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3-04-01 04:49董瑞华
蚕桑通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宁市蚕茧桑园

董瑞华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董瑞华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蚕桑作为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有所发展,但受历史形成的生产方式和产销体制、机制等因素的束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组织相比,不仅规模小、功能不全、带动能力弱,而且中介和服务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甚至流于形式。笔者通过对2个畜禽和1个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与本市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的比较,分析了蚕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发展壮大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措施。

蚕桑专业合作;问题;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生力量。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重视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通过合作组织,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受到农户的欢迎。

蚕桑作为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有所发展,但受历史形成的生产方式和产销体制、机制等因素的束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组织相比,不仅规模小、功能不全、带动能力弱,而且中介和服务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甚至流于形式。为了探究其原因,笔者对海宁市有代表性的嘉兴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海宁市鑫牌禽业专业合作社和海宁市光耀葡萄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他们在组织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做法,对照分析了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

1.1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海宁市蚕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2003年,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与蚕桑产业相关的合作社14家,其中桑苗4家、蚕茧7家、蚕种1家、丝棉被1家、蚕桑综合利用1家,入社农户3018户,带动农户8597户。有7家被认定为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家被评为嘉兴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从事蚕茧生产的7家合作社,其中5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2家由海宁市蚕茧收烘有限公司入股,实行二次返利;3家与浙江米赛丝绸集团公司挂钩,公司上门收购蚕茧);其他2家入社农户总共只有11户,规模极小(其中1家2012年6月已注销)。

1.2 其他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概况

(1)嘉兴立华畜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华公司”)。是一家以家禽生产、销售、加工为主,采取“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2011年销售1850万羽,销售额5.1亿元,农户获利4500万元。公司覆盖海宁、海盐等县(市),共有农户670户,其中海宁268户。户均年出栏约5万羽,净利7万元左右。年出栏规模最大户达20万羽,最小户近4万羽。这些户都把养鸡作为家庭主业来从事,2个劳动力每年可饲养7万羽左右。公司主要工作:一是与农户签订饲养合同,农户缴纳保证金,公司按质量要求保利润回收成鸡。行情好时公司实行二次返利和设施建设扶持,行情差时由公司承担亏损,农户饲养与市场行情高低关系不大。如发现农户在行情好时私自出售,则解除饲养合同。二是统一鸡舍标准,统一供种、供料、销售、技术和防疫等,并为农户提供全程无偿技术服务。三是通过农业政策保险、建立风险基金等,为农户提供疫病、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风险保障。

(2)海宁市鑫牌禽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鑫牌合作社”)。主要从事家禽饲养、销售和加工等,社员涉及海宁市6个镇和桐乡2个镇,共203户。这些户80%以上把养鸡作为家庭主业,其中最多户年出栏12万羽左右,最少户年出栏8000羽左右。2011年合作社共销售鸡400万羽、鸭50万羽、饲料1万t左右,产值8000万元。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苗禽、饲料、销售、防疫等服务,农户按合作社相关要求进行饲养,成禽95%以上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并按实向农户结算。行情低迷时,农户自行调节饲养批次和每批饲养量。合作社收入主要靠饲料和防疫。

(3)海宁市光耀葡萄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光耀合作社”)。主要从事葡萄生产和销售,社员涉及海宁市3个街道和海盐1个镇,共103户。这些户90%左右把葡萄种植作为家庭主业,其中最多户1.67 hm2,最少户也超过0.27 hm2。2011年合作社共销售葡萄250 t,产值200余万元。合作社每年为农户组织技术培训4~5期,并提供肥、药供应等服务。葡萄销售除合作社外,还有许多营销大户,其中光耀村106.67 hm2左右生产的葡萄,50%以上由合作社按质论价收购后组织销售,并按实向农户结算,合作社向客商收取0.2元/kg的手续费作为收入。

2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根据1家公司和2家合作社生产经营、指导服务形式以及所联结农户生产规模等情况,目前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茧丝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生产、提高蚕茧质量、稳定提升产业、实现发展壮大等方面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问题与原因。

2.1 企业经营困难,无经济实力让利于民

由于我国近70%的丝绸产品依赖出口,所以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加上2011年春茧高价位收购后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使大多丝绸企业经营步履维艰,关、停、并、转的企业不在少数,即使目前仍坚守的企业也生存在亏损边缘,如海宁市中三丝业有限公司仅2011年购进的春茧就亏损达450余万元。导致众多丝绸企业一方面逐步缩小生产规模,并对蚕茧收购时定价慎之又慎;另一方面根本无经济实力让利于民,扶持蚕桑生产发展,更不可能象立华公司那样,不管市场行情如何,采取保利润收购,使饲养户收益基本稳定,并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降低饲养户生产风险。

2.2 产业零星分散,规模化生产难以开展

立华公司、鑫牌和光耀合作社联结的农户数量虽不多,但基本上都是规模大户。这样不仅公司有条件和能力对各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指导服务,技术到位率高,而且联结的农户绝大多数都把其生产作为主业来从事,是全年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使扩大规模、增加投入、重视生产、钻研技术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而蚕桑产业既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规模生产难度大,目前仍零星分散生产,几乎所有家庭都把种桑养蚕作为附带产业来从事,蚕茧收入只是家庭经济来源的补充或老年人的零化钱。据统计,2011年本市实有桑园约6666.67 hm2,养蚕农户67064户,饲养蚕种185628张,户均桑园面积和年蚕种饲养量分别只有0.10 hm2和2.7张,且桑园0.13 hm2以下户数比例高达66.86%。目前全市除袁花镇双丰村查培祥户还有近1.33 hm2桑园外,已没有0.33 hm2以上的农户。

产业不形成规模,势必带来下列问题;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不参与,都是一些年老体弱者怀着对蚕桑业的感情在从事,本市常年养蚕人员60岁以上比例高达61.62%。二是生产规模越小,农户越不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工值大幅上升后,即使茧丝市场行情好,许多农户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想多养蚕。三是千家万户生产,桑园零星分散,不仅技术部门开展生产指导困难,技术难以到位,而且容易受其它农作物治虫用药污染,增加养蚕风险。

2.3 蚕桑效益低下,难以与其它产业抗衡

蚕桑产业效益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种养业已无法相比。2011年海宁市葡萄平均每667 m2净利在7500元以上;南方梨平均每667 m2净利在4000元左右;常规水产品种养殖平均每667 m2净利在3000元以上。而蚕桑2011年在茧价创历史新高的形势下,按每工40元计算,每667 m2净利只有2370元。虽然象葡萄从种植至投产每667 m2投入达12500元左右,但因效益好,一般最多2年就能收回投资,且1个劳动力可管理0.33 hm2左右。水产养殖单位面积效益并不高,但一个人可管理1.33 hm2以上,规模效益明显。

由于蚕桑比较效益低,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小(本市常年养蚕户有高达69.23%的户占家庭全年总收入在20%以下),所以近年来许多有条件和能力的农户开始挖桑、承包土地从事其它种养业。全市仅葡萄种植面积已从2006年的400 hm2,扩大到2011年的733.33 hm2,5年时间增幅达80%以上。蚕桑规模大户也不例外。如袁花镇双丰村查培祥户从鼎盛期的近4 hm2桑园、年饲养124张蚕种、年产值12.53万元,到目前仅剩桑园近1.33 hm2。土地转为桑枝粉食用菌生产后,2011年产值达200万左右。

2.4 蚕茧销售容易,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规模种养大户绝大多数只埋头生产,缺乏市场营销能力。一些鲜活农产品如不及时销售,或增加生产成本,或受损后效益下降。立华公司、鑫牌和光耀合作社除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生产资料送货上门等产前、产中服务外,关键是产品上市时集中组织收购,完全解决了他们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所以合作组织吸引力大,从业农户加入合作社积极性高。

而蚕茧千家万户生产,户均蚕种饲养量逐年萎缩,生产规模小,春蚕饲养较多户也只有4张左右,目前也不存在卖茧难的问题。且在蚕茧收购市场混乱、茧质没有明显提高的大环境下,合作社收购价不可能大幅高于市场价,近年来本市两个蚕桑专业合作社为提高蚕茧质量,采取推迟收购时间,每50 kg提高100元左右,但对大多数饲养量少的社员吸引力不大。同时分散经营造成社会化服务开展难度大,如桑园统防统治,也因每户桑地分散而难以做到。从而造成合作社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和优势得不到体现,农户也就没有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2.5 蚕茧市场特殊,缺乏直接经营条件

蚕茧生产的季节性与丝绸企业需求的常年性及市场行情频繁波动的复杂性,注定蚕茧经营的高风险性。同时蚕茧对农户来说是商品,对企业来说是原料,并不象水果、家禽等其它农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所以经营风险更大。一方面合作社受场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及茧丝市场价格起伏不定的影响,既无能力、又无胆量直接经营蚕茧,只能通过为蚕茧加工企业代理收购后,按茧量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样合作社不可能发展壮大,也无经济实力来开展各种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蚕茧收购秩序混乱,导致蚕农宁可贪图方便和重量,出售略低于市场价的毛脚茧,也不愿卖高于市场价格的化蛹茧,合作社提高茧质的宣传和推迟收茧的措施显得苍白无力。同时蚕桑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前景渺茫,使农村能人不敢轻易涉足此产业,缺乏有能力和责任心的领头人。

3 对策措施

在市场经济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土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任何一个产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场有需求,经济效益好;二是能实行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如果一个产业仍沿袭历史形成的零星分散生产模式,继续维持手工劳作习惯,难以开展规模化生产,不能成为一部分家庭的主业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则必将逐步萎缩,被其它产业所取代。

传统的蚕桑产业进入本世纪以来逐年萎缩,既是工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外在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又是产业费工、费力和规模经营难、生产风险大、经济效益低等自身弱点所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当农户生产形成一定规模,并作为家庭主业从事时,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等方面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才有生机、有活力、有用武之地,才能吸引有需求的农户踊跃参与,并实现良性互动。因此,要使蚕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稳定发展的助推器,必须建立在以下四方面的基础之上。

3.1 争取各级政府重视是基础

近10余年来随着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高效种养业的快速兴起,使蚕桑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本市已从2001年的24.08%下降至2011年的11.20%。从而直接造成政府对蚕桑产业重视程度、扶持力度逐渐减弱。因此,当前单纯从经济功能上呼吁稳定蚕桑产业已显得苍白无力,必须通过对桑园在平原绿化中的比重和对净化空气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宣传,以及蚕桑丝织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等文化功能的挖掘,来争取各级政府在新形势下对蚕桑产业的正确定位,并继续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3.2 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是关键

要改变产业零星分散生产现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关键是要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种桑养蚕劳动强度和生产风险,提高劳动生产力。在生产设施上,既要借鉴其它产业的成功经验,又要通过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加快生产上实用的设施化、省力化新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在桑、蚕品种上,蚕桑科研院所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突出抗病性和抗逆性,重点选育抗性强、叶质优、产量高、适用条桑育的桑树新品种,以及强健、易繁、优质、高产、适应不同用途的家蚕新品种,使农户生产有一定的产量保障。

3.3 改革现有生产模式是重点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茧丝市场行情的频繁波动,使本市常年养蚕户中有34.38%的户1年饲养2期(含2期)以下。这样不仅设施利用率低,桑叶大量浪费,而且全年单位面积桑园蚕种饲养量少,即使茧丝市场行情再好,土地产出率也不高。同时养蚕期次和饲养农户的减少,非常不利于桑园的培育管理,特别是桑园虫害的控制。近年来秋季桑园虫害暴发成灾,与大量桑园弃管、荒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在发展机械化作业、应用省力化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桑树采伐方式和全年养蚕布局的调整,探索增加饲养期次的生产新模式。

3.4 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是根本

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除了发展规模经营、向规模要效益外,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种桑养蚕只以生产蚕茧为唯一目标的现状,充分利用桑园和养蚕设施,发展桑园养鸡、套种蔬菜和桑枝粉培育食用菌等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增加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从而使有意向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采取承包、转让、租赁等形式扩大桑园面积,使其把种桑养蚕和蚕桑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家庭一项主业来从事,这样既使增加投入、钻研技术、提高种养水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又有利于他们采用机械设施和雇用长期临工发展生产。

[1]陈伟国,董瑞华,戴建忠,等.海宁市蚕桑生产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国蚕业,2006(3):88.

[2]董瑞华.海宁市蚕桑产业调查分析.蚕桑通报,2011,41(2):30.

Prob 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rofessional Sericultur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DONG Rui-hua
(Haining Sericultural Technical Service Station,Haining 314400 Zhejiang,China)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dustry,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sericulture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However,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producingmode and marketing system,the professional sericultur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was apparently small scaled,insufficient,weak promoting capacity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with 2 professional livestock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1 professional grap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professional sericultur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sericultur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were also promoted.

professional sericulture cooperative;problem;countermeasure

S88-9

B

:0258-4069[2013]04-010-05

董瑞华(1961-),男,浙江海宁,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E-mail:hndrh@tom.com

猜你喜欢
海宁市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浅谈“桑园托管”
海宁市优质茧收购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