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甜 王德海
(山东大学商学院,威海264209;人行沂南县支行,沂南276300)
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能动性研究
——以沂南县养鸭业为例
■ 王 甜 王德海
(山东大学商学院,威海264209;人行沂南县支行,沂南276300)
以山东省沂南县肉鸭养殖加工业为例,分析了金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功能、作用,在剖析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目前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并结合辖区实际,探索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农业产业化 金融 农村信用体系 沂南
农业产业化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 生产要素,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是推进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 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在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中,信贷资金及服务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积极助推作用。
肉鸭养殖加工业(以下简称养鸭业)作为沂南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品牌,是该县六大产业集群之一。目前,沂南县肉鸭存栏量5000多万只,年出栏量近3亿只。全县加工企业45家,年可加工肉鸭3.5亿多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养鸭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上游孵化、饲料加工业和相关运输业的兴起。目前全县共有孵化基地15个,年孵化量6000万只,年产值2.42亿元;规模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6家,年产能力70万吨。2012年前10个月肉鸭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08.84亿元,拉动全县工业生产14.1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2.99%。直接或间接带动城乡就业3万人,增加农民综合收入5亿多元。社会效益和集群产业效益明显,被誉为“全国养鸭第一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200年,沂南县把肉鸭业列入全县“十万农户致富工程”进行重点扶持。短短几年间,该县就形成了一条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肉鸭产业集群,实现了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既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也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尝试。
1.1 “公司+(中间商)+农户”模式适合农业产业化
1.1.1 解决了农民养殖环节的资金投入难题。沂南养鸭业链条资金需用量较大,据统计,一年全县鸭业养殖、加工仅流动资金总量就达35亿元左右,分布在养殖、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而养殖作为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最为关键。实行“公司+(中间商)+农户”的合同运作模式,前期养鸭户只需投入建大棚、租赁土地、买器具等固定费用,每棚大约投入8000~12000元,并可循环使用3年左右。其它费用全部由加工企业或中间商按合同垫资提供鸭苗、饲料、兽药,农户只负责出工养殖而无需再追加新的投资。这样的运作方式,大大减轻了养殖户的资金投入压力,养殖规模迅速发展起来。
1.1.2 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热情。由于肉鸭是合同养殖,产品收购价格提前确定,农户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养殖出栏即可,无需找销路,也不承担成品市场价格变动风险就能得到比较稳定的收益。这样就减少了农民市场风险顾虑,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1.2 多渠道资金注入,助推了养鸭业的迅速发展
1.2.1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县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养鸭业的发展,从种鸭孵化、饲料、防疫到加工以及配套运输等整个产业链实行全方位信贷支持。据统计,每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投入到养殖环节的信贷资金约为3~5亿元,投入到加工环节的信贷资金约为13亿元以上。资金的有力扶持维系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1.2.2 非金融机构注资有效缓解了肉鸭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据调查,一个日加工能力3万只、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的中型肉鸭加工企业,正常周转资金大约需要1000万元。在企业生产中可提前收取鸭毛、鸭血、鸭肠等副产品押金100万元,吸引中间商注资260万元,约占企业正常周转资金的30%左右,这对加工企业正常运作十分重要。特别在中小企业经营初期,贷款受抵押担保难的影响难度较大,这块资金无疑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1.3 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起健康的养鸭业产业链
1.3.1 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行业融资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沂南县政府不断重视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信用户评定,央行征信系统个人信用记录得到广泛认可,信用维系了养鸭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食品业招商办公室,以优化金融生态发展环境为着力点,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辖内的肉鸭资源优势,吸引域外资金投资建厂或参股建厂。为规范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经营行为,避免诚信风险和同业恶性竞争,县内养鸭加工企业建立松散型的协会组织,互通产业信息,统一产品指导价格,对不讲信用的养殖户实行“黑名单”制行业集体制裁。
1.3.2 养鸭业资金周转速度快、结算及时、合同履约率高是产业健康运作的关键。无论“公司+农户”模式,还是“公司+中间商+农户”模式,养鸭业的最终资金循环取决于鸭产品货款的回笼。目前鸭产品交易普遍采取钱货两清的方式,依靠城乡便捷的银行或信用社结算系统,货款当日即时到账。在加工企业收回货款的同时,养殖户一般在肉鸭出栏的一个星期内即可收到养殖价款,资金在各个环节周转非常畅通、及时。
从沂南养鸭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金融扶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并由此带来了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存在较大潜力和上升空间。
2.1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空间很大
沂南养鸭业的快速发展说明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更需要资金的及时跟进支持。目前有的金融机构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认识,还停留在对传统农业的信贷支持上。如信贷资金在产业化链条中分布不均衡,对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支持力度不够;非涉农类金融机构信贷参与度不高;在贷款投放上设限过多,顾虑过重。一方面造成金融机构有钱找不到客户,农村信贷市场开拓不够;另一方面造成客户特别新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求贷无门,贷款难问题始终难以有效解决。
2.2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从沂南养鸭业的资金链运转可以看出,各个链条是靠信用支撑的,信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石。而目前有些农民自我信用意识要求不高,如有的农户贷款到期虽然有偿还能力,但为了能继续周转使用而不愿主动按时归还,人为造成贷款逾期;也有的农户在经营活动中为了眼前一时利益,而不严格按合同履约,随意失信失约,影响农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征信建设的范围还未普及到农村千家万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利用不充分,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和细化。
2.3 金融缺少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差异化服务
目前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不足,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如贷款门槛过高,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往往难以享受到金融的优惠扶持;贷款审批手续和担保、抵押标准限制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目前多数农村中小企业用地属于租赁用地,按规定不能作为贷款抵押,且农村又普遍缺少担保机构,使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雪上加霜;缺少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尤其是涉农类金融机构服务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4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信贷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各金融机构在信贷产业政策、利率定价、产品创新等方面缺乏支农惠农措施。目前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方式上仍然以小额农贷、农户联保贷款为主,缺乏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贷款利率定价上仍然实行固定利率浮动制度,不能按照市场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区域资金价格,扶优限劣的机制不完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也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需要。
信贷资金和服务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组成要素之一,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在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明晰自身角色定位,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发挥好对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资金助推、信息导向、结构优化等作用,真正将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实现资源和资金的有效结合。
3.1 发挥信贷资金的助推作用,实现农副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
3.1.1 引导金融机构找准自身的支农定位。人民银行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和支农惠农资金的扶持作用,运用窗口指导、支农再贷款、利率监测等手段,不断加大对辖内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投量的调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确保支农信贷政策落到实处。发挥资金、信息的导向作用,重点在产业政策、农产品升级换代、产业化规模等方面给予引导,配合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定期不定期传达相关信息,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扶持政策的农业产业化中,既要保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又要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高效,尽力实现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统一。
3.1.2 金融机构自身要找准信贷支农角色定位。要正确分析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找准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转变信贷支农理念,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今后信贷工作的着力点,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优质服务。农业银行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把“三农”业务作为主攻方向,下放信贷授信权限,合理布局辖区服务网点,努力拓展农村信贷业务。农业发展银行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加大对区域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在扩大商业性业务中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任务,信贷支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规模农业、由原材料生产初级阶段到产品深加工阶段的转移,积极开展差异化系列服务。在信贷产品研发、抵押担保手续、审批环节、风险控制等方面贴近农业,方便农民,真正发挥出合作金融的优势。非涉农金融机构要正视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农业产业化以及“三农”事业发展中积极跟进,调整信贷策略,开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积极寻求新的信贷营销领域和利润增长点,共同助推辖区大农业的健康发展。
3.2 发挥多元化的筹资优势,打通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融资瓶颈
3.2.1 发挥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抗风险优势,确保农业产业化融资健康顺利。金融机构要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如采取农户贷款公司担保、或上下游联保、企业互保的多种方式,探索链条融资、集群融资、应账款融资等模式,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发挥非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作用,通过预收产品押金,民间融资等方式,补充流动资金,多方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正规金融要发挥导向、主力作用,正确引导民间融资依法合规参入,共同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多渠道的融资格局。
3.2.2 产业上下游共同出资,维持正常资金链运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受季节性、规模化的限制,一般资金占用量大,时间集中,下游加工企业难以单独承受。可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上游原材料供应方、中间购销商以垫资、延期结算、有偿使用等多种方式,多渠道补充下游加工企业流动资金,以保证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正常,并达到各方互惠互利。
3.2.3 发挥民间资本注入农业产业发展的“酵母”效应。从沂南养鸭业发展可以看出,民间资本对农业产业化前期发展非常有利。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出台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优惠措施,大力对外招商、对内引商,尽快实现民间资本和当地农业优势资源的融合,实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和多次增值,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实现农民的丰产丰收。
3.3 发挥农村信用建设的引领作用,助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3.3.1 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无论采取什么模式,下游龙头公司和上游千家万户都是依靠诚信维系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依托,逐步建立完善农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和应用机制,为涉农金融机构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增加信贷投放提供信息保障和风险识别。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电子化建设,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体,以企业征信系统为平台,加强对涉农企业、经济组织信用信息搜集、储存和加工。进一步扩大征信产品应用效果,开发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完善风险评价机制,提高信用评价水平,增强市场风险甄别能力,服务信贷决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3.3.2 大力开展农村信用评定活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共同参与的信用评价机制,采取公示、媒体公告、张榜公布等多种方式,做好镇、村、企业、农户信用状况的发布工作。指导农村金融机构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和征信产品,加大对农村诚信主体的信贷支持和优惠优质服务。建立对失信企业的“黑名单”通报制度,对发生逃废债务、合同失约、企业经营数据有意作假等失信主体和个人,及时发布信用风险信息提示,落实联合制裁措施,坚决打击市场失信行为,以有效遏制失信行为的滋生蔓延,共同维护辖内诚实守信的良好经济秩序。
3.3.3 普及社会征信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区域信用建设的主导作用,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宣传教育合力,共同营造浓厚的农村诚信舆论环境。加强对农户和农村各类经济组织信用行为的引导,在乡规民约中加入诚信内容,使信用意识培养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广泛开展征信知识宣传,通过央行信用记录查询、金融机构营业窗口、宣传媒体宣传,让信用观念深入人心,逐步建立起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规范,营造辖内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1.梅爱斌,郑昱坤,张天惠. 金融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大有可为[J],河北金融,2001(10).
2.陇信.农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金融服务的实践与展望[J],农村金融研究,2006(8).
3.白林虎,张源源.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J],现代企业,2009(3)
4.项俊波等.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分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6).
5.刘诗白.从中国国情出发,搞好农村改革[J],经济学家,2009(1).
6.温涛,熊德平.十五期间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比较[J],统计研究,2008(4).
7.林涛,李子彪.县域特色产业创新过程特征以及[J],中国软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