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清,何小军
(四川民族学院 体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二00六年二月八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二00六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1].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围棋教育课程化已是大势所趋.围棋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以来,“娱乐竞技”是围棋传统、一贯的价值取向,而忽略围棋的教育功能.今天我们在作出对围棋活动是“闲人耗时”和“不务正业”的批判的同时,挖掘、整理、发现围棋文化及其围棋活动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有句名言:“古今之戏,流传最久远者,莫如围棋”.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48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东汉班固在《弈旨》中指围棋含有天文、地则、阴阳、道德、王政之律,有经世资治、明德至善之理.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的围棋,浓缩了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变迁,具有5千年文化、历史、宗教的烙印.《棋经十三篇》开篇张学士撰等记载了棋盘、棋子的构造蕴藏有古代的天文历法和阴阳玄学.东汉人许慎所著权威性的字书《说文解字》云:“弈,围棋也,从丌,亦声”.丌的古文字为两人举手握棋对局的象形.
现在的围棋是由直线交叉“╋”、边线“⊥”和角“∟”组成的似如网状的19格围棋盘,构成了361个交叉着子点.围棋归类于体育使其体育更具有智力的因素、围棋更富有竞技的含义.围棋归类于体育范畴,并定义为“智力体育”,不仅是体育的福音,而且是随着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生理、智力、竞技指标向模糊、匮乏、以及服用兴奋剂而缺失奥运精神的结果,未来体育必定较多地涵盖智力竞技的发展因素,指明了现代体育以及未来体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围棋全面进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近在咫尺,以智力活动为主和以“‘手谈’——动手”为辅的围棋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有一席之地.它具有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围棋如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如太极拳种高深莫测,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继承和发扬围棋竞技和围棋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围棋是一种文化样式[2].无论是已“落子”还是未“落子”的围棋棋子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连色调也那么分明,这与中国和国际象棋形成鲜明对比.了解围棋人文、历史传承价值,就要牵涉到围棋文学,我国围棋文学的形式、内容和数量都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从中既可以了解围棋的文化渊源,又能受到艺术熏陶,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描写围棋的作品如杜甫的《汇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描绘了平凡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司马光在《有约》称“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展示了平和与无奈的心境.这些融诗意、音韵为一体的诗句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围棋与文学的交融与和谐.还有一些传记、典故、杂文稿记录了社会生活中的围棋活动.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中央电视1台热播的《大秦帝国》商殃周游到了晋国时以围棋招纳天下贤人智土的宏大场面等巨著、巨片中围棋场景的多次出现.大学生在品味这些围棋文学作品的同时,提升文学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因此,了解华夏民族围棋传播的悠久文化、历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担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赋予的责任.
围棋棋子是平等的,只有黑白之分,没有特殊职位的特征,使其围棋更贴近于人们生活.也因此而使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只因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聚守而乐在其中.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始终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联谊赛等,这种既是个人参与也有群体相互配合的围棋活动,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与交往的最佳途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交往和合作意识.
围棋活动融智力与体力为一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健身、养心的运动.围棋可以涵养性情、砥砺品格.在古代,对弈者举止文明,态度谦和,讲究棋品道德,厌恶粗鲁行为.《棋经》说:“胜不言,败不语振谦让之风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陈述同志也曾说过“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之语.大学生思想活跃,对外界充满好奇,又涉世未深,在社会竞争中容易心理失衡,情绪失控.围棋能够锻炼意志,打磨韧性.大学生通过围棋活动可以渐渐锻炼自控能力,学会冷静度势,沉着应对.并能经受“失败”挫折的磨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豁达大度,谦虚沉着,乐观向上的品德.
围棋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作用,围棋活动可以化解内心的浮躁、忧郁,可以以棋消遣或以棋寄物忘情,在纷繁的世事中寻求精神上片刻的宁静超脱;围棋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我.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围棋对人脑智力的开发作用,已经为科学所证实.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达人教授等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分别完成了下围棋和下国际象棋时的脑功能和核磁成像试验.在对两者的脑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发现,下国际象棋时多用左脑,更多使用的是左侧顶叶.下围棋时则位于大脑额叶、顶叶、枕叶、后颞叶的多个脑区被激活,右侧顶叶的激活强度高于左侧,显示出右脑的活动优势.韩国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有83%的学生家长认为围棋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有近一半以上认为围棋对大脑开发有明显的效果[3].因此,情智互补功能无能是在挖掘智力潜能和调节心态方面都能在大学生直观地认识大学生活,认识素质教育,接受素质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教育价值.为大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学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围棋对于培养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在围棋顶尖人物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如有“美学博士”大竹英雄宁输不下愚形;有“流水不争先”的高川格,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还有“宇宙流”宗师武宫正树,以及聂卫平的中国流“三连星”则体现了识大局、顾大局的胸襟,以子力“集中”的团结就是力量之棋以外的“中国特色”.学习和观赏这些棋谱、棋局,使大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使围棋艺术在审美中起到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围棋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因此,被称为具有最高战略思想内涵的体育活动.古语云“千古无同局”.“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4].经常下棋,主要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势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围棋中有次序与秩序、定式与规则、过分与便宜、优劣与强弱、他之急所之我之急所和缓手、试应手、先手、本手等等术语之说,其总的内涵是让即将投在棋盘上的子与先着子之间发生效率为最高境界.二千六百年来,前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如唐代的王积薪发现的“一子解双征”,还有如“金鸡独立”、“倒脱靴”等.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十分有效,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与“自由度”,如同我们将要面对新的一天的可测与不可测性一样.围棋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想像力,充分体现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促进主动地、创造性地构思.
围棋是一种哲学模式[5].恩格斯说:“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既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围棋着法技艺中充满了辩证思维.围棋选点的最大困惑是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或者说是相对开放的个体与相对封闭结构的关系,其内在目的仍从属于棋手的战斗目标[6].从布局到收官,棋盘上每一着棋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如棋的先后、大小、死活、厚薄、攻防、方向等问题,都体现了矛盾的两个方面.棋手要通过不断的构思、计算、判断和取舍,把各种矛盾统一到胜负、全局这个大前提下,从大局着眼、统览全局.下围棋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全局大于局部.如《棋诀》中说:“不得贪胜,攻彼顾我”;《棋经》中说:“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以取势”等许多棋理都充满了辩证思维的观点[5].围棋辩证思维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引导,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体会辩证思维的伟大.在胜利与失败中培养全局观念.运用不在棋盘上的子来产生作用,这是围棋的最高行棋效率,从追求完美的行棋角度来说,这是最高境界的棋.大局观是围棋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是我们在哲学中所讲的系统论.围棋对弈取胜法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围棋活动,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感悟诸如轻重、缓急、取舍、虚实等等,具有指导未来人生的价值.另外,当今对围棋的逻辑学以及围棋与“纳什均衡”千丝万缕相关联的研究,正成为未来围棋发展及其为其它学科所借鉴的重大意义.
专家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要从过去重视生物本能的感性的身体锻炼,转向重视理性的社会身心修炼.要重视社会行为教育,使体育课具有“修正人的举止”的独特功能.围棋恰到好处地具有实现身心修炼的教育作用.作为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地位优势的地方院校,是围棋及其围棋文化教育得以普及、提高、繁荣的最佳场所,高校应当成为大学生感悟围棋文化内涵的最佳基地.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作为高校,一方面应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研究和挖掘围棋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是在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中,打破学校体育以西方体育独占优势的局面,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将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围棋活动也将为终身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模式.围棋必将在体育生活化时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国务院下发 www.Zhongman.com 2006-2-16 17:57:23.新华网.
〔2〕中国围棋协会.中国围棋年鉴(199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
〔3〕江声久.著大学围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10.
〔4〕武振平.试论围棋文化[J].体育科学,1999,13(1).
〔5〕过惕生,刘赓仪,程志钊.著古今围棋名局鉴赏[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6〕朱耀良.围棋心理纵横[M].
〔7〕何云波.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