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东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耀州窑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北方著名窑场,是古代民间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五代至清初时隶属耀州,习惯上称之为耀州窑。耀州窑的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始烧于唐代,前后有八百多年的烧造历史。宋代耀州窑陶瓷以其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装饰内容、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并影响了北方各窑场。它是宋代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也是宋代工艺技术水平和社会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
本文从美学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对耀州窑宋代的陶瓷装饰和造型做一些探讨与分析。
耀州窑早在盛唐时就开始了青瓷的创烧,但这一时期工艺不是十分成熟。后来学习了越窑施釉工艺,烧造水平得到了提高,中唐初期的产品已赶上和超过了当时的婺、岳、寿、洪等青瓷名窑。晚唐时期呈现青绿釉色的精美青瓷烧造数量日增,奠定了其成为北方青瓷代表的基础。不足之处是器胎含铁量高呈铁灰色,青釉的釉层薄,玻璃质感强而温润的玉质感不够。到了五代,该窑烧造的青瓷出现了黑、白两种胎体。黑胎器的青釉呈湖绿、湖蓝、深兰、天青色调。白胎器的青釉多是淡青、淡天青、粉青几种色调,少数为湖青和湖绿色。两种胎的青釉,质地都很精细,釉层均匀,透明度适中,具有较好的玉质温润性,与其后的宋代相比,则又具有釉色色调丰富多样而欠稳定性的特点。入宋以后,该窑的青瓷经过工艺变革和探索之后,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宋耀瓷的青釉,质地精细纯净,透明度适中,色调是一种稳定的橄榄青色,具有 “其色温温”、“精比琢玉”的美感。这种橄榄青色,与唐五代的越窑秘色很相似,因而在宋代曾有秘色之称。这种类似越窑秘色的耀窑秘色瓷的成功烧制,对耀州窑系中其他窑场的烧瓷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也是耀州窑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代是耀州窑陶瓷制作的鼎盛时期,制作的产品有粗、精之分。精者是指精细的刻花青瓷。而粗者多是指大众生活用瓷。这一时期的产品器物种类繁多、形制丰富,而且用途广泛、造型精美,凡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器物种类,在该窑的产品中应有尽有,一个窑场可以生产出如此众多的器物种类,在宋代的其他瓷窑中实属罕见。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耀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既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又具有自身特性。另符合劳动人民的生活实用与审美倾向,而呈现在造型挺拔、俏丽,胎体薄巧,釉面丰润,使之轻便,装饰手法严谨的特点,洋溢着生动、细腻、灵秀、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特色,具有华贵而典雅的神韵。
认真地去观察和分析耀州窑的陶瓷造型,会发现耀州窑陶瓷造型非常注重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结合。以常见的圆器和立器为例:圆器中的碗、盏、盘、碟类给人一种造型规整、比例恰当、变化适度、精美多样的美感。譬如碗的造型,陶工们根据其使用场合和功能的不同,创造出了诸多不同的产品造型,如多折碗、葵瓣碗、斗笠碗、荷口碗、折沿碗等。既满足了实用的要求,又具有不俗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出工匠们非凡的创造力。立器以壶为例,宋代的执壶大体承袭了五代,但细直颈变长,圆腹又呈现圆中略见微折的特点,从而既增强了造型的稳定性,又增加了艺术美感。同时,随着壶颈的变长,其壶流亦变为高出口沿的弯曲形长流,进而使审美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其他的各类器物同样具有多姿多样的优美造型,这里不在赞速。
从设计的角度看,耀州窑工匠们根据不同的要求,将青铜器、金银器等不同工艺器物的造型应用于瓷器上,丰富了这一时期耀州窑的陶瓷造型,制作出了大量其他窑口尚未见到的器物。如:柳斗编织造型的温碗;立体雕塑仰首龙头造型的花插;内外双层套盒饰有坐佛造型的盏托;敞口、圆腹、单柄造型的把杯;立狮或卧狮为底座造型的灯盏;饰有镂空网纹和贴花蟠龙纹造型的熏炉;形如战鼓饰有鼓钉纹的围棋盒;三兽足、龙首流、半月提梁上贴塑戏婴纹饰的提梁壶;器内有中空管与口相通、卧狮哺乳流、弓形飞凤提梁造型的倒装壶等等。这些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装饰华丽,制作精美的作品,耀州窑工匠们的智慧凝源其中的倒装壶、公道杯等作品是集赏、用于一体的千古称奇的杰作。
宋代耀州窑装饰手法多样。其中刻花工艺以及与之相近的印花工艺最为突出。刻花工艺出现于北宋初期,北宋中后期达到了发展顶峰。陶瓷刻花需分两步进行;先将刻刀直入器坯中,垂直用刀刻出纹样的主轮廓;然后在已深刻出的主轮廓线的外侧,采用斜刀连续切削以除去花纹主轮廓外的背衬。新的刻花手法保留了剔花工艺的浮雕式立体装饰效果,又避免了剔花减地的费时费工和行刀的呆滞。同时还吸收了划花工艺行刀流畅活泼的优点,使新的刻花手法在行刀时显现出犀利圆活的动感,使每一种纹样都能跃然于一件件耀瓷之上。在完成了两步走的刻花之后,再使用一种篦形工具,在突起的刻花主轮廓内精心刻画出叶脉和花瓣纹理的细部,使所刻纹饰达到一种粗犷与精细、凸起与凹入、大轮廓与小细部的巧妙结合。施釉后在润玉般晶莹的碧绿色下显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层次,具有一种含蓄典雅、诗境无垠的艺术美。
耀州瓷的此种装饰手法被誉为青瓷刻花之冠,达到了宋代刻划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产品在国内和国外的销售市场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市场的需求,促进着生产的发展。到了北宋中期和晚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匠们又发明了印花新工艺。此种工艺是由刻花工艺发展而来,但并非是宋代中期刻花工艺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它的一种发展。新的印花工艺因其有制作简捷、方便、快速的优点,一经问世,就将其发展的重点用在纹样图案的着力构思和设计上。与孕育它诞生的耀窑刻花工艺相比,新的印花工艺在纹样题材、图案种类、构图方式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宋代耀窑的印花青瓷也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这种独特的刻划花、印花工艺,在赢得国内外市场的同时,也影响了很多国内窑场瓷器制作与装饰工艺。
宋耀州窑刻花和印花青瓷之所以能享有盛誉,不仅因为其装饰手法独特,也因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
与同时代其他瓷窑相比,宋耀州窑的刻花和印花纹样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约有二百多种,植物类的有花卉、草木、枝叶、瓜果装饰等;动物类的有瑞兽、珍禽、昆虫、水族等;人物类的有婴戏、侍女、戏剧等;佛教造像类的有飞天、罗汉、力士、供养人等;道教造像类的有鹤驭仙游;以及山石、流云、水波、几何纹样等等。每一大类之中,又有很多小类,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了多种多样的纹样图案。其中有些纹样,如水族中的摩羯、海马,道教造像中的鹤驾仙游等等,均是该窑青瓷纹样中所独有,尚不见于其他窑口。总之,宋耀州窑装饰是以写实为特点,经艺术加工,在犀利洒脱的刻花和印花中,呈现出一种繁茂的生机和真实生动的美感。这些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亦是宋代耀窑青瓷誉名天下的重要条件。
耀州窑陶瓷产品的装饰设计非常强调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二者的兼容,纹饰的安排既美化了产品的造型、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通过完善的装饰手法,达到器型与装饰风格的统一,创造出大量耐人寻味的视觉形象。
耀瓷的纹饰一般采用对称构图。主要形象多安排在器型的肩、腹部或中心位置,内容丰富而完整。如鸳鸯水波莲纹饰,主体两鸳鸯尾部相对而又相互关联,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构图方法。分布在鸳鸯周边的水波、芦苇、莲蓬、莲叶疏密得当,画面整体如同一幅鸳鸯戏游、碧波轻荡、荷花盛开、微风拂芦的夏季美景。装饰满而不繁,严谨又生动。
耀瓷装饰非常讲究线条的粗细与疏密对比,画面中图与地分布均匀、虚实相生,形成和谐统一效果。如三鱼水波纹饰,鱼儿畅游的形态用简洁、粗犷的单线勾勒,生动的水波纹则使用密集的细线刻化,虚虚实实,回味无穷。犹如一首节奏明快的乐曲,产生出运动中相互呼应的韵律。
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耀州窑的纹饰造型是工匠们按照自己的审美需求,对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加工与提炼,创造出的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它既表现了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又溶入了强烈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平面化造型:耀瓷的纹饰布局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平面剪纸式构图方法,不追求形象本身的体积感和深度感,以二度空间的平面化造型来表现立体对象,画面饱满,形象不加重叠,所刻、印纹样造型简练、生动。这种造型方法节省了工序、方便了制作,突出了图案的节奏与美学要求,达到了简练传神的艺术效果。
(2)感情的流露:耀州窑陶工们对生活环境、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们大胆的提取、采集自然元素和生活元素,创作出画面简洁、构思巧妙、造型大方、主题突出的作品,热衷于表现身边的事物,是他们感情的真实流露。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及地域特征,散发出浓郁的民间艺术的泥土芳香。如犀牛望月纹饰,技法上采用大面积的疏密对比,以简洁的笔法刻画出主题,犀牛孤寂、思恋的神情十分传神,隐含着人的精神。辅饰草叶、几何纹案围绕着中心纹样,使得画面主题更为突出。又如戏婴纹,是耀瓷装饰题材中应用广泛、极具情趣的一种纹样。所饰儿童形象个个形态丰满,神态活泼可爱,各式姿态稚气十足、呼之欲出,辅饰彩蝶、花叶,让人感受到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社会环境,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耀州窑装饰艺术集造型、纹饰、工艺、手法等于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动感十足、有张有弛、舒展洒脱的艺术语言。同时,耀州窑注重吸收姊妹艺术的营养,融合陶工们的真实情感,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耀州窑艺术风貌。我们能从其装饰艺术中感受宋代的文化精神气质,同样这种文化精神气质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艺术家应该去研究的课题。
[1]熊寰、熊缪.中国历代陶瓷装饰大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2]孙越芹.中国古代陶瓷[M].深圳:深圳摄影出版社.2003.
[3]冯先铭.中国陶瓷鉴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