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峰
(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市桑果产业前景与发展对策
李玉峰
(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是我国传统的蚕桑重点产区,近年来,由于受制于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如养蚕期别)等要素的影响,江浙等老蚕区在传统蚕业生产上,与西部广西、云南、四川等区域相比,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区域内,湖州市蚕丝业面临农业产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强烈,蚕桑在湖州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了5%以下(2011年湖州市农林牡渔业总产值198亿元,蚕桑5.5亿,占2.8%),蚕桑产业下滑趋势明显。2001年到2011年,湖州蚕桑在浙江的比重由22.7%下降到21.5%。近年来,桑园基础稳定,实际养蚕桑园维持在11000 hm2左右,湖州蚕种饲养量30万张,养蚕农户10万户左右。
丝绸企业对本地蚕茧的依存度下降。1992年以前我市的本地蚕茧供应依存度较高,基本上达到100%,以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35.4%,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14.9%。目前湖州茧丝绸行业基本形成了原料生产主要基地在西部、缫丝加工部分在外,丝绸及服装成品在湖州的格局,丝绸工业产值100多亿元。
蚕桑在农业经济中比重下降,但发展蚕桑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蚕茧收入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稳定湖州蚕业发展,近年来,浙江湖州蚕桑科技重大创新服务平台、国家蚕桑产业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市校合作湖州蚕桑产业联盟先后成立,助推服务地方产业,稳定提升湖州蚕丝业。
“十二五”期间,湖州蚕业目标方向明确:稳定提升蚕桑产业,加快蚕桑综合利用步伐,千方百计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果桑产业在湖州的发展,也是蚕业从业人员,寻求湖州蚕桑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之一。
1.1 果桑栽植概况
20世纪90年代后期,湖州的蚕桑生产有一个快速的滑坡,当时蚕桑产业已感受到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湖州蚕研所早在1999年就引进了大10果桑品种,在蚕研所基地进行种植,并申报了市科技局项目,围绕引进、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桑苗繁育、利用开发等方面大量开展科研调查试验,为果桑产业在湖州的后续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2000年前后湖州种植果桑的品种基本上都是广东引进的大10,当时蚕桑产业与其它农业相比,具备较好的竞争力优势,种植果桑要考虑能兼顾采叶养蚕。2002年后,湖州又开始陆续引进了白玉王、红果2号、红果3号、46C019、72C002、一串红、澳玉(澳大利亚品种)、红玛瑙、9302、蜀果1号、8632、桂花密等10多个果桑品种[3],在湖州农科院蚕研所基地、安吉梅溪马村等地都建有果桑品种园。
湖州现有果桑基地133.33 hm2左右,其中安吉110 hm2,南浔13.33 hm2,德清钟管10.6 7hm2,吴兴区6.67 hm2,规模果桑园种植以大10品种为主,2006年后,红果2号果桑品种也开始成片规划种植,近5年来果桑有种有挖,总体变化不大。正常年份每667m2果桑能产果1 t,湖州的年果桑产量能达到2000 t。湖州已成立的有安吉梅溪镇马村的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和南浔镇的辑里果桑专业合作社。2009年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辑里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1.2 果桑销售、加工及效益情况
2006年以前湖州还没有桑椹加工企业,市蚕桑站帮助协调收购本地鲜果,集中装运提供给宁波的天宫集团,湖州的果桑产业基本处于替人“作嫁衣裳”的状态。2005年南浔镇灯塔村成立了湖州华农庄园酒业有限公司,通过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种植6.67 hm2果桑,并推出了“江南红”桑椹果酒,有一定的市场影响,但对果桑种植发展带动不大。安吉红桑果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广东宝桑园集团合作,代为加工桑椹果汁,2011年加工桑椹800 t,产值有600万,是湖州目前生产桑果的主要消化者,对湖州果桑产业的推动贡献最大。2012~2013年保持800 t左右的加工量,产值变化不大。2006年建成投产的湖州南浔柳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州桑果加工产业的后起之秀,2011年加工桑果300多t,用于提取花青素,产值达到600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桑椹提取花青素加工企业,跟红桑果专业合作社有合作,榨汁后桑果渣再利用,提炼花青素。加上桑椹在市场上零星销售、采摘销售、桑果汁礼盒饮料销售,估计近年来果桑产业在湖州的年产值在1300~1500万,产业利润500~600万。
1.3 湖州发展果桑产业的有利条件
1.3.1 市场供不应求
2009年前,由于红桑果合作社桑果汁加工跟不上,柳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花青素市场没打开,湖州果桑还需外销宁波等地。2009年后,红桑果合作社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加工能力提高2倍,成为湖州规模种植果桑最主要的加工消化企业,柳荫的加工需求也旺盛,本地桑果生产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形成,并形成竞争局面,果桑收购价已从2009年的2元/kg提高到2011年后的3.4元/kg;2013年,有外地客户从湖州购入新鲜桑果通过超市销售,达到6000元/t,但采摘要求高,需求数量有限。
1.3.2 政策有利
国家有关部门倡导桑蚕茧丝绸产品要开展多样化、多用途、多功能研究;蚕桑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十二五”浙江蚕桑发展思路也提到“培育发展果桑产业,开发果汁、果酒系列饮品,挖掘蚕桑生态、休闲、文化功能”,并作为科技突破内容之一;2012年湖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到要“稳定提升蚕桑产业,加快蚕桑综合利用步伐,千方百计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果桑产业作为目前推动和发展湖州蚕桑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有一定的政策扶持。
1.3.3 桑果市场前景好
桑果素有中华“果皇”的美誉,是一种未被完全开发的、理想的健康水果。作为第三代水果中的珍品,在江浙华东一带群众基础好,认可度高,近年来4~5月份,沪、杭各大超市均有新鲜桑果出售,售价一般30~40元/kg,且常常脱售。老人喜欢是因为怀旧,年轻人喜欢是因为天然独特的口感,小孩子喜欢它的自然甜而且嘴巴紫紫的好玩。4~5月份水果本就不够,桑果又是本地的特产,前景看好。在湖州,结合休闲游玩,5月初以家庭休闲到乡下采桑果和樱桃是一种时尚。因为喜欢桑果,桑果酒和桑果饮品也自然成了馈送亲戚朋友的俏货。
1.3.4 桑果加工的保障
红桑果合作社加工桑果汁和柳荫提炼花青素是当前湖州消化桑果的主要渠道,奠定了目前湖州果桑产业的基础,也是湖州种植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果桑产业能否做大的根本保障。由于湖州果桑在省内外的整体栽培管理水平较高,产量高,有保障,外省市桑果加工企业,想到湖州来争夺桑果货源的也不少,竞争抬价,对果桑产业发展是好事。
2.1 比较效益不高
作为果桑主要发展地的安吉,2011年667m2产果桑750 kg,3.4元/kg,收入2500元;而近年来安吉发展强劲的蓝莓产业,普遍达到3万多元;有6667 hm2白茶面积的安吉,近年来白茶的平均产值都能达到1万元;目前湖州的葡萄种植也有8000元的产值。
2.2 品种搭配不合理。
大10是无核果桑品种,产量高、含水率高、花青素含量高、甜度好、口感好,又是叶果兼用桑品种,就榨汁和提炼花青素企业而言,也是目前最理想、效益最好的原料品种,但目前种植果桑品种太单一,大10处于一统天下的状态,对果桑产业发展不利。桑果上市集中7~10 d左右,人均日采果一般就50 kg,采摘压力很大;企业收购、加工压力也大;大10还有一个问题是容易落果,掉在地上比重有30%,造成生产上浪费,如遇采摘时节狂风暴雨,浪费更大(湖州5月上中旬出现这种天气机会多);大10品种属南种北移,早生果桑,冬芽萌芽期在湖州受冻害机会也有,副芽再萌,就造成当年桑果产量大幅下降,仅正常年份1/3产量;大10果桑发生菌核病的机率高,很大原因是因为该品种产果早,恰逢潮闷天气,容易发病。
2.3 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不够
围绕加工企业就近发展,连片集中发展不够,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一个主要因素是加工企业自身实力也不强,在早期发展投入上对种植户没有较大补助,而仅是依靠蚕业技术推广部门出于产业转型目的采取偏高于普通种桑的补助,主客体不清晰,企业不担当。还有一个问题是品种上还来不及作采摘延长考虑。
2.4 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终端产品
红桑果是给广东宝桑园提供桑果汁原料,柳荫也是给别人提供中间体原料,加工附加值不高,也说明湖州桑果加工企业目前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也为大规模果桑发展埋下隐忧。
3.1 制定规划
目前湖州果桑产业有133.33 hm2的规模,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有望发展成一个有潜力的产业。因为桑果不耐贮藏、鲜果运输麻烦的特点,围绕加工企业在湖州位置布局,要科学制定规划,划定果桑发展区域,应以安吉、南浔为主。安吉就近梅溪红桑果专业合作社发展,南浔按柳荫需求发展,便于规模化、标准化管理,当然企业间可竞争性以合作社出面协调。“十二五”期间,将桑果种植规模发展到333.33~666.67 hm2的规模。
3.2 政策扶持
要像扶持其他农业产业一样,把果桑业作为新兴产业,建立扶持政策。湖州的果桑加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都不强,它们现阶段的成长都是与蚕桑推广部门的无偿服务、企业管理者都对蚕桑产业的情有独钟分不开的,所以起点也不高。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阶段,一是通过技改进一步增加产能,扩大市场纷额,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政府在货款、扩大果桑种植补贴、加工企业免税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需要扶一把,提高竞争力和带动力;二是企业与相近部门联合开发高附加值自己产品。湖州果桑加工企业在做嫁衣裳的同时,逐步开发自己的品牌产品,因为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来湖州旅游人数众多。在有关果桑项目的申报、科研服务投入等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果桑产业已与旅游、文化等进行了紧密结合,其功能得到广泛的延伸;三是加工企业也要拓宽加工渠道,增强自身体实力。学习广东宝桑园经营经验,除了加工设备用于桑果榨汁,空闲时间也可加工果蔬产品,如蓝莓,提高设备利用率。
3.3 招商合作
国内的一些大型饮品企业,如汇源,统一,对在湖州发展果桑产业产生过很大兴趣,都派团前来湖州考察过。湖州的特色农业还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果桑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可提速桑果产品加工发展,开发多元化系列产品。但大的加工企业进来,涉及到本地原料生产量提供能否满足加工需求、劳动力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承诺和扶持;湖州土地资源总体紧张,有政府在产业发展中产出与生态等多方面综合权衡等问题;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问题,桑果产品属于尚待进一步开发的资源,市场销售也不是主要矛盾,但企业也应保障农户利益,给予返利等。
3.4 果桑产业与休闲观光结合
桑果产业管理和研究部门主动通过与园林公司、苗木公司结合、将果桑开发纳入湖州园林绿化规划。一是通过品种引进,果桑科研推广部门已筛选出一批可用作不同用途的果桑品种,可作园林规划统筹考虑,如大10品种适宜作鲜食采摘吃;白玉王产白桑果,新颖有特色;红果品种高产、不易落果、菌核病不易发生,适宜市政、行道等较大用量应用;台湾46C019产量特高、可延迟产果至6月中旬,观赏性好。如在小别墅内,上面四个果桑品种各种上一株,产果开花姹紫嫣红甚是好看,在5~6月份45 d左右都可有天然桑椹采摘吃。二是挖掘长三角一带私家车普遍,周末短途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科普文化于一体的都市近郊农家乐产业的发展,为果桑发展推广打开市场,有采摘的地方一般都考虑3335~6670 m2果桑园,多余的桑果用土制浇酒泡酒,在这假酒盛行的年代,也满足了都市人喝天然酒品的嗜好;三是各地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丝绸博物馆和丝绸文化园,将中国丝绸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传承,周边都配有果桑园规划,果桑满足了蚕桑作为传统文化功能传承的作用。
湖州旅游部门“十二五”提出“区域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的总战略,果桑产业在湖的发展过程中,应顺势而为,与构建乡村旅游、城市旅游及古镇旅游的产业发展体系,立足生态优势、突出休闲理念,彰显文化特色相结合,“把湖州市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