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清
【摘要】 高中学习阶段会学习是一个学生的首要能力,会学习的根本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学生应该有更新原有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学生目前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探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案例 兴趣 学习品质
1.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高中学习阶段会学习是一个学生的首要能力,会学习的根本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学生应该有更新原有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应该有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和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自主性却令人堪忧,其现状如下:
案例一:学生王某,在刚到高中时,在填写调查表学习目的一栏时,写上了是为了长年龄,很快,王某就因为打架致同学受伤,因性质恶劣而被学校开除。
案例二:学生张某,初三时因受到数学老师的批评而对数学老师产生憎恶心里,从此便不在学习数学,以致于产生数学学习心里障碍,进入高中后虽然想把数学学好,但虽几经努力,考试却总是一塌糊涂。
案例三:学生李某:原来学习数学时过度依赖计算器,基本数据运算经常出错,尽管进入高中后能弄懂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但考试成绩却总是很差,从而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觉得数学学起来没劲。
案例四:学生党某,因其家长在本地开有一家颇为不小的实体,觉得读书没意思,因而根本就不学习数学。
案例五:学生刘某,学习虽然很认真,苦也没有少下,就是只会做和课本例题相似的类型题,碰到创新型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案例六:学生鲁某,看起来聪明伶俐,机动灵活,但心存侥幸,认为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认真一下就可以了。
以上种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学生无明确的奋斗目标,无自主学习的意识,无责任意识。
1.2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学生的数学基本功较差,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快节奏、高难度。
1.4 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
1.5 学生不会动脑子去观察、对比、分析、思考,总结、提高。
以上只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自主学习,积极向上,孜孜不倦。但这部分自主性不高的学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反思和思考。
2.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来源。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效果越好。怎样才能把兴趣培养成一种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需要,并逐步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2.1.1 以明确的学习目的引导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使学生从心里上产生“我要学”的志向,继而形成要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2.1.2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师的爱护下,学生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会迸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学习动力。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兴致盎然地进行数学学习。案例二中的张同学,正是由于对数学老师的憎恶而产生了厌学数学的情绪,从而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这名同学高二分科分到我班后,通过对这名同学的了解和对她的鼓励、督促,终于使她端正了认识,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数学成绩不断提高,2012年高考数学考了120多分,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2.1.3 课堂上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信,增长学生的兴趣。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重视和加强思维训练, 才能打开人脑思维智慧的大门, 才能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学生的思维规律, 探索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启迪、发展学生思维。通过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 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种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等。
2.4 培养学生的过程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个体、小组、群体的主动参与和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