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湖州师范学院党建工作为例

2013-04-02 06:08:59沈江龙钱学芳王荣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主党组织师生

沈江龙,钱学芳,王荣德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1]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要发展好党内民主制度,使广大党员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使党外师生增强对党的信任感,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为契机,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根据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特点,深化“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在创建服务型教工党支部中促进教师党员发展。

一、实施支部凝聚力工程,以载体创新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提高党员民主素养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所在。高校党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素质,但并不等于他们都具有很好的民主素养。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把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护好,发展好,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保障师生党员民主权利,让党员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决定党内事务,已日益成为扩大党内民主的迫切要求。要培植良好的民主生态,保障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湖州师范学院于2010年3月制定了《关于党支部“凝聚力工程”实施办法》并全面实施,提高了教工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自身建设水平,支部工作在创新中得到加强。

1.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民主素养。一是抓好专题性党员骨干的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抓手,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了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务虚会制度;拟订《干部教育培训办法》,推出了在线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党校功能,开展暑期干部学习培训、新任中层干部学习、支部书记组织员培训等。二是强化多形式教师党员的学习教育。各支部通过党员集中学习、分散自学、参观访问等方式,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特色兴校大讨论等活动,提高了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员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党支部利用二级学院党团校、“先锋网”、“网上党校”、QQ 群、博客、微博等载体,拓宽学习教育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强了师生党员民主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民主素养。

2.深化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学校通过深化党务公开、推行党代表任期制、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等多种方式,树立了党员是党的事业发展主体的意识。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公开什么内容、谁来决定公开的内容以及公开的时间等问题非常重要[3]。学校各基层组织通过每月一次党内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现了党内事务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从2011年开始,学校定期编辑《校情通报》发送到每个教职工邮箱,及时通报学校的决策与有关发展情况;党委书记、组织部开通微博,随时随地听取民意;在校内组织开展了“组织工作下支部到党员”活动。2010年学校就下发了《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对党代表的权利与职责、工作制度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两年来共有20 名党代表列席了党委会等重要会议。学校在每次中层干部换届后,都在全校圆满完成了所有党委、总支(直支)的公推直选工作。

提高党员素养、突出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就是要以激发党员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等党员主体地位的特点为根本,以学习型、民主性、公开性和程序性等党内民主的特征为引领。湖州师范学院实施的党支部“凝聚力工程”,培育了党员的主体意识,推进了党务公开,健全了高校党内选举制度和党代表任期制,推动了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二、坚持和深化机制改革,以机制创新激发党员教师活力

科学的制度设计是促进高校党内民主的重要条件。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大家普遍感到所建立的民主制度太原则化,缺乏配套的实施办法和操作性规范,实际的应用性不强。这就造成了高校党内民主制度实践层面的种种障碍即“制度失灵”。由此,立足各高校实际,加强制度的精细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健全高校党内民主运行机制,并使制度可操作。几年来,湖州师范学院把民主建设的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把党建工作中创造的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优化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环境,激发了党员教师的活力。

1.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在民主建设进程中,学校紧紧围绕事业发展主题,注重从抓好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激励党员教师发展进步,激发党员内动力。近年来,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对党员教师分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育人”等四个维度进行业绩评价,引导教师党员立足岗位带头做好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师生成长成才三方面工作,有效激发了教师党员发展进步的内动力。尤其是通过深化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强化“育人”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奖等关键环节的作用,有效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工作。近年来,许多教授、博士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导师,广大教师党员更是带头言传身教,主动承担大学生“四导”任务。学校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二支部首创了“四导工程”,并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四导工程”现已在全校推广;生科院党员教师指导学生考研成效突出,该院近三年录取研究生率保持着较高水平。

2.倡导服务地方机制改革。为充分发挥高校智力、科技等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实施意见》、《服务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纲要(2011—2015)》等文件,从制度设计上调动党员教师服务地方的积极性,激发了党员教师服务社会的活力。同时,学校建立了“8 +8”重点科技和人文社科服务地方团队专家数据库,组织了近百名党员教师参加暑期“百名专家下基层”专项行动等。在党员的带动下,2011年学校服务地方经费首次突破2 000 万元;横向科研项目数150 项,全年横向科研合同经费首次突破1 200 万元。

高等学校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党内民主机制建设具有特殊性。党的生机活力在高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际的,它来源于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并体现在各级党组织职能的履行中,体现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党内民主机制建设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只有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率先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创新机制并一以贯之,高校教职工的首创精神才能有效激发,也才能在高校内形成合力,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精心编织民情网服务网,着力提升党内民主建设的实效

加强高校党内民主的核心是广大师生党员的积极参与,真正为民办实事。而参与行为需要提供民主渠道,党员民主意愿的表达和参与行为的实施,也需要民主渠道。没有相应的渠道和载体而空谈发扬民主,在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关门主义”。少数高校的领导者对如何丰富党内民主的平台缺乏周密考虑,缺乏积极主动,这种状况使党员的主体意识弱化,降低了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在高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最终还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努力实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几年来,学院注重党组织民主渠道建设,注重实际效果,民情网、服务网的建立就是很好的例子。

1.建立民情网密切党群关系。学校把构筑与师生的沟通平台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校领导接待日、领导“七个一”联系、校园网等作用,向师生广泛征求意见建议。2011年初学校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意见建议征询活动,共收到意见建议121 条,学校逐条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反馈。各党支部健全民意调查摸排机制,通过开展走访调查、民主恳谈,全面迅速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一批高职称、高学历党员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成长导师,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如理学院李庆峰研究员引进到我校后,党组织马上指定理学院党员教师于少英教授担任其导师,在于少英教授的带领下,李庆峰同志工作第一年就申请获得4 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去年又入选了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高级人才。

2.完善服务网为师生解难题。学校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完善了服务网,以“23456”为主要内容建立关怀帮扶机制,服务广大师生。广泛开展“两个一对一”活动,让每一个教工党支部结对一个学生党支部,每一名教师党员结对一名困难学生;完善“三联系”制度,教师党员在联系一个学生班级、一个学生寝室、一名困难学生中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深化“四导工程”,倡导教师党员做大学生思想的先导、成才的向导、实践的指导、就业的引导;建立“五个必访”制度,凡是师生员工因病住院、经济遇到困难、家庭有婚育丧事、家庭出现纠纷、发生意外事故等情况,教工党支部都会主动关心帮助。据统计,2012年全校共开展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600 多次,惠及校内外群众近4 万人,教师党员积极参与“三联系”活动,为学生办实事700 多件。

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要积极创设民主渠道,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享有更好的高等教育机会。高校必须切实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不断改善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高校各项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寻求有效方法,以良好形象影响和带领群众。学校将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教师成长进步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党组织为教工党员服务、党组织和教工党员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良好格局。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18.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2-8(01).

[3]张晓燕.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N].学习时报,2007-11-12.

猜你喜欢
民主党组织师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麻辣师生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