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明 何华平 蔡美华 严晓萍
(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308)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已达9 240万人,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引起的各类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人,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号“杀手”[3]。
芦潮港社区城镇化已近1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做好社区糖尿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为此我们于2012年5-11月在社区探索糖尿病综合干预,经过6个月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结果如下。
2012年5月本社区门诊数据库中的糖尿病患者,按顺序编号后采用数字表法抽取200名患者。纳入标准:①本社区常住居民,纳入本中心慢性病管理;②年龄>35岁;③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经二级以上医院明确诊断;④无严重心、脑、肾、眼底并发症和恶性肿瘤;⑤知情同意,坚持进行全程干预治疗。200例对象中男63例,女137例,年龄42~89岁,平均为(66.8±9.8)岁;病程1~30年;伴发的其他代谢疾病:血脂异常51,高血压25人,同时伴有血脂异常及高血压16人。
1.2.1 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
完整的健康档案可提高社区卫生的管理效率[4]。所有患者的健康档案中增加糖尿病专页。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生活习惯、发病时间、诊断时间、治疗情况、血糖检测和控制情况、并发症等。资料录入数据库,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1.2.2 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
每2~3月举办1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诱因和诊断标准、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的制订、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低血糖的识别及处理措施、急性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措施等。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橱窗、广播等传播糖尿病防治知识,制作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建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糖尿病群组管理。建立谈心室,进行心理疏导,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消除失望、悲观和抑郁情绪。
1.2.3 饮食和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每日热卡的摄入量,根据食品交换份法为糖尿病患者设计营养食谱。督促患者限酒限盐,随访体重的变化。
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持正常体重。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采取散步、快走、打太极拳、慢跑、骑车等,每周运动≥3次,每次≥30 min,以微汗、不累为度,做到持之以恒。运动在饭后1 h为宜,以避免发生低血糖。
1.2.4 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血糖、血脂生化指标,定期调整药物剂量及种类。为了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及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指导患者长期坚持规范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口服降糖药物难于控制的病例则改用胰岛素治疗。
1.2.5 定期监测血糖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一般患者每月测1次空腹血糖;每3个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病情变化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和次数,所有指标做好详细记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和生化检查的形式观察社区综合防治6个月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估指标包括: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合理饮食率、坚持锻练率、按时服药率,血糖定期监测率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采用问卷调查,共20道是非题,答对16道以上为“知晓”。合理饮食率、坚持锻炼率、按时服药率,血糖定期检测率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符合指南基本要求为“达标”。吸烟、饮酒有其中之一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为吸烟饮酒率。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6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率,坚持锻练率,按时服药率,血糖定期检测率,HbA1C达标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吸烟饮酒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表1)。
表1 综合防治前后行为指标比较 n(%)
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较干预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体重指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表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一旦确诊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国内外[5-7]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治疗有效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取决于血糖浓度的控制。开展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能明显提高血糖的控制率,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等五个方面,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药物治疗的概念,对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意义重大。
表2 综合防治前后检测数据变化 (±s)
表2 综合防治前后检测数据变化 (±s)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FBG(mmol/L) 8.21±1.89 6.58±1.14 14.28<0.01 2 hPBG(mmol/L) 11.20±2.34 9.45±1.66 12.56<0.01 HbA1c(%) 7.43±1.02 6.70±0.59 12.78 <0.01 TC(mmol/L) 5.53±0.91 5.28±0.77 5.99 <0.01 TG(mmol/L) 1.64±0.4 1.49±0.35 8.91 <0.01 BMI 25.35±3.34 25.44±2.63 -0.550.583 SP(mmHg) 133.00±9.55129.00±8.25 5.41 < 0.01 BP(mmHg) 82.00±5.27 80.00±5.12 4.64 < 0.01
在社区综合干预过程中,我们运用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通过定期的糖尿病健康宣教,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变化的影响[8]。合理饮食教育注重个性化方案的制订,要求控制总热量,采用低脂低糖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适当的运动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葡萄糖的利用。药物方面要求患者遵循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用药,定期检测血糖变化,合理调整药物品种,必要时加用胰岛素以达到快速控制血糖的目的。
干预结果显示,患者虽经指导合理饮食及坚持锻练,但体重指数没有变化,考虑与一部分患者使用胰岛素增加体重及运动量不足有关;其次,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戒烟控酒的人数变化不大,主要是受人际交往、民俗习惯的影响,当然与干预时间较短也有一定关系。如社区家庭医生能给予长期、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对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也许更有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糖及HbA1c达标率,丰富患者的保健知识、培养乐观心态,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减轻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兰, 凌枫, 刘德安, 等.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8, 6(4): 296-299.
[2]李志尚.认识并战胜糖尿病[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8-10.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 3(6): 54-109.
[4]许志红, 张玲, 董文娟, 等.社区健康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9): 717-719.
[5]DCCT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e J Med,1993, 329(14): 977-986.
[6]DCCT Group.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diabetes qualityof-life measure for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The DCCT Research Group [J].Diabetes care, 1988,11(9): 725-732.
[7]易卫军, 朱旅云, 罗云章, 等.胰岛素泵的研制和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04, 25(7): 29-31.
[8]林英, 杨柯.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08, 29(6): 66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