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范畴审视学校体育

2013-04-02 04:55邓莉萍毕卓戴美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兽性人性体质

邓莉萍,毕卓,戴美英

(湖南工学院体育部,湖南衡阳421008)

三对范畴审视学校体育

邓莉萍,毕卓,戴美英

(湖南工学院体育部,湖南衡阳421008)

本文从人本哲学的视角探讨学校体育的本质,分别阐述了学校体育中的人性与兽性,制度与自由,野蛮与文明通过这样的三对范畴去认识学校体育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理念.

范畴;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1 人性与兽性

马克思曾说道:“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但“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从中可以看出,人不仅仅是物,而且要高于物,考古学家发现,人类是从猿类进化来的,经过几千几万年的演化,逐渐形成目前的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都要遵守,“物竞天折,适者生存”的自然定律,为此,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学习、创造各种生存技术和发明各种工具,慢慢人的思维逐渐开化,有了生产劳动,有了情感,人逐渐脱离了兽,逐渐有了人性,掩盖了“兽性”,劳动技术的提高,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剩余食物,便出现了战争,这样人类又进一步发展了进化时期的猎杀技术,并产生了各种战术,直到火药用于战争,冷兵器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与对连年战乱的疲乏,终究使人类走向和平,但是人类之间的竞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转变了竞争的形式,文化竞争,科技竞争,体育竞争,越演越烈,以前,文化的封闭,科技的落后,身体的羸弱,一度使中国背负东亚病夫的巨大屈辱,中国也在努力寻找一条振兴国民的体育之路,“举国体制”的提出,使中国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历年来中国逐渐进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

然而发展的背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金牌数量的增多背后,却是国民体质不断下降,通过近几年我国几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一直都在不断滑坡,肥胖、视力以及肺活量等体能素质的持续下降.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仅中学生的近视率就超过了50%,而高中学生的近视率更是达到了76%,大学阶段更为险峻达到了83%,变化趋势触目惊心.与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的溺爱,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习负担的加重等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及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很多学生出现胆小、懦弱、说谎、逃避等行为.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就话在现在任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来看,发展学生的体质,完善学生的性格,是学校体育的当务之急.

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继承马克思的理论,认为人是有双重生命的,是“种生命”和“类生命”的统一.种生命是被给予的自然生命,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是个体存在的先决条件和人的最先前提的规定同时又是对人的一种限制和制约,是类生命的前提和基础,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本能生命、自然生命、物质生命和自在生命.类生命是“自我创生的自为生命,”为人所独有,是对种生命的超越和否定.主要表现为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文化生命、智慧生命等等.由此看来体育运动是人类种生命向类生命发展的中介,学校体育是学生完善种生命,发展类生命的重要手段.从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来看,“人性”的衰落,需要引起“兽性”的回归,当然这里的“兽性”并不是人性的倒退,主要是指,坚强,勇敢、无畏,等等,这是目前的学校体育体制需要高度重视起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审视体育体制自身的合理性.

2 制度与自由

关于制度与自由的论述,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并且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作为其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根据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由于人在生物构造上的未完成所导致的人的生存方式的非确定性,使得自由成为人的生存方式所独有的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繁荣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关于作为价值形态的自由,古典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家们在其关于自然状态的学说中也有所论述.比如洛克的“自然自由”,卢梭的“天然自由”以及霍布斯的“非社会自由”,这种自由属于“天赋人权”,是每个人生来具有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享有的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然自由并不是无限延伸的,在人类不同的发展时期,都要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制约.

马克思曾说过:“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对于社会而言,制度对自由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1].制度与自由之间固然存在一种张力,但制度又是自由得以实现的机制,制度可以通过一系列条件为人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一定的保障,它告诉人能够和可以去做什么,不能和禁止去做什么,制度作为一种规则,现实地影响、制约、塑造着主体的行动.不仅如此,制度还为主体提供了其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制度是通过限制去界定自由的,把自由限制在规定的空间内,以这种限制为前提.这里面包含这样两层含义:一是自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即一种相对自由或具体自由;二是超出规定范围的自由,制度予以限制.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限制与自由得到了统一,不仅如此,制度还往往对主体自由发挥着保障作用.它不但可以通过限制某种自由去扩展他种自由,通过限制一些人的自由去扩展另一些人的自由,而且还可以通过限制一个人某方面的自由去实现和保障另方面的自由.没有制度限制的自由会产生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意义上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当然,制度在保障主体的自由的同时,也会对主体产生压抑.因为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协调,它可能是平衡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平衡、不协调的.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的“规则和秩序,正好是一种生产方式的社会固定的形式,因而是它相对地摆脱了单纯偶然性和单纯任意性的形式”[2].“在生产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停滞状态中,一种生产方式所以能够取得这个形式,只是由于它本身的反复的再产生.如果一种生产方式持续一个时期,那么,它就会作为习惯和传统固定下来,最后被作为明文的法律加以神圣化”[3]在此,秩序对主体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是自由的条件,另一方面秩序所具有的内在的固定化倾向有可能导致对自由的压抑.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课程有一定的课堂常规,各运动项目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体育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充分自由的前提下,达到身心放松、愉悦的过程,是学生自由“游戏”的过程,是强身健体的过程,规则应该是保证学生自由的“规则”,而不应该是遏制自由的“规则”,哲学家说体育运动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它在自由与规则规范的身体文化范围内,合理合法的释放着人的自然生命中的动物性、攻击性、情绪性,以一种强烈而集中地动,来宣泄他,和缓它.只有正确认识到自由与规则的哲学关系,才能促使学校体育有一定的“灵性”,我国的体育教师及学校领导,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制度、规则与学生体育锻炼的关系,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才是最终目的[4].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基本上存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即“无政府主义状态”,制度与自由的完全失衡,表现出自由的完全被压抑状态.

3 野蛮与文明

人类社会起源于野蛮,野蛮大部分时候与原始、自然同义.但人类社会一直处于“去野蛮”的过程中,并不断向文明的方向发展.正因如此,在一般人看来野蛮一直被当作贬义词,野蛮被看作是与文明分离的,是根本对立的.

事实上兽性是人性回避不了的一部分.从希腊文明起,对人的理解就是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人类.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5]早在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就指出:“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其他或仅得兽性,或独尊人性,而兽性全失,是皆堕落衰弱之民也”.这些论述提示人们,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就不能只重一“性”而忽略另一“性”,应该是“人性”与“兽性”同时重视,等量发展.袁振国认为“人性当中具有动物性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需为此感到羞愧.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保持动物原始动力的冲动,而又不纳入文明的轨道.[6]”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一个最著名的口号性的话语就是“野蛮其体魄”.他将“兽性”改造成了“野蛮”,并痛斥中国传统教育之严重弊端:“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指出“令人则多偏于智”,“详德智而略于体”的教育,从而造成许多“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的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如处子,畏寒怯热,柔弱如病夫的文弱书生.毛泽东的这些阐述是对旧教育中轻视体育,重文轻武教育思想的挑战和反叛.

应该说“文明”与“野蛮”是相对而言的,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原始动力的冲动缺乏了,野蛮离人类越来越远,相反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水平,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发达国家和地方“文明病”和“懒动症”都在增加,很多新的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早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胖子”、“豆芽菜”随处可见,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生活不规律,饮食习惯不合理,更重要的是身体锻炼严重不足.

体育的初始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它以自己的身体与野兽搏斗,以自己的身体与自然对抗.野蛮也是一种精神,是个性解放与自信的表现,它拒绝一切温柔和软弱的影响.勇猛、顽强、强悍、果断、敢于冒险的精神是野蛮的特征所在,也是体育本质核心所在.任何激动人心的体育活动,都具有相当程度上原始的奔放,自由、无拘无束的特征.“体育是有力量的运动,温文尔雅的活动代替不了体育[7].”文明需要野蛮,体育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更需要彰显其野蛮的特征,我们提倡野蛮的形式,文明的本质.我们要实现的箴言是“四肢发达,头脑发达”“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学校体育的本质,本来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健康美丽的体魄,最近几年的国民体质健康检查,给我国学校体育一记重拳,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体质的下降,加上社会其他原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问题,即未成年犯罪率却逐年攀高,这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平添了很大的困扰.体育作为学校四育之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运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不同的运动项目,发泄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品行,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精神文明,体魄强健.

4 小结

本文对哲学中几个范畴的浅认识,来审视我国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以求能够达到,对学体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正确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只有真正找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我本人认为,在学校体育中,我们要时刻紧记,我们培养的是“人”是人就有情感、有思想、有意识,有各种人赋予“人”的权利,只有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学校体育才能真正办好.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85.

〔2〕〔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9,894.

〔4〕施韦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

〔5〕刘阳.中国学生体质调查之二——学生体质下降孰之过[EB/OL].新华网.http://news.tom.com.20060-04-2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4,86.

G807

A

1673-260X(2013)06-0162-02

猜你喜欢
兽性人性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The Beasts Within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性的偏见地图
愿你时刻向往并拥抱对人性的希望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