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琦
(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
赵婉琦
(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传递的一种方式,同时,文化是语言形成的基础.要学习一门语言,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该语言形成的文化背景.如果一个人想要用恰当的语言和外国人进行交流,那么他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以免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忽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文化差异;文化教学方法
语言学家M.Wolfson指出:“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母语者通常可以容忍发音或语法错误.但是,如果违反了人们说话的规则,通常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社会语言的相对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违反了非母语语言习惯,他就会冒犯到别人,这种行为甚至会引发冲突的产生,导致双方情感上的不愉快.如果一位久居中国的外国人用非常流利的中文问一位老人:“你几岁了?”,这位老人无疑会感到困惑和不悦.因为从他流利而又地道的中文发音来判断,我们认为他一定知道“你几岁了?”和“你贵庚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但如果是一位初到中国的外国人问同样的问题,我们会原谅他,因为我们认为他连发音都还没学地道,更不用说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了.因此,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增强文化知识摄入.
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人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仍然保留他们的旧习惯,说他们的第一语言,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很常见的,即使他们都很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是这些移民者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包括他们的传统和习俗,也包括他们自己的语言.这种情况在许多犹太社区也可以看到,尤其在一些老年人身上体现出来:他们经常说意第绪语,因为它被看作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文化看作是一个总体的思路,语言则属于人类的普遍文化,这是我们所谓的大文化.但它在普遍文化中占有一个相对特殊的位置,针对普遍文化的其他部分,小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交流的工具,一种把人类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媒介.它是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的.从另一个角度,即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进行的;没有语言,文化就不会存在.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文化是随着语言的出现而出现的.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大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人类创造了语言,而动物没有.原始人具有文化范畴,像宗教,道德,风俗等,而动物不可能.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所积累的文化遗产为语言树立了一个伟大的品牌.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不仅仅表达事实,想法或事件,它也反映了人们的态度,信念,世界观等等.语言在人类社交及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我们不够重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习一种语言,我们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所以我们说语言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似乎只要我们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我们就可以理解英语,并且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但事实上,由于不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人们经常误解彼此.比如说,一个中国人问一个外国人:“你一个月赚多少钱?”来表示一种关心,外国人就会误以为中国人想打探他的隐私,所以他会因受到冒犯而感到不悦.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andW.E.Larnbet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教授语言有着相同的观点:“我们相信,任何这样的尝试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想学习语言本身,也不想了解这个国家的符号系统的使用.相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中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他们能用自己的心去了解其他人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为学习该民族的语言提供了基础.
不同的文化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与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各民族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这种相似性会反映在语言上.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例如,汉语“披着羊皮的狼”翻译为英语是“wolfinsheep’sclothing”;“同舟共济”的英文表达是“inthesameboat”;“破土动工”的英文是“breakearth”;“蓝图”的英文是“blueprint”,等等.然而,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观念和思想.这就造成了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经常会导致两个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产生误解,尽管他们所说的语言是准确无误的.例如,‘zhishifenzi’and‘intellectual’都是“知识分子”的意思,但他们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在中国,“知识分子”通常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医生,工程师,翻译家以及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高中教师也可称为“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知识分子”只包括大学教授和拥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大学生都不在“知识分子”之列.
文化差异反映在许多方面,例如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在美国,准时是很重要的,无论对于约会,上课还是开会来说.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如此.美国一位教授在巴西大学授课时发现了这一区别.按计划课程从上午十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结束,持续两个小时.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这位教授在上午十点钟准时到达了教室,但令他吃惊的是教室里没有一个学生.很多学生都是十点之后来的,少数几个人在十点半才到教室,还有两个人十一点才来.虽然所有学生来到教室的时候都跟教授打了招呼,但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迟到而道歉.这些学生都很无礼吗?他决定研究一下学生们的行为方式.教授分别同美国学生和巴西学生谈论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迟到的问题.他给他们举了个例子问他们会如何反应.如果他们和朋友约定一起共进午餐,美国学生把晚于约定时间19分钟视作迟到,而巴西学生认为晚于约定时间33分钟属于迟到.在美国大学里,学生们都要按时到达教室.但是在巴西,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会准时到达教室的.美国大学不仅上课准时,下课也很准时.在巴西大学里,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会在中午12点离开,大多数学生都会在教室停留到12点半,讨论刚刚课上所学的内容或是提问一些问题.因为在巴西上课迟到并不算是大事,推迟下课时间也就很自然了.为这些区别做出解释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在巴西,学生们认为一个经常迟到的人比准时的人要更加成功.事实上,巴西人希望有地位的人迟到,而在美国,迟到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和不接受.所以,如果一个巴西人和一个美国人约会迟到的话,美国人会因误解巴西人迟到的原因而生气.
3.1 树立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个树立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教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同时,语言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freeze”这个单词的基本含义是“结冰,冰冻”.但是在私人可以拥有枪支的社会里,一个外国学生被枪杀了,只因他听不懂美国口语“Freeze!”,意思是“站住,别动!”.如果这个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他就不必付出生命的代价了.
3.2 文化渗透(文化旁白)
我们教授的课文一般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这些背景可以关于作者本人,关于文章内容或者是关于时代的信息.如果学生缺乏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了解,那他们很可能就不能够正确的理解文章.如在《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10的《Cloning:Good Science of Bad Idea》中有这样一句话:“Faster than you can say Frankenstein,these accomplishments,triggered a worldwide debate.”意思是“不等你说出弗兰克斯坦,这些成果就已经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大辩论.”对于这句话,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他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教师在讲授钱需要以文化旁白的形式进行文化背景介绍:第一,“Faster than you can say Frankenstein”源于英语成语“before you can say Jack Robinson”(开口讲话之前).第二,“Frankenstein”是英国女作家Mary.W. Shelley同名科幻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创造怪物却最终也被他毁灭的一个年轻医学研究者.第三,本文提及这个人物有其社会意义.他能使读者将克隆技术与小说情节联想在一起,表达出作者担心克隆技术会使人类作茧自缚的心情.这种担心又与世界上已经掀起的大辩论不谋而合.了解上述文化背景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3.3 文化感受法
在给学生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差异性和相关性的认识.《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4“Darken Your Graying Hair,and Hide Your Fright”开始的一段里,主人公有这样一句自我介绍:I have a wife,three daughters,a mortgaged home and a 1972“Beetles”for which I paid cash.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能有一辆汽车可以算得上是生活的很不错的人家了,但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汽车可以说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比个家庭有一部车是很平常的.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一部Beetles牌汽车,但如果学生只知道Beetles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名为“甲壳虫”的汽车恐怕是不够的.因为这款车虽小,但很结实又省油,省油它是神兽中低收入家庭喜爱的一款车.掌握了这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对这位主人公的生活状况就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他人过中年,又拖家带口,生活比较拮据.
3.4 外国文学作品学习和鉴赏法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抽出几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情感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物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冲突.
《大学英语》第四册unit 3“Solve That Problem With Humor”中有这样一句话:Suddenly,the graying pencil—line mustache on Michener’s face stretched a little in Cheshirean complicity.这里的Cheshirean complicity虽然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短语,但是Cheshirean这个词有他的由来背景.Cheshire cat(柴郡猫)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卡罗尔的作品《艾丽丝漫游仙境》中的一个形象.总督酷似柴郡猫似的咧嘴一笑,把旁观的工人和纠察人员看做是欢迎他的人,从而使自己轻松的摆脱了困境.
〔1〕魏朝夕.大学英语文化主题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技技术,2010(2).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研究,2004(1).
〔4〕George Yule,The Study of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05.3.
G642
A
1673-260X(2013)12-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