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华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与培养
——基于精读课堂教学的反思
徐爱华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仍然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而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阐述了英语教育专业精读教学的现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反思,提出在精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英语教育专业;精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创人之一的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培养批判性思维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相关课程也早已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英语专业往往特别注重听说读写技能培训,却几乎忽视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培养.以文秋芳为代表的外语类专家学者发现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表现为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辨析能力的不足,并用“思辨缺席症”来形容这一现象.外语类毕业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提高竞争能力迫在眉睫.笔者从英语教育专业的精读课程教学来浅议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和培养,以求抛砖引玉.
1.1 教学方法
目前的精读课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忙于讲(板书或演示幻灯片),解释单词用法、讲解某个语法知识或者操练某个句型;而学生则忙着抄或者努力记忆.可以说依然是注入式或填鸭式的.虽然现在教师大多已倾向于使用多媒体和课件,课堂形式有了明显变化,解放了老师大量板书的压力,但这种利用也仅限于播放标准答案,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言的积极性.很多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侧重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课堂活动形式单一.考试内容还是侧重于知识的回忆.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学英语就是那么回事,学好语法,记好单词,按照老师思路理解文章就行,至于练习,老师的标准答案才是最重要的;课堂活动是否参与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把阅读理解题做对才是王道.大多数学生非常渴望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并且会一字不落地抄下来.有些学生在老师不使用PPT给出标准答案会时表现出一种烦躁的情绪.总以为老师的答案是完全正确的,对老师讲的参考答案表现出一种盲目的信服,毫不批判地全盘吸收.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即使有自己的理解,也不主动交流.
我国高等教育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只有每次上课的那点时间.学生的害羞和对教师的敬畏通常使学生不会在课后主动找教师交流.教师通常在对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课堂,甚至在学期结束时依然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的“一视同仁”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比如学生彻底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或者学好英语的信心.
1.2 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沿袭了初高中时期养成的一些被动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时,仅仅在课文中找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象征性地使用手机上的有道词典之类找出其中文解释,不会去做查阅相关背景知识.课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对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总是保持沉默,得过且过,更不可能去质疑作者或文章.似乎觉得知道课文的语法重点,理解句子,甚至觉得只要能大概把文章翻译过来就行.大部分学生课上或对自己信心不足不敢讲,害怕犯错误丢面子;或不感兴趣而不愿讲,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后也不会对文章相关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阅读,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容易被别人牵着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待培养;也有的学生由于高考发挥失利或录取等特殊情况,他们可能来到了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而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往往会表现为对学校、教师的排斥,更谈不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
这样的大环境中,英语教育专业精读教学重复低效,学生阅读水平停滞不前,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或者口语则可以检测这种输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学生无法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交谈,不能连贯地表达思想,逻辑混乱;写作训练时往往对相关材料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模仿或沿袭的痕迹更多,思想表达的系统性、条理性偏差;更不用说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及自我创新.
2.1 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思维的限制
中国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是孔子式的.《论语》中,常常是圣人在训话,另一方是受训者唯老师是从.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其主要特征便是专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几千年的中庸文化客观上造成了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意识;从众心理以及传统的爱面子思想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长期被忽视.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是“听话”教育,把“听话,懂事”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所谓听话就是承认老师和家长的权威,所谓懂事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和服从.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于课本和老师的话都是不加质疑的一种欣赏性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批判和质疑的勇气以及挑战权威的精神,唯一的目标就是“海绵式”的吸收,谈不上创新.
2.2 中国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们以考试分数为目标,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通过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甚至学校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学生学习以重复的知识记忆和机械的能力训练为重点.教学过程是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最终测试的是知识还原能力.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表现出对英语等级考试的高度重视,只顾背诵单词和做些应试的练习,不断加强的是他们做选择题的能力.学校或教师的期末考试评价体系,往往很大程度上使用一份试卷来断定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很多平时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等方法也能获得很好的分数.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谈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时认为,中国学生的学习过分讲究记忆学习,往往是老师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解释,然后学生记忆,考试时再进行知识的还原,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
2.3 高等教育包括教师自身的原因
多年来,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英语难度循序渐进的要求,以及如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很少顾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课时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事实上,我国英语教育始于初级中学,有的地区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经过高中的强化及高考的洗礼,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储备,完全可以通过课后自我训练得到提高.与生俱来并且后天不断强化的传统思维才是应该花大气力去调整的.
几乎所有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大学期间接受的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也是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所在.笔者工作十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也几乎从没有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进行过任何有关批判性思维的培训.大部分英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及技能训练策略鲜有了解,也就是说,教师自身也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自己持有对教材教参的质疑精神,学生自然就会有批判性思维,而不要任何批判性技能训练.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长达10年左右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而且当似乎学校或者社会都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任务时,学生必然会有理应如此的感觉,长此以往也就懒得去研究,认为只要去“练”和“记”就行.重复低效,没有创新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必将使他们无法适应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竞争;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培养的学生也将是因循守旧的一代.批判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因此,彻底改变这样重复低效的现状,有效地提高精读课堂教学的质量,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3.1 改革课程设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非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机械性训练应该可以在课后通过自我训练得到一定的提高.对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更重要,更为迫切的.他们毕业后通常是进入学校、培训机构从事教学或者在涉外企业从事外贸工作.这些岗位都不可能是他们仅仅回忆学过的知识就能胜任的.因此,必须减少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的课时数.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首先进行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加强批判性思维气质的养成.因此,有必要增设一些思维训练课程,如论证逻辑、批判推理等,即以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3.2 创设新型的精读课堂教学文化
首先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学生必须明白现代信息社会里,在知识的把握上不存在绝对权威.外语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信息吸收过程,而是在广泛涉猎和深刻思考中发展鉴赏评价的批判性思维过程,是鉴赏与评判,创造与发现的过程.理解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质疑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及生生关系.改变教学风格,打破教师权威者的形象.课堂活动中,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课后,通过团体活动或qq等方式积极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轻松开放的环境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再次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也可以称做不完全教学法,它和传统的填鸭式学习相反,教师不向学生提供知识的全貌,而是给学生一个知识框架或知识的局部,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查阅资料、讨论,发现知识和规律.教师首先抛砖引玉,其次聆听,再次是建议式点评;学生首先是广泛阅读,再思考,筛选,凝练,表达,接受教师或者同学评价,再思考,总结.因此,预习不仅仅是查生词,还应该包括查阅资料获取关于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浏览标题后猜测课文内容,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阅读课文时,对其中一些难理解的部分要求学生讨论并解释其理解的论据;对于作者的论证方法甚至其中心思想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鼓励主动发言,畅所欲言,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将课堂表现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形式多样化,把学生分成很多组合,有2-3个学生组成的问题讨论组,他们对课文的标题、内容或思想提出各种问题;有4-5人组成的资料共享小组,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分别查找资料,并进行共享,形成小组意见,共同制作课件,进行课堂汇报.增加课堂活动形式,比如课本剧表演,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探求多方位的理解;还有全班参与的辩论活动,通过正反方的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怀疑,探察假设,寻求合理性.
最后是改革评价形式.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平时表现,平时作业不是简单的语法或翻译练习,不再以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为参考,而以能体现团队合作和思考过程的形式出现;期末不再用一份试卷去测试,而是采用更加灵活的论文形式,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从思想、遣词造句等方面综合衡量.
3.3 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思维方式时时刻刻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的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必须善于学习接纳新鲜事物,以身作则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将教师培训作为常规工作,尤其加强对英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训.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唤醒自我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各种信息做出判断和筛选,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及学生及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1〕Robert H.Ennis.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EducationaI Leadership.43(2):44-48.
〔2〕洪娟,叶淑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英语专业阅读高层次理解要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3〕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2000(4):81.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G642
A
1673-260X(2013)12-02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