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跨文化外语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

2013-04-02 15:2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二语外语跨文化

王 静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社会文化理论

随着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交往中的语言学习,提出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强调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是在社会环境中研究第二语言的发展,为研究二语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文化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理论不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语言学习存在于人们的文化交往过程中,语言是社会现象,与文化混合在一起无法分开.学习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从而获得语言和文化知识,并转换成为个人脑内活动的材料.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语言学习研究对象是研究语言的应用,主张语言习得与运用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研究的焦点是以语言为中介的社会交际活动成功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交际性.它的研究方法是从主体的角度描述,多采用质化研究,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要求研究者能够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交际.社会文化理论整个哲学倾向是坚持后现代派的观点,相信人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的(文秋芳:2010).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贯穿起来,认为人是在与他人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习得语言,发展二语,强调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将这一理论应用在跨文化外语教育中,突出了外语教育的交流特性,强调了母语文化与外国语文化的碰撞交流.

社会文化理论将社会文化环境和语言文化学习的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认为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习得都是产生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研究二语语言文化习得,必须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这个大框架.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变量和定量,重视可以预测的解释和进行受控制的实验,从而得出具有解释意义的各种数据来论证人类学习第二语言和文化的规律.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发展,它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并进而成为跨文化外语教育中的重要视角.

2 跨文化外语教育

跨文化教育是指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的教育活动(鲁子问:2002).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教育局发布报告《国际理解教育:一个富有根基的理念》和1992年《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都指出了跨文化教育与多元化教育,跨文化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公民而设计的,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相互尊重、理解的教育.跨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跨文化信息的传播、从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到欣赏他国文化,从而获得全球视野,欣赏世界文化.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平等、宽容、开放、理解、尊重的跨文化态度和心理,进而形成无偏见、无歧视、无主观臆断的冷静、客观的心怀,通过教育层面的合作和学习,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冲突,构建一个和谐平等共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氛围,从而促进全世界的和平和全人类的发展进步.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文化教育要为语言教育服务,语言教育要体现和贯穿文化教育,进行跨文化的外语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避免目前外语教育中的重视英美文化教育,忽视中国文化教育的趋向.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他们只关注课本信息传递的西方文化,不加鉴别,一概吸收,另一方面却忽视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学习,形成了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不能用合适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阻碍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路径.第二:目前评价跨文化教育成功与否,主要标准还是依据英美文化的价值观,似乎中国文化退居其后,这一现象背离了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不同文化之间是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变体,都是值得欣赏和学习的,要求同存异建立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这首先要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时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不能迷失自己,更不能成为外语文化的发言人.第三:我国目前的跨文化教育实施的教材还很不规范不成体系,多数是靠外语教师的经验和经历来向学生展示外国文化.有些文化知识还知识语言教师的片面的理解,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有的甚至是过时的文化习俗,用这样的教材和教法只会强化学生的偏见和思维定势.

跨文化外语教育与单一外语文化教育的区别在于,跨文化外语教育不是单纯传授外国语文化知识,也不是培养学生西方式的举止礼仪,而是通过对一种文化特有的历史、文学、艺术、习俗、观点、社团和成员的学习,形成深刻的理解和移情,通过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内涵,培养学生宽容心态,理解文化的特有性和普遍性的能力(Moran2001).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习者成为跨文化说话者,具备多种文化身份,避免因为单一的文化身份所造成的民族文化中心论思想,和只接受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谈论跨文化外语教育的同时必须关注文化教学中的文化适应问题,只有把握好了文化学习的结果导向,才能正确的开展跨文化外语教育.

3 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外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外语学习的加强,以及全球范围内移民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些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学习和文化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模式”从社会环境因素和学习者个人的心理因素的视角将文化认同与二语习得联系了起来,他认为文化适应就是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文化的适应程度将会制约他的第二语言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文化接受度越高,融入度越高,那么他的语言学习效果就越好.文化适应理论从社会环境和学习者个人心理两个方面解释了学习者在二语习得速度和成效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学习者进一步解释二语习得规律,创造有利的习得外部环境,克服习得过程中不利的心理因素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许菊,2000).

而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可以定义为“由个体构成的不同文化群体间,由于持续而直接的文化接触,而导致的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模式变化的现象(余伟等,2005).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是指文化学习者在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文化适应过程会影响到接受新文化的每个学习者个体,研究重点放在某个较落后的文化个体与较先进的文化接触时所产生的变化过程.对于文化适应的研究起初是单维理论模型,即文化学习者受到的外国文化的教育越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就会减少,从而被外国文化同化.文化适应理论研究后来又出现了二维模型,即学习者在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这种二维模型理论认为文化适应模式分为整合性、同化型、分离型和边缘型(Berry:2006),这种理论强调了多元化社会中的文化教学的多样性.

4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的研究思路

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研究跨文化教育的文化适应问题,要关注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关注跨文化教育目标对文化适应结果的影响,社会文化适应是外在的显性的,是先于学习者个体的心理适应,表现为学习者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文化适应力的增强.而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感的变化则是隐形的,是需要研究者去挖掘的文化学习的结果之一,也是体现文化适应力的一个方面.从跨文化教育角度研究文化适应问题,不仅整合了大量研究实证,脱离了单一文化适应模型和多元文化适应模型的界定,可以在广泛的社会活动和课堂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外语这一跨文化活动的文化适应的内涵,从而开拓了文化适应研究的思路(孙丽璐:2010).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研究在接受跨文化教育时,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水平,与传统的量化评判不同,新的视角以动态的评估作为标准,衡量学生文化学习的提高程度和对文化适应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学习者认知心理行为表现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实际的成果,研究更加有质感,结果更体现人性化,和学习者发展真实的状态.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文化适应研究不是用数据说明研究的结果,因为文化研究是关于人类、族群等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不足以说明文化学习的结果和文化适应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

跨文化教育理念突出文化的多元性,强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交,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适应研究不仅关注学习者对于外语文化的掌握度和适应程度,也关注外语学习者在接触到外国文化时对母语文化的关注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学习者心理因素的改变.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感高,那他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性就会增强,对于自己母语文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也是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所必须进行的思考.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采用人文关照的方法,应用社会文化理论思考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问题不仅是外语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展开文化教学研究的必然途径.

〔1〕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0.

〔2〕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1-7.

〔3〕Schumann,J.1986.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In R.Gingras (e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Artington, VA.: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

〔4〕Moran P.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Boston: Heinle & Heinle,2001.

〔5〕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评述[J].外语教学,2000(3):9-13.

〔6〕余伟,郑刚.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36-846.

〔6〕Berry, J W., Phinney, J.S.,&Sam, D.L.Immigrant youth Acculturation, identity and adaptation[J].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6,55(3):303-332.

〔7〕孙丽璐,等.国外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7):115-120.

猜你喜欢
二语外语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大山教你学外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