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鹏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精细化管理是日本20世纪50年代最初针对企业管理而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一种文化,它是以“边际成本”为原理的企业管理方式。随着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被赋予三个层次,即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我国高校引入这种管理理念作为学校管理方式,是在社会文化建设引领下的一种必然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在高校管理中属于新型的管理尝试,值得多维度深思。本文从实践视角出发,分析高校精细化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挖掘,设计出高校精细化管理蓝图,从而说明高校实施精细化对自身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期,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已然成为趋势,竞争也日趋激烈,各高校若想在今后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出局,有机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需要从底处着手,即要求学校每个教职员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得每个人都有一种为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无悔付出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同时,高校还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的是“人权”优于其他权利,高等学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并不能一味追求“精细”而忽略了对员工的情感关怀,如果缺失了这份关怀,导致的将是恶果或者意外事件,比较典型的先前富士康的十三跳。虽然高校与企业不同,但在追求各自价值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举措和路径基本如出一辙,差异不会太大。高等学校是人才精英汇聚的地方,高校领导同样也是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领导型复合人才,因此,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有现实基础的。
综上所述,高校精细化管理潜力应该发挥机制与灵活相结合,制度与情感相统一的作用。高校领导班子要想方设法地为了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情感发展负起责任,广泛坚定地落实好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要求。正是通过以上原因的刺激,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时势使然。
高等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进步,是将常规的管理模式引入校园管理迈出的一大步。一开始便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给校园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和效率。主要表现在通过校园精细化管理,明确责任,细化流程,时时彰显精心,处处体现低碳,从而实现了高校管理的有序衔接和无隙化。所以,各个高等院校不能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喊喊而已,而要在实际管理中充分实施,不断地挖掘管理潜力,以体现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
虽然高校精细化管理是符合文化建设大潮而被引进校园,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疲软”。主要表现为领导主体过于追求精细而产生执行过头和疲惫对抗情绪。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科学地审视和执行精细化管理理念,这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规律和路径。同样,符合高等教育改革规律,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办学方向。
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实际中落实,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变成标语形式,要与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进步。各高校要把精细化管理融入学校建设中,最终形成教职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
高校要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认知问题,进入21世纪,我们尝试了初级精细化管理的成果,但这仅限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没有在完全意义上认知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功能与作用。所以高校推动管理新模式的运行,首先,要做到在领导的思维深处可接受,继而才有以身作则,带动下属,团结集体,共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举措。其次,要带动高校教职员工的思想意识。高校管理只有得到教职员工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才能得以顺畅实施。从哲学辩证法来看,接受新事物,转变旧观念,需要的是时间的检验和实践的考验。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应顺应事物认知规律,大胆践行,不断积累,并逐步推广至教育教学范畴,从而最终达到全面普及和应用的目的,实现边际成本最大化效应。
2.反复考察,切实制定可行性管理方案是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前提。
目标管理是管理模式中的动力管理方式,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目标才有奋斗方向,有方向才有具体举措。高校实现精细化管理,既然已是大势所趋,那么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高校制定全方位的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一所高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高等学校是人才精英汇聚的地方,高校领导同样也是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领导型复合人才,所以在高校的管理中,领导班子要善于、乐于吸收最新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科研成果,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高校领导,需要的是管理才能和创新意识,需要的是带动整个领导班子不断摸索前进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这一点与解放思想,转变工作观念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保、低碳的,我们要树立节约就是低碳的理念,不要操之过急,反复考察,致力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要尽可能地将目标细化、任务分解、举措有力、系统完备。
3.健全制度,组织好保障机制是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高校发展也是随着国家社会发展大潮而进行改革,精简机构,智能化、体系化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制度的要求就更加具体和完善,虽然在一段时期内高校的组织机制是不会变化的,可能仍然坚持着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也避免不了其他管理模式的出现,目前民办高校就有例外管理模式。既然在一段时期内可以控制组织机构,高校的管理就需要在此种框架下完善。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制度条目细致,内容涵盖全面,操作性能齐全、奖惩举措有力,管理弹性适中。总而言之,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制度先行是关键,也是一元化管理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和程序性工作环境需求的新发现。
4.有效落实,是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切制度办法,落实执行是关键。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制定制度不是难事,因为他们拥有比较优厚的人才,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目前各高等学校都基本采用的是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对各系院主要是监督,形成“党政合为,分层管辖、责任到人、重心下垂”的监督管理体制,将各方面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对各部门、主要责任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检查方法,对每一步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评议和考核。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精细化管理必须在监控中反思、修正,从而实现在监控中的提高。唯独如此,才有利于管理措施的全面、完善的落实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高校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管理方式跃升,不断完善自己运行模式的良性管理方式,同时也是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所采取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对于高校内涵式建设,打造高校文化品牌,提升整体发展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只要我们继续以科学发展的辩证思维来看待和发展事物,在思想基础,有效前提,关键环节和首要任务等重要环节上下足功夫,高校精细化管理才更有生机,其应有的管理潜力才能够得以弘扬。
[1]谢佩玲.高校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J].湖南教育,2008(12).
[2]马超,张玉芹.浅谈学校管理精细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10).
[3]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当代教育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