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鸿,张建华(福建省厦门市残联康复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及运动疗法,探讨针灸及运动疗法应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70例,均为首次脑卒中发病,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及心功能不全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35例;其中综合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7±4.7)岁,平均出血量(38.6±3.2)ml;常规治疗组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4±4.0)岁,平均出血量(39.2±4.0)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主要包括脱水剂、神经营养剂以及抗生素预防应用等;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灸及运动疗法;其中针灸治疗主穴取患侧内关、三阴交、极泉及尺泽,低频脉冲断续波输入,30 min/次,1次/d;运动疗法包括定时体位改变、偏瘫肢体被动活动锻炼、起坐翻身锻炼以及身体平衡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评定;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评定[1-2]。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同时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组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 35 35.8±8.7 27.8±6.5 27.5±4.4 52.7±7.3综合治疗组 35 36.0±8.2 15.2±3.1 27.1±4.0 70.4±9.1
我国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脑出血发生后出血病灶直接压迫周围脑组织,诱发水肿及脑疝出现,导致运动、感觉、语言功能障碍,临床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国内外学者多篇报道显示早期给予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治疗对于改善偏瘫症状,减少偏瘫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中医认为高血压脑血管所致偏瘫属于“中风”范畴,病机为腑脏气血失调瘀滞;针灸治疗通过穴位刺激疏通全身经络,化痰疏经,散瘀止痛。而运动疗法则通过刺激神经中枢兴奋,发挥休眠神经元偏瘫代偿功能,促进新神经架构建立,最终达到部分重建感觉、运动及语言的目的[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同时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组优(P<0.05)。综上所述,针灸及运动疗法应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1] Montes JM,Wong JH,Fayad PB,et al.Stereotactic computed tomographic guided aspiration 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protocol 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e[J].Stroke,2000,31(4):834.
[2] 陈国华.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30例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8):39.
[3] 李瑞云,于 静.针刺电针配合TDP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形成引起[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62.
[4] 陈宏尊,崔振华,余 健,等.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创伤后失语症30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