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纵论

2013-04-06 09:30本刊编辑部
唯实 2013年3期
关键词:集体领导科学化体制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纵论

编者按: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研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主办、江苏党的建设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二届“江苏党的建设高层论坛”日前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本刊撷取部分与会发言精华,以飨读者。

通过制度优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议事规则为例

桑玉成

集体领导制度是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个制度对于发挥领导群体的作用和智慧、对于发扬民主以及防止个人专断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集体领导制度的要求,一些重大议题特别是所谓“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议题,都要经集体讨论的程序来决定。

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议事规则,集体领导或者说一些议决事项的集体决定往往流于形式,它改变不了“权力过分集中”的事实。议事规则的不完善,导致多年来一直强调的集体领导或集体决定的体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集体名义”的体制。

要完善集体决定或称集体领导的体制,改变那种变集体决定为集体名义的状况,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方面的一些工作需要引起关注:

第一,首先有必要分清所谓“决策”与“执行”的功能界限。在管理上,决策与执行尽管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往往交织在一起。譬如说,关于“用一个什么人”的问题,显然是决策问题,但这种决策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的。相对而言,决策一般解决的是相对宏观的方向问题,而执行解决的是具体性的步骤问题。因此,在集体领导体制中,需要集体讨论议决的一定是属于决策层面的问题,至于执行层面的问题,则没有必要通过集体议决的程序解决。

第二,有必要明确集体领导体制中每一个成员的平等地位。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度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要经过讨论,而是在于决定的规则不同。在首长制下,首长在遇到决策事项时,也通常会召开一些集体性的咨询会或相关会议,但是,最后作出决定并对此决定负责的,必定是首长个体。而在委员会制度下,通常需要有集体中的多数成员支持方可作出决策。因此,这里就必须预设一个前提,即参与这种集体领导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我们党的委员会体制中,无论是常委会还是全委会,书记仅仅具有召集会议的职责,而并不能具有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最后决定的职权和功能。

第三,有必要遵循集体表决程序的基本原理。在集体议决的过程中,或者说之所以要通过集体议决的方式作出决策,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个人专断;发挥多数人的智慧和判断力;通过多数人的知识互补以避免个别人的知识局限性。为达成这样的效果,集体议决要遵循一个基本原理,即参与集体议决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独立地作出判断,而不能有倾向性的主导或引导。

第四,有必要规范集体领导体制中的一般程序规则。这里的规则主要包括:提案程序,即要切实解决什么样的事项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进入集体议决程序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一个经过讨论的事项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和规则作出决定或不作出决定。在集体议决体制中,多数决定是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凡是集体议决的事项,不能通过惯常的那种俗称“你先民主我最后集中”的方式决策,而必须尽可能地通过投票或其他表决方式来获得多数人的意志倾向。

(作者系上海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实践党建“资源观”对非公企业发展壮大具有独特效应

盛克勤

党的建设作为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企业内部组织程度的核心元素,它不但是一种特殊资源,而且还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多重实践效应。

一是组织体系效应。在非公企业,通过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健全企业组织体系,将党组织覆盖到各子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和企业的工作体系高度对接,党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而通过党建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带动企业规范工作流程,实施过程控制,搭建企业流程管理的实施载体,便能顺利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优势。

二是政治动员效应。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党组织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围绕企业发展创先争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重点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以党组织的先进引领企业的先进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各个层面的执行力。特别是企业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党组织作为企业发展保障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权益维护中心,有能力动员职工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激发企业职工攻坚克难的意志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

三是活动文化效应。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为渗透,能有效弥补非公企业热衷于逐利的先天不足。企业党组织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以核心价值教育人,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为企业构建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职业道德,能催生激励职工的精神力量;以活动载体聚合人,从党员和职工的需求出发,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和方法,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能在生动活泼的环境文化氛围中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以组织温暖关爱人,向全体员工传递党的关怀,让职工群众感到身边有党组织就有党的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和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品牌形象效应。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坚持用党的方针政策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可以增强非公企业的体制信誉和社会公信力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集体领导科学化体制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关于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思考
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关系研究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主要内容及启示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