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亮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所谓的民间舞,是指在民间产生、并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大多数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进行表现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受风俗习惯、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民族风格、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地区不同,民间舞自然也不相同.人们在对民间舞进行表现时,由于表演者的性别、年龄不同,其表演风格和技巧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民间舞具有以下特征,那就是形式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多彩、表演形象生动,而却又不失朴实无华,因此,一直以来,民间舞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宫廷舞、古典舞素材的来源,有关人士在对专业舞蹈进行创作时,也不忘以民间舞作为其创作素材的来源而加以体现.在我国浩瀚无边的文化宝库里,民间舞占据了其骄人的地位.历史长河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流淌,岁月的变迁,很多事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在历史长河中迷失了方向,而民间舞却能够长盛不衰,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民间舞之所以能够步入高等学府,并在校园里得以展现,与民间舞独特的文化特征有着很大关系.因此,民间舞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国华夏文明的伟大象征.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断地在发展中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各个国家相互之间的不同文化交流,使得原有的文化打破了封闭的状态,那些古老的风俗习惯、礼仪、宗教等等,在社会的发展中被逐步淘汰,而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也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被同化,文化呈现出了逐步混同的状态.因此,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文化正被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所淹没.面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逐渐被同化,人们对于原生态的历史文化不免越来越珍惜,因此,向往有一个独特又现代并且多种文化可以进行交融的精神家园,可以供人们进行交流,并促进其发展.而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原有文化的本质、文化因素、文化的原创性等,则有必要很好的保留下来,这既是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显著的区别,更是民族发展的根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民间舞在继承的过程中,在对其不好的一面进行去除之外,我们更要保留其精华的一面,使其独特的个性能够得以充分展现.当我们对各个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审视时,可以发现,不管哪种民间艺术形式,在体现出其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同时,更被烙上了时代的印痕.而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要使民间舞在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并且能够在世界文化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重要的还在于在对民间舞进行翻新之外,对于民间舞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更要进行保留,这也正是民间舞得以焕发出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因此,高等院校在对民间舞进行教学实践时,对于民间舞原生态的问题,要积极加以关注,并在对民间舞进行教学过程中,把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尽情保留,并对其赋予新的内涵,使民间舞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而又不失对其原生态风格的保留,进一步使民间舞能够蓬勃发展.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舞蹈把人类最直接的情感尽情地宣泄出来,舞蹈是人类对自身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舞同样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身所生存的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各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并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人们在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以及心理上都得到了改变,人们在追求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的同时,更期待具有现代风格艺术形式的出现.相对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对舞蹈艺术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期待舞蹈艺术能够不受地域形式的影响,能够突破传统的一些观念,在对传统的文明方式进行汲取的同时,能对独特的民族特性有更深一步的开拓,能够以强烈的时代气息与世界文化进行接轨.民间舞只有具有与我国文化发展进程同步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拥有新的时代特征,才能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进行变革.不过,民间舞在开拓新的时代特征的同时,我们对于民间舞这个传统文化的继承、挖掘以及传承同样要努力进行,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舞蹈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源泉进行挖掘,并一代代传承下去,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舞蹈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这就使得我国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同样的,民间舞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国古老文明的象征.由于民间舞是来源于民间,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不仅具有深厚的地域性及方言性,更充满着民族色彩,民间舞是属于特殊的一种艺术语言,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舞同样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并进行世代相传,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特殊的群众习惯性.一直以来,民间舞一直遵循着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能够与自然进行相互融合,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民族根性,而正是这种根性,正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民间舞得以生存的摇篮.正由于民间舞与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民群众的自娱自乐的精神,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社会的发展,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碰撞,当我国的现代文明与传统的文明进行相互碰撞时,民间舞也进行了自身的改变,它不单单再是各种祭祀、喜庆形式的自娱自乐,也不再以原生态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是以一种现代交响乐为表现内容的一种形式.也正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民间舞的这种表现形式成为必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逐渐融合在一起,而民间舞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它既要在本土上求得发展,又要能与国际接轨,这同时是历史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不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舞在进行演变的同时,我们同样要深切意识到:越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就越难能可贵,因此,民间舞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在植根于本土的同时,更需要保存其原生态的风格.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民间舞既要顺应时代潮流,更要保存其原生态风格,让其健康发展.而高等院校作为教育部门,在民间舞的弘扬及发展上,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舞蹈教师如何才能使民间舞既能在保存原生态发展的条件下,又能得到良性发展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在对民间舞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原生态舞蹈形式进行提炼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的提炼,是指对原生态语汇的进一步提取,语汇形态的发展,使得民间舞具有观赏感以及时代感.在艺术创作上,提炼的运用手法采用得更多,例如,在对踢踏舞进行教学时,由于受到外来踢踏舞的影响,使得维族舞蹈风格的踢踏舞具有时代特征,现有的踢踏舞在对原有踢踏舞原生态保存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更是把埃及、土耳其等舞蹈进行融合,使得维吾尔舞蹈不仅具有原生态风格,更形成了新的舞蹈形象,使舞蹈语汇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并且相互发展.在舞蹈表现形式上,各个民族的舞蹈既有其相同的一面,又要其独特的一面,属于单独的个体.例如,在秧歌舞蹈中,胶州秧歌的“三道弯”可以说独具特色,不过,在东北的秧歌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三道弯”的形态,而在陕北秧歌中,“三道弯”更是其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当学生对“三道弯”从体态及线条上进行了解时,很容易产生混淆,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各个地区的“三道弯”的风格特点进行了解,观察其相互之间动作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三道弯”在动作中所形成的不同之处,从中可以认识到:陕北秧歌的“三道弯”是以拉为主要发力点,胶州的“三道弯”则强调的是动作的连绵不断,并且富有激情,而东北的“三道弯”则强调的是扭得浪、扭得活等,通过以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各个地区民族舞蹈的原生态进行了解,从而对原生态有个正确的理解.
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对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舞蹈的生态环境有深切的认识,并且能够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底蕴、人文历史等,掌握南方与北方、山区民族与草原民族之间的区别,了解各个地方的宗教信仰、饮食、服饰等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不断地采集各个地区的原生态舞蹈语汇,只有这样,当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关原生态风格的灌输,使学生对原生态舞蹈在理性上有个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全面掌握原生态的语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进化论以及历史的观点,对民间舞的生存与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在对民间舞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深深扎根在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要有先进的时代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能够对外界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吸收,并在课堂教学上得以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国民间舞等传统文化的发展.
舞蹈教师开展民间舞课堂活动时,可以邀请我国民间舞的老艺人到课堂上传授知识,或者要求民间舞的传人走进课堂开展讲座,在学生之间开展民间舞信息的交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近距离地对民间舞的精髓进行汲取、体验,还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不同地区、不同的民间舞的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民间舞独有的特色以及原生态意蕴.当教师在进行民间舞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化媒体的先进功能,采用多媒体、电视、VCD等先进教育功能,向学生介绍关于民间舞的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陶醉其中,深切理解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特性.教师在进行民间舞教学时,还可以对教材结构进行逐步完善,在对民间舞的发展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后,积极发现并探索民间舞原生态的发源地,把有用的成分融入到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民间舞的原生态的历史及发展历程有个清楚的了解.
根据以上所做的分析可以看出,民间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对其进行原生态风格的保存显得非常重要.而在保存其原生态风格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良性的发展.因此,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民间舞的发展做出贡献,使民间舞真实而淳朴的原生态面貌代代相传,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1〕郭春敏.传承民族精技,开创民舞新风—对中国民间舞技术技巧训练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
〔2〕赵云艳.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之文化构建探析[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1(05).
〔3〕卓玛.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蕴涵[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李乔.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
〔5〕格桑吾珠,王东.藏族原生态民间舞蹈与学院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关系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