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科军 倪春明
(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308)
腰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此病常见于20~50岁人群,男多于女,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1]。临床表现主要是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作者运用针刺加隔药饼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针刺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X线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变化;③自愿参加临床观察,并配合治疗和随访。符合条件对象共100人,其中男62人,女38人;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1.8±6.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7年,平均病程(57.8±6.1)d。采用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003)[2]: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咳嗽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以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X线摄片提示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1 治疗组
1)针刺
取肾俞、气海俞、大肠俞、腰阳关、腰眼、夹脊穴、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悬钟、阿是穴等,患者俯卧或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按症状辨证,随证取穴针刺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2)隔药饼灸
药饼由肉桂、川芎、羌活、独活、附片、生乌、草乌等组成,打成细粉加姜汁调制,用模具制成直径约5 cm,厚约1 cm的药饼,干湿适度,在药饼上扎7~10个小孔。另将艾绒攥成直径3 cm的艾球,在药饼上点燃后放置患者穴位处。隔药饼灸取穴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针刺后将点燃艾团的药饼放置于穴位处,如感觉过热,可以在皮肤与药饼之间放置纱布,以防烫伤。每次治疗1~2个穴位,每天1次,每次20~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
1.3.2 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1 疗效标准
参照姚共和[2]的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正常工作;有效:症状得到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变。
1.4.2 疼痛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3]评估。VAS是进行疼痛测量最常用的自我评估量表,画一条10 cm长的直线,0 cm代表无痛,10 cm代表剧痛,患者在线上画点以表示疼痛程度。
经一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都比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烫伤等副反应。
表2 100 例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100 例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P治疗组 7.06±0.49 3.16±0.75 33.02 <0.01对照组 7.07±0.50 4.05±0.83 19.67 <0.01 t 0.02 6.60 -- --P 0.982 <0.01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范畴。针灸治疗有效,以寒邪为主的风寒湿阻滞局部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同时腰部长期劳损必耗伤肝肾,损伤气血,使腰府空虚,筋骨经脉失养,加重病情。笔者受文献关于针刺加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肩周炎、网球肘等报道的启发[4-6],运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之中。结果显示,其缓解疼痛和总的有效率好于单纯针刺组。
本次治疗的药饼为自拟方,包括八味中药,其中肉桂、附片辛散温通,散寒止痛;羌活、独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川芎活血化瘀;生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达到了“温经活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目的。《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平,生温熟热”;《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艾叶作为施灸材料,有回阳救逆、散寒理气、通经活络、消淤散结、拔毒泻热等作用。选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为近部取穴,通过隔药饼灸此三穴,将火热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渗透至患处从而发挥作用,起到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肾止痛,驱散邪气的功效,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7],有利于血肿的消除及炎症的消失,使粘连松解,疼痛缓解,从而达到临床缓解。本研究观察表明,隔药饼灸能够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关节功能恢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肯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外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75-877.
[2] 姚共和.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J]. 中国骨伤,2009, 22(4): 247-249.
[3] 石学敏. 针灸学[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2-14.
[4] 刘敏勇, 聂容荣, 周如钢, 等. 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8, 28(12): 877-879.
[5] 刘少鸿, 吴俊贤, 黄泳, 等. 隔药饼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症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9, 28(8): 458-459.
[6] 杨正明. 曲池恢刺法配合隔药饼灸治疗网球肘62例[J].江苏中医药, 2006, 27(3): 43.
[7] 魏建子, 沈雪勇, 丁光宏, 等.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J]. 中国针灸, 2007, 27(5): 3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