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荣卉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何荣卉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进行教学创新,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一是把握教材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是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
中共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课对于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也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概论课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面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如何创新概论课教学.
1.1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刻而密切的历史关联,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实践成果都为党在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邓小平曾经深刻阐明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从事的事业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1.2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过去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这一首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索回答,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
2.1研究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研究学生的思想情况,研究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要深入了解社会,因为了解学生和了解社会是一致的.不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不研究社会现实情况,就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想知道什么、在理论上有哪些需求.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头脑中始终要有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并把这些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具体到概论课,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深处的细微变化,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利用多种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2借助典型案例
概论是一门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通过理论讲授的形式来阐释教材的思想观点,就很可能流于空洞的说教.要使教材的内容和观点切实有效地为学生所接受和掌握,就需要借助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将学生置于一个现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无疑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之一,对于概论课来说更是如此.当然,案例的选择要特别慎重.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三点:一是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案例;二是要选择富有时代感和典型性的案例;三是最好选择发生在当代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筛选一些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可读性强且富有启发意义的生动案例,并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既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互动式教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相结合形成的一个过程,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与学的过程,才能创造一个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交流融洽的教学环境,也才能够孕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师生没有互动,只有教师的自说自话,这样教学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教与学更切实地结合,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找准大学生当前重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疏导的原则,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通过相互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来提高认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读书报告交流等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沟通形式尽可能给所有同学表达思想观点的机会,引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在理论的叙述和论证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穿插适当的录像、录音等影视资料,有利于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要始终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把握.课件的设计、制作及运用要处处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在何处、何时插入多媒体课件,课件所用资料和素材等等,要事先精心选择和设计,避免角度单一、缺乏理论深度,特别要防止由于课件形式过于花哨或内容喧宾夺主产生的负效应.借助网络进行教学,是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网络化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强,资料检索方便等特点,也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进行概论网络课程建设,把教学大纲、教案、课堂及课外训练题目、实践要求、使用教材和参考文献目录等有关资料挂到网上,并开办网上教学栏目,通过网络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提交作业、开设在线答疑,展开师生交流.还可以对国内外时事进行适当评点,实现网上适时交互式教学.
2.5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所特有的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只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才能实现学习和掌握理论的价值.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概论课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很重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以概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注入式、封闭式教育为互动式、开放式教育,把纯理论的教学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教师在具体的授课中可以分别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相应的课时,既要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又要确保学生有时间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提交调查报告.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了解我国政治、经济的现实情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能获得更理性的认识.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G642
A
:1673-260X(2013)01-0227-02
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1DZZ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