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着力建设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大学文化

2013-04-02 11:24李铁范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建办学特色

李铁范

(池州学院 办公室,安徽 池州 247000)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也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加强新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更好地实现大学文化建设在提升新建大学办学质量上的基础性作用,必将有效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服务、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 新建本科高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对办学主体,还是对教育主体,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实存,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1],是我们称之为“氛围”的那种东西。简言之,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为实现其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战略,以师生为主体,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精心创造、长期积淀形成的,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思想和行为的观念和规范[1]。

作为可以传承的文化传统,大学文化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因而大学文化是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由大学文化的属性决定的。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构建“大学人”,大学文化建设的动力是外化与内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大学文化的意义与目的是“化人”[2]。大学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在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大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知识之外,便是文化的沐浴、情操的陶冶、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的心灵,使其“人化”。

换言之,一所大学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优良的大学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和动力因素。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大学文化的建设,最终也要落实到培养什么人上。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应适应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战略,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成了本科高校实现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

1.2 新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把大学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普遍地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共识。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是共性的问题,有些是院校自身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多是从原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培养目标、教育机制、学校职能较之以往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应该说,在升格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新建本科院校都处在至关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必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可归结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资源层次上的问题。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存在师资队伍不强、科研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建设资金紧缺等资源层面的问题。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内涵建设上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其次是管理层次上的问题,比如办学目标与定位的模糊和同质化、学科专业建设的壁垒、教育教学方法的滞后、科学规范管理的缺位等等。还有大学文化层次上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开放意识不强、创新精神欠缺、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此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造成了重物质文化建设,轻“软文化、软环境”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与倾向还普遍存在。比如,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重视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师队伍、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而对属于观念形态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虽有认识,但对属于“软实力”的文化建设难免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 着力创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大学文化

所谓的大学特色就是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大学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大学精神等,其本质还是属于大学文化的范畴[3]。大学特色是大学文化的结晶,是在宽泛的大学文化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不懈努力而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地凝练而成的,是更高层次上的大学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的缩影。大学文化是基础,特色是灵魂。没有大学文化,难以形成特色,也谈不上大学特色;而没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更难实现其文化的主要功能。大学文化是大学特色的基础和支撑,而大学特色是大学文化的升华、是大学文化的精髓[3-4]。具体而言,新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在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价值认同功能、情感陶冶功能等多重功能提升和功能发挥上寻找着力点[5],要在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2.1 着力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导引作用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龙头,包含办学目标、校训、大学精神、行为规范等顶层设计。只有进一步明晰学校的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和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6]。

精心凝练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大学精神的高度概括。凝重而深刻的校训,就是一张文化名片,折射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意义[5]。推进以校训、大学精神、校徽、办学理念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可以进一步凝炼和丰富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

更新文化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概括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内涵,必须与时俱进,怀抱更为宽广的视野、更为高远的视角去拓展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先进的理念引导大学文化建设。

明确办学目标,同时在学校功能定位上体现文化传承。要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人才培育有特色、专业学科有优势、成果转换有影响”[6]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育有特色”,即要培育政治品德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科有优势”,是指优势学科要有品牌,成长学科要有特色,交叉学科要有亮点;“成果转换有影响”,是指部分成果能够紧贴经济社会实际,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大学的本质之一是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我们在明确办学目标时,应将文化传承作为大学功能发挥的应有之意,并将文化的传承功能落实在办学理念设计、学科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文化载体的构建当中。

2.2 着力完善大学治理模式,健全学校制度体系

为了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制度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是刻不容缓。制度文化要建立在新建本科院校师生员工共同的办学理念上,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制订,共同维护和执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

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大学治理模式,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完善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牢固树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意识,,尊重和实现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以及合理诉求。及时完善与时代发展、学校办学定位和高校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党建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文化,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改革发展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依法办学、按章办事意识,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机制,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融通和谐。

制度文化的培育,应该遵循“与时俱进”与“稳中求进”的原则。该立则立,能废当废。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

2.3 着力突出“三风”建设,把握大学文化的重点

校风、教风、学风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对大学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带来正能量,不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对大学文化腐蚀师生的心灵,带来负能量。大学的风气,氛围主要体现在“三风”上。因此,在优良校风文化建设上,要大力弘扬爱生爱教、为人师表的教风,知行合一、奋发进取的学风,弘扬敬业爱岗、勤政廉政的政风。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保证师德师风建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不断培育和推出优秀教师群体。进一步引导良好班风的形成。

2.4 着力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培育大学文化品牌

特色文化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以打造特色文化,着力培育大学文化品牌。大学文化品牌的培育,从根本上说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百花齐放与和谐融通的有机统一、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培育并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

在学术创新文化建设上,积极实施学术文化精品工程。加强对论坛、讲座、研讨会以及重大学术会议的宣传与管理。鼓励开展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大力挖掘和发扬地域文化。利用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结合学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特色,进一步提炼和丰富地域文化的新内涵,形成地域文化研究学术品牌。重点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整合学校各项资源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进一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研究出一批有成效、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鼓励以学科文化、学术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建设,培育优秀学术成果,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

2.5 着力培育环境文化,塑造大学形象

大学形象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显现。大学形象如校园布局、校园风物、校徽、标志性建筑等,这是大学文化的基础性条件。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的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的定位,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培育环境文化。既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突出学校内涵建设,也要彰显自然环境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特征。应该将校园内建筑、设施以及园林等环境要素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5]。

在学校形象文化建设上,要重视整体品牌形象的设计和推广。把大学的校训、大学精神、校徽、办学理念柔和在校园的形象设计中。要强化全校师生统一、规范使用学校形象标识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表达和传递标识内涵。注重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重要场所的标识宣传,加强对校内广告、横幅、标语口号的审核,统一外宣形象,明确责任单位、管理职责和查究办法。要精心打造文化景观。规划一批具有清新自然风格、充满人文和科学精神的永久性文化场地或建筑,加强学校的美化、绿化工作,突出学校的价值取向,达到视觉感染、环境熏陶的效果。

2.6 着力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和谐校园文化应是当下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向,它是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更加具有包容性、多元性、高雅性和创新性[7]。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加强爱国主义与和谐社会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续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建设。要开展加强感恩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校重大庆典的规范化和品牌化建设,特别要注重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各类颁奖典礼的宣传教育。要加强校园安全和环境管理,构建校园美化、亮化品牌。关注学校特殊群体。要关心生活困难教职工和贫困家庭学生,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师生实际问题,促进校园稳定。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利用信息化建设契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加强师生网络文化活动管理,建立高效的校园资讯传播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的需要,认真探索,不断明晰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为大学文化建设注入富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内核,着力创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大学文化,同时在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管理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将大学文化建设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

[1]王端.全球地方化视角下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韩延明.如何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89-93.

[3]曾艳青.通过大学文化品牌彰显办学特色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90-291.

[4]聂荣华.以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的特色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16-18.

[5]李铁范,何根海,汪志国.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选择与实践——以池州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4):126-133.

[6]肖雨枫.在红土地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访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 [EB/OL].[2012-12-10].http://wenku.baidu.com/view/ccacd8cca1c7aa00b52acbd2.html.

[7]王键,杨丙红.用和谐理念打造文化校园[N].中国中医药报,2010-02-11.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特色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