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硕士研究生的挫折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

2013-04-01 18:35宫秀琪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本科生硕士挫折

宫秀琪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0)

一、挫折与挫折教育概述

所谓挫折,就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因而产生焦虑和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1]。用通俗的话来说,挫折就是碰钉子。当个体在遇到挫折之后,在情绪上通常会出现不安、不稳定或忧虑焦急等状态,同时会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呼吸急促、头晕、冒冷汗、脸色苍白等。这些可能引起的生理反应依据挫折感受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挫折感受越强烈,生理反应就越强烈。挫折产生后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个体心理和行为方面不同的反应[2]。

挫折教育就是采用理性和感性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处理挫折,提高其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以及对各种不利因素的适应力的教育活动[3]。

二、加强硕士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挫折的“无意识”理论为硕士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开展提出了要求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研究中多次涉及有关挫折的问题。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并把人的意识分为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他特别重视“无意识”的作用,认为“本我”代表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代表人最本质的欲望与冲动。“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其机能是感受满足“本我”的需要,但也要接受“超我”的监督,当“自我”不能控制“本我”时,就需要“超我”取代“自我”的职责了。“本我”和“超我”在无意识领域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而这种冲突通常会引起焦虑。焦虑的产生反过来又使得各种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最主要的防卫机制是压抑,它可使“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为挫折。弗洛伊德关于心理防卫机制的观点已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极大地影响了后人对挫折心理的研究。从弗洛伊德的挫折“无意识”理论来看,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这种矛盾在无意识领域是不可调和的,所以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正常的个体,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遭受困难,变得压抑,这就使得挫折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二)从挫折产生的原因来看,主客观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硕士研究生产生挫折感

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又称外在原因或外因。客观原因产生的挫折是指由外界事物或情境阻碍人们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客观原因又分为自然条件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原因两种。所谓自然条件原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体因为一些本身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条件引起的挫折[4]。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高校作为人流密集的地方之一,学生难免会恐慌、担忧,进而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受挫能力下降。一般而言,硕士研究生相比本科生,思想更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对硕士研究生的关注,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更好地挫折教育才能使其在将来扮演的社会角色上取得成功。所谓社会条件原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婚姻、风俗、习惯、宗教、道德、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等人为的原因而引起的挫折[5]。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就成为了时代的主题,社会急剧变化,使人不得不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叹。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作为没有收入的一族,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使其原先的理想受挫。此外,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都出现就业难的情况,就业问题凸显。这就使得硕士研究生在现实的社会中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

2.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又称内部原因或内因。主观原因产生的挫折是指由个体主观原因引起的挫折。主观原因又分为个体生理方面的原因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两种。所谓由个体生理原因引起的挫折是指个体本身因为自己一些身体素质、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个体活动的失败,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而带来的挫折。有些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而导致情绪不稳定,变得郁郁寡欢,进而在各种事情上遇到挫折。所谓心理原因引起的挫折是指因为个体的智力、各方面的能力与知识经验不足,心理发展不健全等,从而无法胜任工作或在工作中遭到失败。在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精神压力问题,据调查显示,硕士研究生感到压力极大的占28.5%,压力很大的占36.5%,有些压力的占30.6%,压力不大的占4.4%,没有压力的为0[6]。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的生活并非常人想象的那么轻松,当进入研究生生活,各种压力就扑面而来:首先,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有很大区别,需要在本科生吸收各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研究。他们被期望在自己的领域能有所创新,有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难度很大,使得他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其次,硕士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已经到了婚育年龄,对于那些还是单身的研究生来说,在学习之余他们不得不考虑个人问题,如果这个阶段错过了,就很有可能跨入“剩男”“剩女”的行列,因此,这方面的困扰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再者,硕士研究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还会因为人际关系不协调而产生挫折,从而导致羞怯与孤独心理,变得焦虑、抑郁。据调查,如今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室接待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心理障碍,致使其学习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针对硕士研究生的这些精神上的压力,挫折教育就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挫折教育

从现阶段硕士研究生的发展状况来看,整体趋势是比较好的,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相比本科生而言有很大进步,更成熟,更缜密。经历了本科生的那种迷茫困惑之后,进入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有所增强,对于一些问题,更多地表现出的是理智的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非感性的判断。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较明确的规划,基本形成了很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但不能忽视的是,硕士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他们所处的特定的年龄特定的环境,又决定了他们比本科生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现在高校的脱产研究生基本上是直接从本科参加考试升学,没有工作经历,没有到社会上去打拼,他们与一些在职研究生不同,相比而言经受的挫折较少,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必须积极地“灌输”挫折教育,使其在直面挫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一)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由三个因素构成: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来说,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7]。因为是否遇到挫折、是否能战胜挫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的认识。所以,硕士研究生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人生在世,困难和挫折不可避免。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更是如此。但是,遭遇挫折也不完全是坏事,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也可能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挫折可以磨砺人才,人才需要挫折的锤炼。能否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是评价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当遇到挫折时,不应当逃避,而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激发斗志,战胜挫折。高校要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将挫折视为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能力,不断进取。

(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个群体进行教育,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整体上来讲具有很大相似性,某些方面可以对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统一教育,但是不同于本科生群体的是,硕士研究生的来源呈现多样化,具有更大的差异性,无论从年龄、社会经历和心理素质来讲,都有很大不同。这其中,一部分是直接从应届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这样的硕士研究生缺乏社会经历,思想较单纯,所受挫折不多,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差;另一部分是在职研究生或者是从工作岗位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的研究生,这一群体相对来说,一般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在经受过各种磨练之后,抗挫折能力相对要强。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统一的教育模式已经过时,针对不同情况的硕士研究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挫折教育,因材施教。对于没有社会经历的硕士研究生来说,要注重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挫折的认识,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对于后一个硕士研究生群体而言,挫折教育则应当相对减弱,在需要时进行恰当的教育即可。当然,在同一群体中针对不同的个体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实践中进行挫折体验,学会自我调节

当一个人在经历挫折后,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失败感、挫败感,进而会产生各种反应方式。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即使是挫折,有消极作用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作用。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其积极作用则是,挫折可以磨练意志,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在挫折中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慰藉,学会通过补偿、升华、文饰、转移等一些心理调节方法来疏泄自己压抑的内心,从而豁然开朗。实践证明,遭受过挫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轻易被挫折压垮。相反,那些生活环境总是很优越的人,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校的硕士研究生,大多都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心理大多脆弱。之所以如此,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所以,在实践中进行挫折体验,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把提高硕士研究生对挫折的理性认识与实际的挫折磨练结合起来。只有真正地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抗挫折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提高其实效性。

四、结语

目前的这一代硕士研究生,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挫折教育就必须纳入其中。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挫折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课题,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更好教育的一个手段,而非目的。挫折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挫折磨练硕士研究生意志,加强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此外,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又要注意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抗挫折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不能只是简单地单方向的灌输,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道路上,挫折不可避免,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去面对挫折,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1]邹海燕,柳礼泉,张君.社会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7.

[2]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1.

[3]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陈小霞.试论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5):74-76.

[5]邱梅生.新时期研究生挫折教育略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5(06):95-98.

[6]杨占山,姚俊.挫折教育——一个新的德育课题[J].教育科学,1995(02):20-21.

[7]韩勇.硕士生精神压力的维度及其与个体背景和自我评估的关系[J].青年研究,2006(01):45-49.

猜你喜欢
本科生硕士挫折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生活需要挫折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