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金,黄铭珊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也是高校的构成主体,其在维护高校和谐与稳定中作用显著。[1]努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体现教育公正公平、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2]《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于2007年5月由国务院颁布,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笔者所在学院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系列资助文件精神,制定了相应的资助办法,有了较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勤”的贫困学生资助帮扶体系。本文通过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讨论如何采取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物质和精神资助,更好的利用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更好地地维护高校的稳定和谐,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从2011年起,我们逐步加强了贫困学生基础数据库的管理并逐步完善。2012年针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发放了2000份资助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6%。调查问卷内容包含贫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学习、心理、生活情况等方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我院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更进一步公正、公平、公开的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问卷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6%的学生学费全部来自家庭收入(父母、兄弟姐妹收入),1%的学生学费全部来自学生勤工俭学收入,1%的学生学费全部来自生源地助学贷款,22%的学生学费部分来自家庭收入,部分来自贷款或亲戚朋友、社会援助。这个调查结果和学院贫困学生的比例是比较相符的。近两年学院贫困学生的数据和比例如下:2011学年,高职学生总数为4034名,贫困学生约830名,占总数的20.5%。2012学年,高职学生总数为4910名,贫困学生约1030名,占总数的21%。
调查对象中个人月生活费用低于100元者占极少数(占3%),25%的学生月生活费在100至400元之间,72%的学生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上。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中48%用于食品支出,18%用于穿着支出,25%用于学习支出(书籍、考证等),5%用于娱乐支出,4%用于交通支出。这表明大部分的贫困生能够勤俭节约,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少数贫困生会上网吧、逛街,学生购买服装、化妆品等多以实用为目的。
高职院校贫困生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亦属于高职院校中的弱势群体,更多地存在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学业难以完成、就业面临窘境等问题,贫困生心理健康与否问题已成为制约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障碍,也是造成高职院校不稳定的因素。[3]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贫困学生深知生活的艰辛,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73%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能较为客观的看待家庭经济困难,认为贫困是一种财富,是鞭策自己上进的动力,年轻的磨难有利于自己的成才;70%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表示会主动向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寻求帮助,并能正确对待受助;85%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义务服务,其中90%的贫困生已参与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但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27%的学生对受资助感觉自卑:16%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认为贫困是一种灾难或耻辱,8%的受调查贫困学生会怨天尤人,还有3%的学生认为贫困低人一等有辍学的打算。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贫困学生认为诚信对自己来讲至关重要。92%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表示毕业后会按贷款协议准时还款;5%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表示毕业后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济有困难,可能不会按贷款协议准时还款,但会事先告知贷款银行;3%的受调查贫困学生表示毕业后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济有困难,可能不会按贷款协议准时还款,且不会事先告知贷款银行。少数贫困生有迟到、旷课现象,违纪受处分的贫困生不到1%,整体上看学院贫困学生的信用状况是良好的。
96%的贫困学生有参加勤工助学的强烈愿望,但只有15%的贫困学生经过激烈竞争能获得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的贫困学生可获得学校资助中心提供的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贫困学生普遍反映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满足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学院能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同时受调查贫困学生还提出受家庭成长环境限制,他们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弱,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能吃苦,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成长适应的环境,允许他们学习上岗。
学院资助中心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得贫困生的相关数据,不能做到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学生的资助并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
如学生染发,可能是因为有较多的白头发;如拥有一二件由亲戚朋友赠送的高档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不应直接排除在贫困生之外。应在调查清楚情况后再下结论。
贫困学生大多比较敏感,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学院在为贫困学生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应注重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帮扶、辅导力度。
学院目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佳。“注重单向的理论灌输,缺少灵活性和互动性,忽视了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情感沟通的作用,这种说教式和封闭式的德育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减弱了感恩教育的效力。”[4]
仅有少数贫困生能获得勤工俭学岗位,无法满足大多数贫困生的需求。
学院应从新生入学时就对贫困生进行建档,在学院内部形成一套网络体系,建立多个观测点,比如,学生的校园一卡通消费情况、手机消费情况、学习成绩、综合表现情况、学籍变化等,学院可以通过观察相关的观测点,及时获得贫困生的相关数据,并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贫困学生个人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得我们能够及时较为准确的把握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像学习情况、家庭贫困状况、诚信状况,有无违纪行为。我院贫困学生个人档案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延伸到学生毕业后五年。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有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与贷款银行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我们为银行提供毕业贫困学生的联系方式,使银行能够联系上每位贷款的贫困学生。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忙于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可能因一时疏忽而忘记按时返款。我们请银行为我们提供没有按贷款协议及时还款,有诚信危机可能的学生名单。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名单逐一与学生联系,提醒其按时返款,避免“信用污点”,造成损失。二是密切校友联系,为贫困学生的成长提供动力支持。“万事开头难”贫困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在成长道路上可能会遇到更多的磨难。身处困境的此刻,来自母校的关心,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电话,都会给他们带来鼓舞和力量。我们认为,我院贫困学生个人档案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调查发现,有约2%的贫困生是“双困生”。所谓“双困生”是指不但经济困难而且思想匮乏的贫困学生。通过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及时把握贫困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分析贫困生出现的思想波动和行为偏差,引导和帮助贫困学生解决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之中,对贫困学生进行道德和思想的渗透与熏陶,逐渐培养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坚定贫困学生的理想信念。
尽管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仍有27%的贫困学生存在自卑、抱怨、受挫感等心理问题或倾向。学院非常重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一直在探索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贫困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我们将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帮扶力度,在贫困学生中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特别是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维护好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学者认为当前高等学校诚信教育存在着如下的弊端,“在诚信教育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培养,把道德认知简单地等同于道德行为,导致诚信教育知与行的分离。”[5]“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6]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助学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培养贫困学生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和学生的个人信用观念。“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如校园广播、报刊和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的舆论导向作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围绕知恩、感恩开展班会交流、辩论赛、征文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引导贫困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学会体谅人,要求每位贫困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即每一学期说一句感谢的话、写一封感谢信、做一件感谢的事。学院遵循育人规律,给予贫困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之中最终实现育人和成才的目标。
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毕业之后他们还要面临还贷、还债,家庭生活的压力等等,这就需要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得到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真正做到自力更生。因此,对贫困学生的自强教育非常重要。校企合作共同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通过在企业勤工助学期间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让贫困学生真正认识学院、社会所做的努力,让他们珍惜实习、学习的机会。受中国教育电视台“助跑80后”节目的启发,学院搭建了一个成功人士与在校贫困学生的交流互动平台,定期邀请医药企业家、优秀校友到学校与寒门学子互动、分享成长经历,为贫困学生成长助跑,引导他们积极对待人生,奋发图强,实现人生目标。学院还积极拓宽学生资助渠道,动员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在学院设立相应的奖助基金,鼓励那些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让贫困学生增强信心。截至2012年,先后有福建惠好四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州康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学院设立了惠好奖学金、迪瑞奖励金、康恒奖励金,共资助贫困学生31名,金额10.5万元。福建省卫生厅直属单位团委近20年来共资助学院贫困生430余人,约25万元。福州市政协委员李靖先生捐赠资金在学院设立了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奖、助学金,每学年将奖、助学金基金中3~5万元用于参加各级护理技能比赛获奖的学生、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及就业奖励。
[1]陈彩英,林彬,吴艳华.广州中医药大学贫困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286-1287.
[2]杨晓慧.高职院校贫困生“双线资助”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08(4):20-23.
[3]李福宝,丁桂兰.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浅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2):17-18.
[4]徐广 屏.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65-68.
[5]除鑫.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5-128.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