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及主体对策浅议

2013-04-02 05:30:38董玉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素质

董玉清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及主体对策浅议

董玉清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大学生当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一局面的形成,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均有原因.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应积极应对就业压力,为实现顺利就业、创业,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素质.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解决策略

就业问题是现在社会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和中专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出现的,其也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自身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等进行探讨.

1 就业压力的概念

压力(stress)最初是物理学上应用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受到压力的物体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个概念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被渐渐引进社会学范畴.压力从不同的角度有着相应的解释,此处应用的是Lazarus(1984)提出来的压力概念,[1]Lazarus认为压力是超过本身资源同时对健康的环境造成损害的环境中的一个有着特定关系的产物.有如下三个含义:一、压力是人内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二、外部环境和自身身体或心理的刺激是压力产生的原因;三、个体感知到这些生活事件或者是外部刺激后,通过其对应的评价产生的心理影响.所以我们对就业的压力定义如下:就业压力为心理上的一种感受,个体可以感知到的内部或者外部的刺激是其起因,是凭借个体的评价和认识,对人体本身造成的一定心理影响.

2 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

一项大学生压力源调查显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高达96.5%,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恋爱压力依次占49.5%、40.2%、38.8%,从樊富珉、李伟的调查亦可以看出,个人前途或者就业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首要因素,其比例高达80.7%[2].这些都向我们说明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导致这种压力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

2.1社会因素

我国高校毕业生这几年越来越多,这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是导致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并不在此.就业难与扩招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面看起来,中国大学生似乎过剩,但这并不是大学生的总量过剩,实质上是结构性的一种过剩.还有就是社会有关的服务系统和政策并不够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来自于国内整体不平衡的就业水平.另外在就业的时候还有着严重的学校和性别歧视,虽然总体趋势向好,但是不好的风气依旧存在,能够找到比较好工作的毕业生一般都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这给没有社会关系的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才分布也有较大的差距,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结构性矛盾.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2.2用人单位因素

2.2.1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减少了消费者的需求,投资需求变得越来越少,进而使得对劳动力需求同样降低,最终导致不少用人单位减少甚至是取消了招聘计划.具体表现如部分以经济管理类为主要专业的学校由于专业限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此外,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求具备2至3年的工作经验,而毕业生多不具备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2.2.2很多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进行选择的时候有一定的误区存在,主要是对学历的要求太高.当今社会虽然认可能力决定未来,但学历却依旧是大学生应聘时候的第一道屏障.从各地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现在经济不景气,依旧有些知名企业以“储备人才”为目的提供了部分用人计划,可依旧是高门槛的学历、学校要求.

2.3学校因素

学校所设定的各专业之间没有一个平衡的供求,某些专业并不符合市场需求,这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很多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学校就业服务又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大学生就业观念同实际就业市场落差较大的情况下,面对这一就业屏障,如学校不能够给在校的大学生设计一个实际有效的职业规划,也不能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要面临的问题给予一个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将使得大学生不能顺利地应对就业问题,在进行职业选择以及就业的时候会觉得焦虑,如此时学校并不能够提供有效的职业心理指导和咨询服务,严重者会有心理问题出现.[3]

2.4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没有先进的就业观.由于家庭、传统就业观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时倾向于选择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的职业,不能够正确地对待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有不少大学生将其选择职业的标准设定为大城市、高收入、铁饭碗,要求一种和自己水平并不符合的高薪资和高福利,热衷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条件好的国家机关、大企业、大单位,不愿去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以及中小城市工作.他们看重的仅仅是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没有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的发挥考虑在内.部分毕业生过于挑剔工作的地域、强度以及环境等,他们只想进自己理想中的单位,如果不是理想的单位他们宁愿待业甚至在家啃老.大学生对就业、再就业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仅仅寄希望于自己能够一次就找到理想的工作上.

毕业生也并不能清晰地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对自身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盲目跟从.所有毕业生都希望可以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职业,可是大学生们却不具备竞争意识以及必要的心理准备,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过于严重,在对职业进行选择时没有自主性,盲目从众.很多毕业生不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不能够全方位地对自己进行审视.毕业生的就业受到此种错误择业心理的影响,其就业途径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不顺利.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整体水平并不能够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其实际工作能力、竞争意识、综合素质都很匮乏.由于这几年高校的扩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还有部分高校没有理想的师资配置,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质量普遍下降.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很好,但是动手能力较差,实践同理论脱节,知识结构简单,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匮乏,没有高水平的知识转化率,无法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好的就业机会从自己手中失去;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资本,不敢直接面对就业;还有学生的求职技巧太弱,不能够把握住机会将自己展现出来.

大学生不具备自主以及艰苦创业的能力、意识及思想准备,即使国家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同时出台很多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可是依旧没有很多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3 突破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1树立正确就业观

就业职位层次的分布在社会中是呈三角形的,由上至下,劳动力技能要求逐渐降低,但是要求的数量却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分布、就业层次、薪资水平受到“供需矛盾”的影响.我国的GDP增长在将来很长时间内都将维持在大约7.5%上下的水平,每年可以供应的新增职位大约为600万—900万,但是新增的职位数远远满足不了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以及需要就业的人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必将向“三角形”的底端逐渐靠近,所以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2 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毕业生应该对自己有个明确的认识.大学生毕业就业时要客观地分析、评估自身综合条件.应该遵循人才市场规律,人才要同人才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寻求一个适合的职业,在就业之后再选择职业.现在的就业环境并不乐观,毕业生不应一味地对职业挑剔,而应更加务实.、

薪资的高低是由市场和竞争力决定的,所以毕业生对市场的职业发展情景应该实时分析,对当今的市场需求准确把握的同时,也要预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自身情况为依据将全新的职业竞争力积累起来,只有自己站在主动地位,才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发现新的职业增长点,保证自身价值的持久性、增长性.

同时学校也应该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营销角度看,高校其实也是一种企业,毕业生就是其产品,单位则为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学校也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高校应该积极领导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将自信心和良好的性格建立起来.

3.3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大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如下: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外语能力依次占65.9%、56.8%、54.5%、47.7%、47.7%[4].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在于综合素质,不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不少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人才的品质,这将逐渐成为单位选择人才的核心.而品质的核心在于道德,道德的核心在于诚信,中外合资用人单位都将诚信和道德作为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的,即使这个人的专业能力很强.大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对自己严格要求,注重自己全方面素质的提升(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要将自己的非专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加以提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大学生具体需要具备的几个主要素质如下:

3.3.1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大学生如果想要成功的获得职位就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学习仅仅是个基础,大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课本外学得更多知识,逐渐满足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

3.3.2提升环境适应能力.毕业生即将面对的是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们,所以要想让自己立足于这个社会,就应该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方面学得越多,到社会上就越能站得住脚.

3.3.3要有创新能力.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压力可以选择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可以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降低,但是进行自主创业需要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自主创业要同时掌握好三脉:人脉,金脉,知脉,只有这样大学生们在创业时才能够站稳脚跟.

3.3.4培养责任意识.在进行求职之前毕业生应该对自身的定位进行准确地把握,勇敢承担起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满足人才市场要求的诚信和责任感,为自己未来的求职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生要注意在就业之后不应轻易跳槽,应该坚持不懈,对企业和自己负责,提升自身责任意识.

3.4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各种文体、公益活动,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养成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交往和活动中,大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节,正确认识自我,消化负面影响,发展个性,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大学生也可以使用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幽默法、倾诉法、休闲法、情感转移法)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在进行适当的运动,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后,利于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起来,以利更好地学习和迎接未来挑战.大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实践当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品质和意志磨练,加强抗挫抗压能力.具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还应该积极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大学生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得自己的能力能够满足用人单位或者自身创业的需求,以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1〕申艳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李航.浅谈大学生就业压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

〔3〕刘晓红,李黎,韩瑞珠.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9).

〔4〕蒋晓荣,李随成.论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缓解[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G645

A

:1673-260X(2013)01-0188-03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素质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24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就业与保障(2015年9期)2015-04-17 0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