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锦松
(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不足与策略
赖锦松
(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
剖析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现状,揭示其在特色、内涵、创新、精神传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重视体育文化内、外环境建设以及提高师生体育文化自觉、自信等策略,旨在为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体育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兴趣、爱好、需求的形成[1].作为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内,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文化总和[2].
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晚,以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为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从1999年开始先后应运而生,随着“升本潮”的到来,短短十多年迅猛发展,如今在数量上已占全国本科院校的1/3[3].然而此类院校在规模扩张同时,却总显得底气不足,其中缺乏文化积淀是一重要因素,为寻求改善,该类院校开始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发展的突破,体育文化作为朝阳文化,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见效快,可带动其他文化发展,进而丰富校园文化整体内涵,逐步成为一些院校发展校园文化的阵地.本文通过剖析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和缺失,提出重视体育文化的内外环境建设和提高体育文化自觉自信等对策,旨在为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内容广泛.现阶段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总体可划分为显性体育文化和隐性体育文化.显性体育文化是能看到听到的外在文化,包含建筑、教学、竞赛、群体、宣传、制度等文化,隐性体育文化是能自我感受的内在文化,包含意识、精神等文化.
1.1体育建筑文化
体育设施建筑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进校园首先感受到的体育文化.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晚,比较重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体育设施建筑多数是刚建和建设不久的,反映出校方对发展学校体育的认同程度,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也有力地推动了其它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设施建筑是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的基础文化.
1.2体育教学文化
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运动场的任意一堂体育课中都能看到师生运动的身影,这种教与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传递.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课同普通高校一样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示范组织教法,学生学习练习相互交流,在运动中磨练意志、感受成功、享受愉悦,无一不体现出体育文化的气息.
1.3体育竞赛文化
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文化最活跃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竞赛是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重视校内体育竞赛的开展,并不断渗透其文化活动,许多体育竞赛将健身、娱乐、竞技、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甚至将摄影、书法、灯谜、报道、征文等活动相结合,再配上运动场上学生们奋力拼搏运动场边拉拉队加油助威,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
1.4群体活动文化
课外群体活动是高校体育休闲文化,是反映大学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几乎是应用型人才,大学生们很注重自己的业余生活质量和实践能力,闲暇之余参与课外体育的愿望强烈,尤其热衷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锻炼,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学生组织蓬勃发展,校园内初步形成了全民健身的文化活动氛围.
1.5体育宣传文化
体育宣传是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宣传将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传播给广大师生和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重视体育宣传工作,如通过校园广播、网页、校报等宣传体育新闻,利用标语、横幅、展板、传单等宣传体育赛事活动,利用墙报、讲座等宣传体育知识,总之通过体育宣传加强了校园体育文化思想、观念的传递.
1.6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是体育文化主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高校体育文化规范发展的保障,是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显性文化.新建本科院校同其他高校一样,遵循国家统一的体育制度(也结合本校实际构建有相关制度)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其内容包含:体育(教学、竞赛、群体)活动制度、管理规章制度、健身条例制度等,不论何种制度都影响着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直接推动着校园体育文化规范建设.
1.7体育意识文化
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隐性文化,是大学生对客观体育需要的反映及对体育活动过程本质规律的反应,也是对参与体育活动整体的认识、看法和态度[4].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体育参与意识,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下午四至六点运动场人声鼎沸,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反应速度快,从赛前的准备到赛中的服务无不体现对体育活动的热衷度.对体育的认识明显丰富,比如:体育促进健身、交友、解压、愉悦、丰富生活等.
1.8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是高校体育文化主体在活动中对体育的情感、价值、理想、道德和观念,是隐蔽在人内心的,是体育文化的精髓.新建本科院校的精神文化包括:体育教育思想、体育道德情操、体育价值观念等.表现在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同国家要求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校内外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在争夺锦标同时也不放弃获得精神文明奖,倡导成绩与精神双丰收,所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都提倡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健康、阳光、向上的精神追求等.
新建本科院校的地位处于老牌本科与专科高校之间,多数院校“升本”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保留着专科层次的管理思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虽然已建立一定的基础,却因体育学科地位低而始终发展缓慢,认为“体育仅仅是学校发展附属物”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其建设中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
2.1 体育文化“千篇一律”,缺乏新建本科特色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当今体育以文化形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高校办学也不例外,为了能被社会关注和认可,特色发展成为主流.新建本科院校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品牌,如何将品牌打造成名牌,其“千篇一律”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当然显现不出品牌优势.新建本科院校不同于老牌本科院校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搞大而全的体育文化建设不现实,新建本科院校是在特殊历史条件和环境中产生和演进而来,体育文化发展时间不长,不重视结合本校实际发展更没有出路.
2.2体育文化内涵表现不足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文化看似内容丰富且蓬勃发展的景象,但从形式上都显得肤浅缺乏内涵.不足之处表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不少体育建筑周围缺少体育标语、名人名言或体育雕塑而显得文化单薄;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同时,却始终没有解决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却不爱体育课的难堪局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却很少见学生自觉参与晨练或主动健身,表现出“重形式轻价值”现象;坚持贯彻教育部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却很少关注学生真实体质健康状况,表现出“重测试数据轻健康实际”现象;学生热衷于参与体育活动,却不喜欢接受体育人文教育和健康意识教育,表现出“重武轻文”的实用主义.总之,体育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作用尚未体现,形式主义观念在新建本科院校盛行,体育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2.3体育文化缺乏创新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从高职高专升格而来,本身是创新发展的结果,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相关专业学科、校舍、硬软件等都加快创新实践,然而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却远远滞后.主要表现在:主管领导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创新发展意识不足,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总在低水平徘徊,与现代社会、国家、国际体育难以融合;不重视校园体育人文教育,相关改革创新研究少,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应迎合学生需求,体育理论没有存在的价值;学校升本相关体育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固守专科层次意识而缺乏校园体育文化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
2.4缺乏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分类传播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有其独特性,它是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共同追求的体育文化观念和意识理念[4].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文化,却很少重视或提炼出来激励师生.突出表现在: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中缺乏对“健身、休闲、娱乐、健康”等精神意识的分类传播;在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竞赛中缺乏对“坚持、忍耐、挫折、拼搏、进取、协作”等精神的分类传播;校外体育竞赛缺乏对广大师生“自豪感、荣誉感、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精神的分类传播.体育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师生中很容易形成升华,并促进其他文化建设,但缺乏分类传播,就无法激起师生的良好愿望,内心的潜在动力也很难调动出来.
建设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应以满足广大师生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质,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建设有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的内外环境.最终在师生中达到高度的体育文化自觉和体育文化自信[5].
3.1 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内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的内环境是在校园内的体育文化发展中体现出的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包容和文化独创.具体策略包括:
(1)加强校内宣传,不断增强师生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制度,形成建设体育文化的常态,如:增设体育文化墙报专栏、增设体育文化广播、完善体育文化建设的制度、在运动场悬挂体育文化口号、名人名言或体育名人雕塑等.
(2)努力使传统民族的与新兴现代的体育文化相结合,使体育与各种文化艺术相融合,在继承优秀传统同时,创新体育文化形式,发展包容的丰富的体育文化,如:发展体育与健康生活观结合、发展体育与艺术摄影结合、发展体育与征文、标语结合、发展体育与音乐舞蹈结合等.
(3)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尤其重视体育人文素质教育,这将有利于师生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也必将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如:开设多媒体体育理论教学、举办体育名人文化活动、举办奥林匹克体育文化讲座、举办体育知识竞赛等.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体育设施,优化服务意识,使其更好地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服务,如:建设有特色的体育场馆设施、向师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活动场所、注重人性化设计新建和改造体育设施等.
(5)遴选特色优势项目,重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有计划地建设独创的校园体育文化,如:发展民族类的、区域类的、基础好的、资源优越的体育项目,并突出全民健身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与长期坚持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等.
(6)努力调动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主动参与到建设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学校肯定体育教师的地位、构建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发挥体育文化专长等.
3.2 营造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外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的外环境是决策层或社会对本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成果的一种反应.强烈的反应汇集成影响力,反过来将促进内环境建设.具体策略包括:
(1)明确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列入本校中长期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和工作步骤,发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及时向全校和社会公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阶段性成果.
(2)重视运动队建设,积极参加校外体育竞赛,尤其是全国、省、市级的大学生体育赛事,结合本校体育场馆设施,积极申办或承办本校特色或优势体育项目的省市级单项竞赛,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师生自豪感,要充分体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策略.
(3)积极营造体育外交氛围,鼓励和支持聘请体育界名流名师讲学、积极促成与高水平社会体育团体经常性交流活动、以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广泛与名优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体育联谊活动等.
3.3 提高师生体育文化自觉和增强体育文化自信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内涵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6].新建本科院校的师生作为建设体育文化的主体,应该做到体育文化自觉和自信.具体策略包括:
(1)校领导带头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如:为大型体育活动祝词、带头参加健身运动、或体育比赛等,鼓励师生同场竞技,允许各类单项体育比赛师生均可报名参加,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校园体育文化景象.
(2)尽可能多组织男女不限、老少皆宜,师生都能参与的大型健身文化活动,如:健身跑、太极拳等,做到不歧视、不排斥,尤其不忽视弱势群体,鼓励广泛参与,积极表彰先进的体育文化活动.
(3)倡导体育互助、帮扶活动,鼓励人人参与体育,支持开展对健康向上的趣味体育文化活动,将体育融入整个校园生活,使体育真正成为师生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4)开展懂体育讲文化活动,在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中,鼓励附带着组织与体育项目有关的海报设计、知识抢答、体育字谜等文化活动,传递正确的体育礼仪礼节,增强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需要优质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助于师生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身稳定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并转化成一种人文素质,而良好的人文素质会积极影响人才培养与发展质量.同时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同样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沉淀,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建设,才能形成丰富扎实的内涵文化.总而言之,面对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各种体育文化都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不断碰撞中融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师生理应自觉、自信地参与到体育文化之中,以实际行动做时代的主人.
〔1〕谭红,陈中林.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02-104.
〔2〕王圣,杨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整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68-70.
〔3〕李益众.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转型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0-5-20(3).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l.127.
〔5〕刘淇.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N].北京日报,2010-10-16(1).
〔6〕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1-6.
G50
A
:1673-260X(2013)01-0131-03
2010年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课题(gm2010076);2011广东培正学院一般项目课题(12pzxmyb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