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高校当先——浅谈将十八大精神转变为校园文化

2013-04-02 14:58代兴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校园文化美丽

代兴梅,王 勇

(沈阳农业大学 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1 “美丽中国”的内涵

1.1 “美丽中国”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为了准确地把握“美丽中国”的思想,需要全面准确理解它的内涵.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表述,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十八大报告中的“美丽中国”不单单是形象的愿景描述,而是被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内涵.要想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社会的文明与发展的体现,需要文化的积淀与繁荣,更加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需要青年人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去实践与传播.而且,由于这样的建设宗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不仅利于当下,更加功于未来.

1.2 “美丽中国”关乎当下

“美丽中国”关乎当下,这在客观上为校园建设表现它的“美”提供了一个视角或者说是切入口.作为社会和时代的传承者,教育工作者首要应是解读、体悟、贯通和表现校园的“美丽”.十八大是我们发展校园文化的良好契机,我们可进一步对照对比、细化深化自己的各项校园建设任务,认真谋划好工作方法,努力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再则,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紧咬目标不放松,以有力有效的工作和更加优异的成绩来落实好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发展.

1.3 “美丽中国”从“美丽校园”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美丽中国的建设,也要从一点一滴开始施行,从小的方面开始扩展到全社会.而毋庸置疑的是,教育是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传播手段之一,所以我认为,“美丽中国”应当从“美丽校园”开始.这样,才可以授社会新鲜力量以科学的武装,文化的内涵,和“美丽”的习惯;才可以有力地保证“美丽中国”意识的深远影响.

2 高校校园文化现状

2.1 取得的成绩

如今,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中不仅被视为“软”的教育手段,更加具有了“硬”的理论化支撑、部门团队化的操作和多维度化的影响.在这样的力度下,校园文化的概念在学生中已经拥有一定的辐射宽度和影响深度.

2.2 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状况看,有一些不完善不协调的地方出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有些高校不够重视校园硬件设施投入,存在着资金分配较少的现象有些高校不够重视校园硬件设施投入,存在着资金分配较少的现象,在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及校园文化开展不力等方面多有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高校对合格人才的培养,进而抑制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相对的,有些高校对精神文化建设不够关注,大力投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软实力不够,相关的硬件投入和活动开展不足以真正形成风气,更加很难谈到真正的文化实力.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加投入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开展“美丽校园”的建设.

2.3 “美丽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当今中国已经是公认的高等教育大国,而走特色并且出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必然也是我们走进高等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环境和氛围,它既具有社会文化层面的大众文化,也兼具校园自己的特色个性.作为一种独特环境的文化,它在高等教育培育人、发展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国家的发展与壮大,知识的传承和文明的进步备受关注,高校校园文化社会地位也因此不断的提升.

同时,伴随社会生活条件更趋于全球化,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随之改变,必然代领更加繁杂和开放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因此对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的恰当地定位,慎重灵活地培养校园文化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校园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

应以建设“美丽校园”为切入点,推动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3 校园文化建设当随时代发展

3.1 美丽校园,德育为先.

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说明,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同时也必须在教育全过程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并使德育的途径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身为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若不立德为先,人亦难树.此处所谈的的“德”,包括健全心理、道德操守及独立人格等传统意义的德,更要强调的是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思想,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周易》上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前者发展成了革故鼎新、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而后者正是发展成了以人为本、团结和谐、海纳百川、协和万邦的人文道德精神.而这两句话,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规,是它校园文化的体现.所以说,在校园文化的形成中,德育的方式,起到的作用是巨大和深刻的.

3.2 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其次,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是在大学时期,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表现出从多变性趋向成熟和完善.由于这一时期学生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触进一步扩大,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有了更广阔的的接受和选择的空间,并且社会上的各种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且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多元性的体现.所以,对校园文化层次的提升与发展,势在必行.

要使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得以提高,首要是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紧抓,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开发与培养,同时鼓励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求知精神”.因此,与之配套的师资团队组织,管理团队建设,课程设置,相关的活动开展,都要高质量地配合进行,同时完善学生的反馈体系和评价机制,保障相关的工作质量.这样,才能全方位,逐渐地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3.3 美丽校园不可缺少内涵式校园文化

从“美丽中国”目标任务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达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良好教育的要求,也没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既定目标,同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相比,差距不容忽视.所以,发展内涵式校园文化已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最紧迫、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在笔者看来,当今,校园规模的大小、大楼的数量、论文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标准,更需要注重的是文化软实力和长远影响力.

具体来说,抒写“美丽校园”应该有对现实的观照、对人文的关注,从小处着眼,发现美的校园文化意义,这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有启发意义的部分.十八大报告中阐释的“美丽中国”所阐述的“美”,是自然美、生态美,又是心灵美、人文美,可感、可知、可触摸.与自然界具体直观的美一样,校园生活中,也可以时刻体现文化之美——冬天路滑,同学不慎摔倒,伸手扶一把,这是美;排队打饭,看到要迟到的同学匆匆赶来,把位置让给他,这也是美.另外,勤工俭学的优秀学子的上进之美,志愿服务捐赠团队的关爱之美,学生工作人员服务同学的奉献之美,这都是美丽校园文化的体现.

由此,教育工作者只有怀着满腔的热情,深刻贯彻十八大精神,让学生用真诚的心去行动,汇聚校园生活中的暖流,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美好,充满关爱,充满理想,才能将新时代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呈现出来.我们坚信,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成长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1〕刘洪顺,洛松德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内涵式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33(6):1-4.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人大组.人大名师讲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讲[M].中国人民大学,2003.

〔4〕张育广.多校区办学:校园文化的整合与优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3).

〔5〕王洪凯,何婧.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5(2):89-92.

〔6〕崔昌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全面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7〕薛建芳,张然,沈海军.高职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之我见[J].才智,2010(17).

〔8〕肖海涛.大学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9〕徐学智,罗建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9(12).

〔10〕睦依凡.大学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8).

〔11〕胡显章.发展科学的大学理念,蕴育积极的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

〔12〕江树人,奉公.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13〕任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大学文化建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14〕徐沛东.当为“美丽中国”抒写壮美乐章[N].人民日报,2012-12-6(24).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校园文化美丽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