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A股市场上2000多家上市公司2012年财务报告均对外公布。有人将这些公司的净利润相加得到的数字是19544亿元,相比2011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不足1%。由于2012年有200多家公司新上市,则当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创造能力实际上出现了下降。在此,股市与经济之间“晴雨表”的关系得到直接体现:2012年的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下降,大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这一状况经上市公司年报反映出与之相匹配的数据。
不止于利润数量的整体下滑,我国经济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通过上市公司数据显现而出。如果不将A股市场中的银行、保险、券商业计算在内,其余公司净利润相加较总额所占比重不足45%。这意味着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中超过50%的利润,是由其中52家金融类公司创造,数量上占大多数的工商业以及其他不属于金融业的实体经济类公司所贡献利润不到一半。再按照行业分类,我们发现,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掘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建筑业的业绩均出现下降,近乎囊括所有支撑国民经济的行业。在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中,金融行业及虚拟经济发展不能脱离整体社会经济基础,当金融业成为创利大户的同时,实体生产类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不健康的,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近两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措施,而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效果在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得到正面的体现:所有上市公司在2012年的实际缴税达到22233亿元,比2011年增加17%;2011年,它们的显性税负与净利润的比值约为97%,到2012年该数据为113.8%;2012年它们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达24.5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小于税负增幅;剔除金融类企业后,其他实体生产类企业净利润为0.834万亿元,同比下降10.99%,上缴的税收却高达16953亿元,再剔除房地产行业约0.19万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9%。这说明,“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基本上没有惠及到实体行业的上市公司,反而相比创利大户的金融业企业,利润下滑的实体生产类企业承受着沉重的税负压力。作为各行业领头羊的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微观经济个体,折射出更多非上市实体经济企业的现实状况。
透过A股市场提供的数据,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具有导向作用的国有经济的表现也让人深思:2012年上市公司亏损榜前十位均为国有企业。经济过热时的巨额投资造就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庞大且过度的市场,国有企业利用各种优势抢占市场,一旦经济紧缩,收紧粗放式投资,亏损在所难免。经济大环境疲软以及行业下行确是造成亏损的原因,而决策失误、过度依赖国家补贴、行政管理人员占比过高、生产成本高于业内平均水平是这些亏损国企的共同特点。尽管有人强调,2012年盈利位居前列的同样也是国有企业,而这样的盈利仅集中在少数具有“优势力量”的企业中。即使在过去十年国有经济发展壮大最快最明显的时期,国有企业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均低于民营企业。
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体现。为了做大GDP,国家长期以扩大投资为引擎,社会财富和资源迅速集中到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之中,银行则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不断超发货币,这种亟待调整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后果,已经由2000多家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直观反映出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再结合具体国情,打造“升级版”中国经济不能脱离健康稳定、持续成长的实体经济,这背后需要一批业绩过硬、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的实体生产类企业群作为支撑。因此,经济转型、调整结构之重,亟待为实体经济、为不同性质市场竞争主体的生存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