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
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与效应分析
黄晶晶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逐渐走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项目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不仅丰富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而且以独特的体验式教学颠覆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师生关系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选取五个拓展项目为案例,并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效应分析,为更好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效应
高校体育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滑冰、游泳等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价值早已在实践中得以验证.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课程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师生关系、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项目之前,应该首先明确其价值所在,然后通过实践、考察实际效果,体现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项目确实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够在教学中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
1.1 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拓展训练进入校园课堂教学是从北京的高校开始,北京大学最早开设了以“体育综合素质训练”为名的拓展训练课,清华大学率先将体验式培训引入MBA和EMBA的教学中.到后来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相继开设了拓展训练课程.拓展训练是现代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以人格完善为目的,以心理挑战为重点,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的要求.
1.2 拓展训练的性质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多在室外的自然环境中实施,也可以在人工模拟的场地中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拓展训练在学校等场所里开展.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受训者认识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可以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会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1.3 拓展训练的功能
在拓展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和战胜实际困难,以实现提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坚强意志、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进集体凝聚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个体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目标.本研究认为拓展训练通常指在自然地域模拟探险活动和人工场地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
根据操作简单,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危险性相对较低,符合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原则;选取了盲人方阵、信任百步走、信任背摔、赛跑、过电网五个代表性拓展项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1 盲人方阵
每个学生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然后反方向转3圈,再向前走五步.然后老师将一捆缠绕在一起的绳子放在方圆五米以内的地方,要求团队在30分钟内找到这段绳子,将绳子组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所有学生相对平均地分布在四条边上,项目没有完成之前任何人不能摘下眼罩.
2.2 信任百步走
让学生们两人一组,给每对发一个眼罩,而后让其中一位学生戴上眼罩,在另外一位学生的语言指导下从教室出门到外面行走一圈回来,而后对换角色进行体验.
2.3 信任背摔
背摔学生双手交叉十指交叉反握胸前,绑上手带,呈立正姿势,低头、挺胸、大声喊:“我是某某某,你们准备好了吗?”并听到“准备好了,请首长放心,一、二、三”的回答后,笔直向后倒.全体学生面对面站好在垫子两边,彼此右脚相抵,内膝相贴,双手掌心朝上,交叉架在对方的肩窝,头侧向背摔学生并后仰,目光关注着背摔者的后背,双臂用力.接到背摔学生后,应先放脚,身体扶正,解开绑手带.
2.4 赛跑
每个队都面朝同一方向,一路纵队站好,所有学生都抬起右脚(第一个学生除外),每个学生都用右手抬起后面学生的大腿,这样整个队都连起来,所有学生一起向前跳跃行进,先通过终点的队获胜,中途脱手算作失败.
2.5 过电网
要求全体学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触网的情况下,从网的一侧分别通过网洞.每个网洞只能通过一次,通过时,任何学生的任何部位碰到电网,这名碰网学生将被退回,这个网洞作废.
在教学中,这五个项目的完成主要依靠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项目的选取符合教育性原则;在选取的五个项目中,信任背摔、信任百步走可以考察队员间的信任感,信任背摔、赛跑可以考察队员的意志品质,过电网、盲人方阵可以考察队员的适应性;而过电网和赛跑都要求有较强的力量和耐力,实施过程中对这两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因此,项目的选取符合健身性原则.
3.1 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社会适应性是指人在生活中对各种社会状态与秩序的适应态度、适应感受以及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性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公民为目的.现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领域中竞争的不断升级,来自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导致了明显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也体现在高校校园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惑、压抑,对未来的就业状况感到希望渺茫;在生活上,自卑心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人际关系方面,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又不善与人沟通;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表现出怯懦、退缩,甚至有学生因学习生活不适而感到苦恼,陷入痛苦的心境中不能自拔,更有甚者选择了不归路.鉴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健康干预,这种健康干预不仅要依靠心理辅导,而且还要更多地依靠体育锻炼来进行.
3.2 拓展训练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意志品质首先包括自觉性即人对行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既定目的的品质.独立自主,遵守纪律,执行准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胜不骄,败不馁,排除诱惑,抗拒干扰等,都是自觉性的具体表现;其次,意志品质包括果断性即人在选择目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过程中善于辨明是非真伪,抓住机会,迅速而坚决地进行决断,或及时调整决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的品质;再次,意志品质包括坚持性即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品质.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是意志坚持性的表现.最后,意志品质包括自制力,即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品质.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驱使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二是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愿望.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
3.3 拓展训练对学生信任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可以参与的领域逐渐增多,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人有的时候宁可在虚拟的世界中倾吐心声,也不愿意对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交流的缺乏引发信任的缺失.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没有起码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相处与交往的一个前提,充满了猜疑和不信任,社会将变得很可怕.校园里,应该是同窗情深,相互信任,但事实也不尽如此,有时同学间为了评优、就业等问题也会相互猜疑,互相攻击,使同学间的信任遭到严峻的考验.经常参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集体性活动能够增强学生间的信任感.
3.4 拓展训练对独生子女学生的影响
在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由于学生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同龄人相互交流,尽管有些时候可以和父母进行沟通,但多数学生通常会选择把秘密留在自己的心里.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多数独生子女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原则,通常对他人缺少信任感.拓展训练中经常被各种困难刺激,使学生对困难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不至于感到突然和无助,不至于无法应对和作出过激的行为.团结协作使得学生之间有充分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在交流和接触中学生之间产生充分的信任,集体的力量使学生更加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建立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这一意义上讲,拓展训练对独生子女学生的影响会更为深刻.
3.5 拓展训练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文科类学生性格更加趋向于外向,思维活跃并且善于交流,较容易转变思路,适应能力较强;而理科类学生多善于思考,不善于言谈,思维模式较为固定,不善于在短时间内自我改变.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是遇到困难,必须快速进行分析,果断作出反应,这对理科类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
4.1 结论
4.1.1 传统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拓展训练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影响显著,收到良好的效果.
4.1.2 传统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间信任感、个人意志品质的效果不明显,拓展训练对增强学生间信任感的影响显著.
4.1.3 对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拓展训练促使当代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意志品质以及同学、师生信任感方面.
4.2 建议
4.2.1 公共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比如体育专业院校可以开设拓展训练为选修课程,普通高校可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一些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
4.2.2 拓展训练对场地要求不高,但需要有专门的场地设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专门的拓展训练场地.
4.2.3 加强大学生间的交流,可利用共同参加拓展训练的机会进行互动,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为走出社会工作的适应性提供宝贵的经验.
〔1〕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
〔2〕李忠俊.我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3〕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张剑峰,高绪秀.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研,2010(3).
〔5〕吴强.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9(1).
G807
A
1673-260X(2013)12-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