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007)
尊敬的洪净司长、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由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全国中医诊断学会和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承办的“2012年朱文锋学术思想学术暨纪念全国中医诊断学第一、二届师资班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星城长沙隆重召开! 在此,我谨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两万多名师生员工,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向亲临大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诊断学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应邀参加会议的各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各位朋友、各位嘉宾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全体老师、全体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中医学的创立毫无疑问是华夏文化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日新月异,中华文明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从来都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几千年来都是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己任,独立承担起维护和保障中华民族大众健康的职责,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保证。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学术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是休戚相关,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重视中医药学术研究,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学术思想、理论基础、社会实践得以继承、得以发扬、得以彰显的重要承载。学术研究是人才科学思想的深化、社会实践的活动高级表现形式,文化建设是人物特性特点的表达、个性品质的张扬。中医药文化建设同样是离不开人物,离不开人才的!黄帝发内经,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是用人物衬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神医扁鹊、华佗等是以人才丰富和充实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无止境,文化建设无终点! 今天我们研究朱文锋学术思想,纪念全国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学术活动,就是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播传中医药文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是一门古代传承学科,她具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和坚实的学术基础,到今天这门学科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社会实践性足以让我们这些传承者、实践者去探索、去发掘、去弘扬!
文化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内涵建设,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打造学术研究平台,以学术研究为平台不断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营造中医氛围。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自1934年在仲景祠堂创办大学前身“湖南国医高等专科学校”以来,历经近80年的风雨苍桑,文化积淀浓厚,在大学开展了学古籍、学经典读书比赛等活动。二是注重中医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尤其是自1960年开办本科教育成立“湖南中医学院”以来,秉承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之精神,开放办学、开门办学,中医传统文化特色更明显,创办了“传统武术节”“中医文化节”等活动。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全面提出了大学内涵建设、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举措,不断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加强大学内涵建设。学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现有含浦、东塘2 个校区,3 所直属附属医院,10 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个校办合资企业,下设16 个学院(部)、14 个研究所;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 263 人,正高职称教师118人、副高职称教师342 人,学生总人数2 万多人;学科建设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已开设21 个本科专业,分属于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 个学科门类;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 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 个,校级重点学科9 个;4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 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精品课程l 门,省级精品课程9 门,校级精品课程21 门;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加强,先后有5个市、州和地区与学校签定了产学研究合作协议,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1.3%,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今天,我们相邀大家,共聚一堂,一是深切缅怀为中医药事业,尤其是为中医诊断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朱文锋先生、郭振球先生;二是隆重纪念为全国中医药事业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的全国师资提高班30周年;三是共同创建现代中医文化品牌,丰富中医文化内涵,以文化建设促进学术发展、学术进步。
朱文锋学术思想建设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朱文锋先生热爱中医,终生追求中医事业的人生价值体现,更是中医诊断学科建设几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加强朱文锋学术思想研究就是要不断创新中医诊断学科建设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就是要不断开创中医药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技术、新局面。“证素辨证体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医辨证的思路,是对中医辨证体系的极大丰富和科学发展,我们把“证素辨证体系”的许多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础工作作为我们研究、开发数字中医药的科研基础、学术基础是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的,在此,我诚恳地邀请大家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数字中医药研究”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我们的应有的贡献!
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过去了近30年,但今天我们许多人都在享受着它的丰硕成果,这代人挑起了中医诊断学传承教育的历史重担,这代人撑起了中医诊断学科建设的蓝天。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是继全国中医衡阳会议后中医发展的一个春天,是全国中医事业大团结、大联合、大协作的成功典范。历史无数次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实现了大协作,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取得大胜利;什么时候我们做到了大联合,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得到大满贯;什么时候我们实现了大团结,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取得大发展。
中医事业需要发展,中医事业需要进步,让我们继承先辈的遗志,发扬先辈的作风,积极进取,不断开启中医药事业更大的辉煌!
谢谢大家! 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同志们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