站住脚,就像红军到延安,跟刘志丹所起的作用一样。”[1]179老同志杨得志上将在《八月失败前后》中直截了当地指出:“没有他们两个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不行的。”[1]342老同志陈伯钧上将在《井冈烽火岁月》中也高度评价“袁、王”二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作用,他说:“如果他们反对我们,我们是站不住脚的。”[1]235袁、王两支地方武装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所起的作用还可以从袁、王被错杀后的后果中看出。袁、王被错杀后,谢角铭(袁文才妻叔),王云龙(王佐哥哥)即收拢残部,“通电反共”,投靠敌匪。从此井冈山军事根据地陷入敌手,从红区沦为白区,直到1949年解放才重又回到我党的怀中。综上所述,可以说袁、王两支地方武装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开了山门。

那么袁、王两支地方武装为什么要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呢?其原因就在于袁、王两支武装在大革命时期已经接受了党的思想,成了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袁、王两支地方武装为什么是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我们也可以从史料中得到明证。一、起义队伍到达莲花时,宋任穷捎来了江西省委书记王泽楷写给毛泽东的密信,告诉毛泽东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可以上山保存实力。这说明袁、王两支地方武装是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1925年夏,中共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在斗争中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决定利用自己是江西省议会议长儿子的身份,说服县知事沈清源对袁文才进行“招安”,然后再争取他站到共产党一边来。1926年7月,龙超清受中共江西省党组织派遣,回县从事农运,开展革命工作。在工作中,龙超清特别注意关心和争取袁文才这支武装,帮他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并经常找他谈话,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目标,启发他走上革命道路。在龙超清的启发帮助下袁文才终于表示愿意听从党组织的吩咐。继宁冈县党组织争取袁文才部队并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后,遂川县党组织也对王佐开展了工作,王佐在袁文才的影响下,也在1927年1月率部队下山,编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王佐任总指挥。[2]86

三 地方武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支持

1.在军事上对革命根据地的保卫。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3]8井冈山斗争时期短短2年4个月的时间,大小战斗不断,大的方面就有敌人三次进剿,三次会剿,小的更是无计其数。军事上不但有敌人正规军的进攻,还有敌人地主武装挨户团、靖卫团的进攻。正规军可以对付大股敌人正规军的进剿,但对于敌人地方武装经常性的骚扰侵袭,正规军则难以发挥大的作用,必须依靠地方武装经常性地驻守镇压。敌人地方武装机动灵活,熟悉地形人情,善于乔装打扮,经常性地在根据地搞破坏活动。对于我正规军来说,对敌地方武装的乔装打扮不易识别,并且也难于全部歼灭。而对于我地方武装来说,他们熟悉当地地形人情,能够识破敌人的伪装打扮,并且经过多次战斗,我地方武装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枪数从“马日事变”后宁冈(袁文才部)六十,井冈山(王佐部)六十,遂川六枝,莲花一枝增加到:“宁冈百四十,永新二百二十,莲花四十三,茶陵五十,酃县九十,遂川百三十,万安十,共六百八十三。”[3]9并且我地方武装指挥人员经过红军军官教导队的专门培训或是直接由红军指挥人员担任,军事素质和战斗力日益增强,对付敌地方武装已经具有明显优势。

其二,地方武装还经常性地协助正规军作战,帮助正规军布置战场,袭击、骚扰敌人,坚壁清野,使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敢深入我根据地,以免陷入四面楚歌的险境。例如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地方武装大显身手,协助我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在赣敌第三次进剿时,宁冈、永新的地方武装赶往新、老七溪岭,利用山险,阻敌北进;第三次“会剿”时,前委和毛泽东将永新、宁冈、茶陵四县的地方赤卫大队、暴动队组成边界赤卫总队,由鄢辉任总队长,刘作述任党代表,统一调配,坚守九陇山军事根据地,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互为犄角。共同拱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395

其三,根据地建立后,并不意味着根据地群众就敢放心大胆地去打土豪分田地了。由于反动地主豪强强大的家族势力和宗族势力,他们极怕土豪劣绅的反攻倒算。地方武装通过对当地土豪劣绅的镇压,解除了根据地群众的后顾之忧;此外,有了自己的枪杆子,根据地群众腰杆粗了,底气壮了,群众就像吃了定心丸,敢于解放自己,翻身做主人。同时有一支人民自己的武装维护群众的利益,根据地群众尝到了革命的甜头,轰轰烈烈地开展生产运动,支持根据地建设,支持红军,根据地民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敌人不敢轻易进犯,为井冈山的红旗屹立不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生产上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贡献。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边界处,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井冈山中心地区茨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而我正规军有四五千人。一方面由于频繁的战事,我军需要不断地补充扩大增加战斗人员,另一方面由于根据地的经济条件限制,不能无限制地扩充军备,而解决的方法之道就是“藏兵于农”,闲时务农,战时参军。这样既能保证根据地正常的经济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又能保证根据地有战事时的武装力量。地方武装就是一支这样的军队,他们平时务农,保障根据地的经济生产,战时则拿起武器保卫根据地。这种建军方式,丰富了我军的建军思想。由于共产党维护的是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有战事时他们能踊跃地拿起武器,支持我军战斗,相反国民党背心背德,侵略人民利益,因此被迫走上抓壮丁的道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越打越多,而国民党越打越少,这充分说明我军“寓兵于农”军事思想上的高超。

3.地方武装发展改造成为正规军。

根据地战事频繁,正规军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因此必须不断有新生的力量对红军进行补充。游民虽然也是正规军的补充力量之一,但是由于游民日少,补充愈来不易,并且游民没有恒心,参军投机主义强,对我党和军队的忠诚度低。而边界地方武装由于和红军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已经成了红军的主要补充力量。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红军的组成有六大部分:一是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二是参加秋收起义的国民政府警卫团;三是平江、浏阳等县的农民武装;四是湘南暴动后上山的湘南农军;五是国民革命军江西、湖南的投诚部队;六是边界各县的农民地方武装。经过长期的战斗,部队兵力损失很大,前三项只剩下三分之一,湖南农民也伤亡很大。虽然,前四项‘至今还是红军第四军的骨干,但已远不如后二项多’。”[3]10可见,地方武装已成为正式红军的最大来源之一。

地方武装发展成为正规军既有成建制的改编也有零散的兵员补充。成建制的改编如对袁、王部队的改编,袁、王部队直接改编为红三十二团,袁、王分任正副团长。袁、王部队改编后,极大地壮大了我红军正规军力量,袁、王部队也变成了真正的革命武装,并发展为红四军的4个主力团之一。1928年红四军冬季整训时,为扩充红军力量,将莲花独立团进行了改编,其中张威部编为军部独立营,营长张威。此外,扩红时,许多地方武装人员直接加入正规军,这些都有力地补充了红军兵员不足的情况,壮大了我红军正规军的力量。

边界地方武装就像红四军这尊巨大雕像背后的小石像,在红四军这道巨大的光环下,一直难有自己的光辉。现今我们绕过红四军这尊巨大的雕像来看这尊小雕像,我们发现,地方武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贡献其实是巨大的,是地方武装打开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地盘基础,地方武装不但在军事上、经济上支持根据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了我正规军的重要补充力量之一,从此走出井冈山,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对地方武装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有助于丰富我党的建军思想,同时有助于加强现代国防建设。

[1]范国盛.从宣传教育的角度解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武装
爱红妆更爱武装
井冈山诗五首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M-24武装直升机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井冈山抒怀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