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师的教育意识与能力
——学前儿童指导

2013-04-02 04:55李方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同伴幼儿教师情绪

李方芹

(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论幼儿教师的教育意识与能力
——学前儿童指导

李方芹

(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幼儿教师具有学前儿童指导意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学前儿童指导方法,对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前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社会能力的提高和积极情绪情感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幼儿教师适宜、有效的指导.本文主要从学前儿童行为指导、学前儿童社会能力指导和学前儿童情感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幼儿教师;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学前儿童;儿童指导

幼儿教师教育意识与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育理论知识的丰富、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且也体现在能否有效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学前儿童指导方法.帮助幼儿教师发展学前儿童指导意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学前儿童指导方法,对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前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社会能力的提高、积极情绪情感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方法的促进等都离不开幼儿教师适宜、有效的指导.本文主要从学前儿童的行为指导、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指导和学前儿童的情感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学前儿童行为指导

在对学前儿童的各项指导中,行为指导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学前儿童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集体教育教学与活动秩序,不能有效调控自己的消极行为,那么,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

1.1 行为指导的重要性

行为指导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而且在学前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中,在学习与社会性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 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学前儿童学习、交往、生活等多方面活动的基础.没有行为规范,不仅学前儿童的生活会变得杂乱无章,学习会混乱无序,而且他们在同伴交往中也可能会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因此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是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而且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日常活动也都离不开行为规范的指导与调控.

1.1.2 改善学前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

由于父母、家人不适宜的教养方式,学前儿童可能会形成一些消极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问题,如在游戏中抢夺其他孩子玩具或对他人进行身体、言语的侵犯行为.而这些行为问题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自然消失的,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指导,帮助其矫正行为问题.

1.1.3 良好的行为有助于学前儿童未来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

如果学前儿童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会感到不适应.因此,行为指导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当前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有助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积极情绪情感状态、较强社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健康发展.

1.2 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方法

促进与发展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意识与能力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教师认识与掌握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1.2.1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前儿童形成与发展积极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幼儿教师为了引导学前儿童建立某种积极的行为而让其在角色剧情景中扮演一个具有该积极行为的角色,从而帮助学前儿童逐渐习得良好的行为,如通过“娃娃家”的游戏,可以使学前儿童理解与掌握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角色及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教师既要直接指导儿童如何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也应给以榜样示范,还应对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予以支持、强化.

1.2.2 通过行为调控促进与发展学前儿童积极的行为

行为调控是一种指导学前儿童行为的有效方法,也是与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教导、要求、强化等密不可分的.但在运用行为调控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于行为发生问题和行为表现良好的学前儿童应一视同仁,都给以必要的干预矫正.通常教师总是关注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而对行为表现良好的儿童较为忽视,不能给以鼓励、支持与强化.二是在运用行为调控时要充分发挥学前儿童同伴群体的影响力.在同伴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儿童如果表现出消极行为时,其他儿童通常也会去模仿.

1.2.3 通过游戏治疗帮助学前儿童矫正消极的行为

游戏治疗法的目的是幼儿教师通过创设自由的游戏情景,并运用教导、强化、消退、惩罚等方法使儿童逐渐了解符合规范的行为,习得、建立正确的行为并矫正消极的行为.在游戏情景中,教师指导儿童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了解、理解他人的兴趣与需要,如在做出攻击性行为前,要考虑到对他人可能会造成的伤害.游戏治疗法是一种儿童行为指导,特别是矫正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角色扮演法、行为调控法和游戏治疗法是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重要方法,而这些方法都离不开教导、榜样、强化、干预和利用同伴的影响等基本方法与技术.

2 学前儿童社会能力指导

社会能力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活与学习的质量,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预测学前儿童将来的人际关系、情绪情感调控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因此,社会能力指导在学前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1 社会能力的价值

2.1.1 社会能力有助于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许多研究指出,在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中,社会能力处于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在团体中的社会地位.如具有较强社会交往技巧的儿童,能与不同的伙伴互动;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儿童,往往在同伴中倍受欢迎.相反,社会交往能力较弱、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的儿童,则往往在同伴中处于不受欢迎的地位.因此,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使之处于受同伴欢迎的地位,为更多的同伴所接纳.

2.1.2 社会能力有助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

研究表明,社会适应能力与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高度的正相关.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合作、友好、乐于助人的儿童通常具有较高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并且心情愉快、活泼、开朗.

2.1.3 社会能力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

传统教育认为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个体式”的,即单个个体的、独立的学习过程,而在现代教育中,学前儿童的学习不只是“孤独”的、“个体式”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等都是重要的学习形式与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互相研讨、交流、对话,这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了解同伴对于某个问题的想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的风格与特点,同伴对自己学习、操作过程的评价与反馈,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学前儿童对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兴趣,促进其活动过程中灵感的迸发,进而学习同伴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学前儿童社会能力指导的方法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社会能力指导的意识,而且需要掌握有效的社会能力指导的方法.

2.2.1 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理解能力指导旨在引导、帮助学前儿童正确感知、判断、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并能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理解能力指导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一是引导学前儿童关注他人的情感,这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为,社会能力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而社会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共同活动,如果儿童不能注意同伴的需要而只顾按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活动,那么同伴间就可能发生争执与冲突.无论是社交能力,如协商、对话、交流,还是亲社会能力,如助人、关爱、抚慰、分享、谦让等行为,都需要学前儿童能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要.二是指导学前儿童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如攻击性强的儿童常把同伴的过失行为理解为故意的行为,因而对同伴做出攻击性反应,因此,幼儿教师应帮助儿童从积极角度理解同伴的行为.

2.2.2 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指导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应帮助学前儿童清楚地描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需要和想法;第二,幼儿教师应对学前儿童的角色扮演给予指导.角色扮演指导是幼儿教师帮助、引导儿童通过在角色游戏、角色情景剧中扮演人物形象而体验、理解、感悟人物当时的心情,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消解自我中心化.因此,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角色扮演的指导将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3 学前儿童情感教育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情绪情感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并为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提供动力基础.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紧张、恐惧、忧郁和烦恼等往往使学前儿童处于压力之中,从而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影响到同伴交往的质量.然而,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成人特别是幼儿教师有意识、精心的培养与指导.因此,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助于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识别能力的形成,并能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学习与社会性发展.

3.1.1 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形成,如愉快、兴奋、乐趣、自豪感等,这能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与需要,推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进而促进其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情感教育使学前儿童处于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之中,这为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心理条件,并有助于激发其认知的需要与动机.二是情绪识别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事实上,情绪识别本身就是学前儿童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

3.1.2 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情感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基础,它能激发、维持和调控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移情是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其次,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再次,情感教育有助于矫正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3.2 学前儿童情感教育的方法

情感教育有多种方法,以下三种方法是学前儿童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3.2.1 对学前儿童的情绪做出积极反应

为了使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幼儿教师需要对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反应必须是适宜的、积极的、有效的.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情绪的积极反应,既为学前儿童树立了良好的与他人交往的示范榜样,同时也是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积极的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幼儿教师在给予学前儿童回应之前要仔细观察儿童,特别要注意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姿势、声音语调.其次,幼儿教师应对学前儿童展现的多种情感保持敏感.当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多种多样的情绪给予关注并回应时,他们会形成对于多种情绪的理解.再次,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经常在学前儿童面前使用能表达情绪情感的各种词语,如今天的天气真好,我的心情也很愉快;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很好,老师非常高兴等等.

3.2.2 指导学前儿童提高有关情绪的言语表达与识别能力

很多情况下,学前儿童之间的冲突往往是他不能将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传递给同伴,也就不能让他人知道自己此时的心情与想法.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指导学前儿童提高关于情绪的言语表达能力.幼儿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亲身示范,即幼儿教师在与学前儿童谈话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谈论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学前儿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就为学前儿童表达情绪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二是使学前儿童明白情绪表达的必要性,即让学前儿童知道如果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能正确地向同伴表达,那么同伴就不一定明白.因此,幼儿教师的指导方法是告诉学前儿童只有将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用言语准确地传递、告诉同伴,同伴才会知道.三是提示学前儿童关于他人情感反应的线索.学前儿童常常难以识别和理解他人此时的情感反应,幼儿教师为他们提供他人情感反应的线索有助于学前儿童情感识别能力的提高.四是帮助学前儿童注意他人情感反应的情景线索,由于人们特定的情感反应往往是与一些特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特定的情景如何激发某种情绪的产生.通过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学前儿童有关情绪的表达能力和识别能力就会增强.

3.2.3 指导学前儿童发展情绪调控能力

学前儿童每天都有可能面对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整天闷闷不乐或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这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也影响到同伴交往,甚至还影响到他们的整个心境.因此,幼儿教师应指导学前儿童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地应对消极情绪,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指导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既认可学前儿童的消极情绪,同时又要阻止其破坏性行为.二是为学前儿童提供情感宣泄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与宣泄自己的情绪.三是为学前儿童提供他人有效运用情绪调控的方法.四是教学前儿童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他们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步社民.幼儿园教师成长论[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

〔3〕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4〕田丽.关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2(8).

〔5〕丁海东.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D].中国学前教育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0.

〔6〕王银玲.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及其对教师职后教育的启示[D].中国学前教育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0.

G658

A

1673-260X(2013)06-0263-03

猜你喜欢
同伴幼儿教师情绪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