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成龙 徐云龙
机关刊是我国期刊阵营里独具特色的一个群体。作为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机关刊在舆论引导、政策指导、文化主导、产业督导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生态的变化,特别是经历过2003年报刊整顿的洗礼之后,曾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机关刊出现了式微的迹象。
1月5日,已累计出版1102期,发行1亿余册的《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在京举行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与会代表以《工商行政管理》60年的发展历程为样本,座谈新时期机关刊发展的新思路,探索专业化办刊服务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方法。
作为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的双效期刊,《工商行政管理》60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期刊协会、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领导,求是杂志社、红旗出版社、人民网、传媒杂志社等20余家出版单位及在京部分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了座谈。《传媒》主编杨驰原受邀全程参与了座谈并做主旨发言。座谈中,与会代表认为,弱化宣传色彩,回归行业本位,秉承专业特色是机关刊复兴的关键所在。
完整客观记录历史,以冷静观察奠定专业权威性。铭刻历史重要节点、追随行业变革轨迹是机关刊先天的职能。自1953年1月5日创刊以来,作为工商系统最早、历史最长的媒体,《工商行政管理》完整书写了新中国工商改革发展史。从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利用和改造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监管集贸市场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从监管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到监管国际化的国内市场,新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能从这本杂志中找到丰富的印记。定位于“工商行政管理及社会经济法制综合性期刊”的这本杂志在记录历史时,始终坚持“跳出工商看工商”,注重将工商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以冷静的旁观态度奠定了专业品质,建构起了工商系统的部门自信、职能自信和工作自信。座谈中,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侯正新高度评价了这种忠实的历史记录。他指出,《工商行政管理》60年来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积极地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传递于民,为实践和传递“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商理念作出了积极贡献。
准确表达主流观点,以正确导向奠定专业指导性。机关刊对行政部门信息资源的占有和传播具有先天的优势。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认为,“权威声音、主流观点、准确表达”是体现专业办刊的目标定位。他认为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在内的众多机关刊正是因为牢牢树立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才在推动行业部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到了其他媒体难以起到的主导作用。他认为,近年来,刊物在地方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采访报道中增加了分量,权威性在不断提升。在60年的发展中,《工商行政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引导、服务工商改革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工商系统舆论引导、理论传播、文化建设和形象塑造的主阵地。
对接部门职能特点,以特色服务奠定专业实用性。中国工商出版社社长、《工商行政管理》总编辑崔守东表示,充分发挥刊物的工作指导功能是机关刊的活力所在。机关刊办得好不好,引领、教育、服务、推动的效果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刊物的内容有没有特色、可读性强不强、实用性够不够。
早在1953年创刊之初,《工商行政管理》就开设了“问题解答”栏目,通过解答各地工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为全国工商系统业务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工商系统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特色,《工商行政管理》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建立地方通讯员制度,报道各地经验交流工作会议,开设《省市工作动态》《经验与做法》等新栏目,策划执法办案经验交流专题。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专门开设《案例分析》专栏,精选各地典型案例,对于如何调查取证、如何运用法律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执法办案效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全国40余万工商干部心目中,该杂志是“教科书”“工具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在座谈中表示,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并敏锐地作出反应是机关刊的优势。他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正是及时满足了监管执法工作的需求,为推动法治工商、服务型工商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使得近年来工商机关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在各类行政执法机关中走在前列。他指出,近年来在东、中、西部都有不少工商机关在当地政风行风评议中连续多年荣获行政执法类第一名,《工商行政管理》对推动这一深刻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当今社会,报刊竞争日益加剧,新兴媒体迅速崛起,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多样化,机关刊的生存空间受到日益严重的挤压。杨驰原主编在座谈会上分析了机关刊发展的历程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他介绍说,新中国成立至今,机关刊经历了艰难岁月(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末)、幸福时光(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和市场风云(2003年至今)三个阶段。目前,机关刊正面临着新媒体、转企改制和人才流失的三大挑战。与会代表认为,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强化专业办刊思路,必须有所坚守、有所突破。
多样化组织系统报道,强化机关刊的职能优势。杨驰原主编认为机关刊既要服务好机关中心工作,又要勇于闯市场,服务好行业发展,两者不可偏废。《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主任李轶群介绍说,《工商行政管理》创刊60年来,一直坚持“解渴管用”的办刊思路,用朴实的面目示人。近年来,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该刊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对工商工作进行主题锁定,立足典型报道,运用多样化连续性的系统报道,强化专业刊物的媒体优势。一是清晰进行媒体定位,强调传统纸媒在网络时代必须用观点梳理信息,用深度对抗时效,不断强化刊物的专业色彩;二是加强专题建设,提倡专题式的连续跟踪多角度报道;三是探索编辑专刊特刊,尝试专刊式的集中规模深度报道;四是创新刊物编辑方式,追求更多的思路阐发,更多的图片运用。通过以上努力,一方面为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工商总局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加工厂”,努力做好国家工商总局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喉舌”。
多渠道培育特色内容,强化机关刊的平台优势。《工商行政管理》副总编辑刘永娥介绍说,该刊汇集了众多最权威的工商主流观点、宝贵经验和珍贵记忆,聚拢了系统内众多有思想、爱学习、勤思考的专家型干部、研究型人才,搭建起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理论成果展示平台、难点热点问题交流平台、先进做法经验的展示平台。这些资源的积累为追踪重点热点问题,主动挖掘和培育特色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据介绍,仅2000年以来,《工商行政管理》充分发挥刊物的教育培训功能,注重总结推广重大经验,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会20余个,率先在全国提出了“重热点行业分类监管”“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分析利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说理式文书”等行政管理概念并加以广泛传播。持续数年的对福建泉州等地的行政指导工作,对浙江海宁、江苏镇江等地说理性文书的跟踪报道,更是为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文件全面推行相关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机关刊的发展提升了地位、拓展了空间。
多策略试水新媒体发展,强化机关刊的资源优势。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叶新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长期从事数字出版研究的他认为,机关刊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实现定位变革,即从原有单一的出版商向内容提供商、信息提供商,乃至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所生产的产品要从单一的纸质出版物向电子出版物、网站、数据库、定制产品服务、会议活动、专业教育等领域扩展,借助传统媒体的升级改造,迅速将刊物传统优势及时向新媒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