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奕瑜
(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地方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以福建省莆田学院为例
占奕瑜
(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莆田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对培养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内涵与基本原则的理解,归纳了其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基本方式及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了探讨.
校企合作;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对研究型和综合型高校而言,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土木工程类人才贵在“应用”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为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而校企合作便是这样一种能够让学生把二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莆田学院在土木工程类人才培养上,始终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紧密围绕地方发展需要,密切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深化合作,互补优势,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有效克服了土木工程类专业历史积淀较浅、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短缺、实验设施建设稍显滞后等不利条件,切实提高了培养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就是地方高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衔接共同培养土木工程类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本质在于注重就业导向,注重实践应用,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确保合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应牢牢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1 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优秀劳动力是地方高校社会功能的重要表现.现阶段,土木工程行业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土木工程类人才培养上如何提高“应用”与“实践”的含金量也已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地方高校要准确把握当地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态势,充分把握就业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人才培养方案,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1].
1.2 “以学生为本”原则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校企合作中,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深化学校“育人”功能.一是在人才素质培养上,要注重拓展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课堂引导、实践演练等方式,实现“三力并举”;二是在教学体系设计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着力塑造学生专业思维、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三是在实践体系构建上,要紧密围绕“怎样提高学生实践功效”这一核心问题,与企业联合制定相应对策,探索建立既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又能为校企双方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合作模式.
1.3 互利共赢原则
校企合作必须是一个平等友好、互利共赢的状态,否则,双方合作的功效性将大打折扣.在合作中,校企双方要坚持以互利求合作,以合作促共赢.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按照用工标准,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方案[2],另一方面要依托企业从事科研活动,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转化的实践基地.
莆田学院自1993年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起,就着手在人才培养上尝试与企业进行多方面合作,至目前已先后与莆田东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福建巨岸建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多领域合作.
2.1 校企联合积极开展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对于地方高校的工科生而言,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并以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激励学生自身才能和潜力的发挥.2012年5月,学校与福建巨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了“巨岸杯”结构设计竞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与环境里设计理论方案,做出实物模型,撰写设计说明与总结报告,最终将通过作品介绍、现场加载实验和鉴定问答三个阶段角逐出优秀队伍.该竞赛得到了土木工程类师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企业作为赞助单位和评委参与到学科竞赛的全过程,不仅在经费上为学校减轻压力,也为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意见,有效推动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此外,企业在参与过程中还选拔了若干优秀人才.
2.2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
学校在与合作企业共建实验室的过程中,根据双方的不同需求与合作条件,采用了援助式共建和优势互补型共建两种合作方式.援助式共建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将资金、设备、产品捐赠给学校,以支持学校实验室建设,例如学校于2012年10月与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海迈招投标专业实验室”的校企合作协议,并接受了海迈公司捐赠价值200万的“海迈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这为学校开展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相关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优势互补型共建是高校与企业基于目的的一致性与双方存在形式的互补性,共建、共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3].2009年,学校在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土木工程类有关师生作为起草人参与编制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该规范已于2009年通过住建部专家委员会的评审鉴定;2010年至2012年,学校先后与福建莆田东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巨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共建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双方在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联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共同承担研发任务等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既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也促进了师生到企业锻炼和参与课题研究,增强了师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
2.3 校企联合进行学生课题设计
多年来,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科研课题,参与校企共同命题的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如派遣土木工程类学生参加《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项目的收集资料、调研、编制的工作,参加《资源节约型的偏高岭土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等科研课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并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4].
通过校企合作,莆田学院在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合作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合作力度不够等,这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3.1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问题
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学校长期的、持久的重要任务.在现阶段的培养模式中,学校在逐步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对于人才培养各个方面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即如何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两种环境、两种模式共同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把校企合作推向更高、更深的水平.
3.2 企业参与度问题
出于追求利益的考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会把重心放在日常经营性事务或工程设计建设上,对校企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生实践指导等方面关心不够、投入不多.对于来实习的学生也往往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进行任务安排,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学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技能[5].
3.3 学生实习质量和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其实习质量的高低和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整体水平.然而,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由于双方对合作目的、合作方式等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至今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导致学生合法权益和实习质量诸如学生在企业安全问题、实践鉴定、生活安排等问题难以得到保证.
3.4 教师实训缺乏问题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多只是注重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实践能力塑造和提升有所忽视.事实上,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还是进行理论上的教导与分析,对实践内容讲解不够,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伊始,容易出现不适应、不能尽快转变“角色”的状况.
3.5 经费问题
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和保障,而在学校办学经费不充裕、企业亦不会无偿提供的情况下,筹划校企合作所需的费用成为制约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导致校企合作缺乏可持续性,难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2010年,国家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地方高校培养各类型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校企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今后的校企合作实践中,莆田学院应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4.1 立足社会需求,做好顶层设计
组织赴合作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行业领域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和人才需求的优势,并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体系的研究制定及实施过程,建立健全顶层设计,实现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全领域共享,两种环境全方面对接,两种模式高密度融合,使人才培养更加顺应就业市场,更加贴近企业发展.
4.2 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合作基础
首先,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及人事、科研、财务、就业、系部及企业主要责任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规章及运作流程,统筹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校企合作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使企业在合作中获得实惠,比如可以让企业直接到学校选用优秀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做员工培训服务、科研人员和科技信息共享、组织学校文化社团到企业交流等,总之,在各方面多围绕企业做文章,尽一切可能为合作企业着想,多为合作企业做实事,切实贯彻互利共赢原则,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持续稳定发展[6].
4.3 实现优势互补,拓宽合作层面
一是提高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质量.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行业内的资源、技术、设备优势,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建设,用更加专业、更贴近实际的技术指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强化实验室、实训基地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前沿信息、科学使用与维护设备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中安排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促进学生更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实验课等形式,以点带面,深化学生对理论应用、技能实践的认识.三是引导学生赴企业一线岗位开展实践.根据合作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把学生分散到相关项目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到工地现场进行顶岗挂职实践训练,真正了解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7].四是鼓励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扩大“双师型”队伍.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增强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教师也可以运用自身理论功底和科研素养,积极参与企业相关科研项目的技术开发、转化与改造.
4.4 争取多方支持,强化合作保障
学校应就校企合作相关内容主动联络和请示地方政府,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制定规范和保障校企合作的政策性文件,鼓励校企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内开展合作,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要充分发挥莆田的莆商和华侨优势,积极作为,争取支持,既要加大与他们所开设的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同时也要邀请他们对学校开展的其他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资金上的援助,为校企合作奠定可靠保障.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莆田学院突显土木工程类专业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谋求与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今后,学校应按照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从顶层设计、合作基础、合作层面、合作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推进校企合作不断趋向深入.
〔1〕李丰涛.大学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传播,2010(3):173-174.
〔2〕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69-72.
〔3〕李创第,周德俭,叶雁冰.论土木工程专业校企深度合作[J].高等建筑教育,2012(4):118-121.
〔4〕陈国灿,谢智敏.论教师的科研对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福建建材,2011(9):122-123.
〔5〕毛黎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10):9-10.
〔6〕邵红艳,郑春龙.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119-121.
〔7〕赵永平,侯宇新,曹晓岩.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0-12.
G642
A
1673-260X(2013)07-0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