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桐乡蚕桑产业对策与措施

2013-04-01 04:49吴纯清
蚕桑通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蚕丝被桐乡榨菜

吴纯清

(桐乡市蚕业管理站,浙江 桐乡 314500)

稳定桐乡蚕桑产业对策与措施

吴纯清

(桐乡市蚕业管理站,浙江 桐乡 314500)

桐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美称,是一代文豪茅盾的故乡。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是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全市有年报桑园面积8340 hm2,全年饲养蚕种26.66万张,总产蚕茧12963 t,蚕茧总产值49800万元,蚕茧产值占全市农业总收入10.5%。1992年,全市蚕种发种量曾达78万多张,蚕茧总产量达24500 t,成为桐乡历史上的最高记录,在20世纪90年代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列全国市(县)级蚕茧产量之首,目前仍居全省首位。

桐乡桑苗饮誉全国,长期以来每年为蚕桑发展地区提供了数亿株优质良种桑苗,占全国嫁接桑苗总量的70%以上,最大年生产量达8亿株左右。桑树品种以农桑12、农桑14、育71-1、丰田2号等新品种为主。

同时丝绸产业发达,外贸渠道畅通,2012年底,全市有缫丝企业近10家,年干茧消化能力4000多t;丝绸服装企业、蚕丝被加工企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2012年生产各类蚕丝被近5000万条,占全国蚕丝被生产总量的10%,产值近20亿元;年产真丝毯30万条,占全国真丝毯总产量的50%;2005年4月,桐乡市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蚕丝被、真丝毯”生产基地称号。

蚕桑生产还具有经济林的特性,对平原绿色发挥着很大作用;传统产业又是维系农村老年农民精神和物质的纽带;同时,蚕桑从业人员长期形成的专业技能,可有效降低生产风险,保证经济收益。因此,蚕桑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蚕农的重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实现传统蚕桑产业的稳定,近年来桐乡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重投入,扩共育

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中小规模养蚕家庭才有可能延缓产业萎缩的进程。桐乡通过组织小蚕共育,集约使用劳力,优化管理质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劳动工效,努力化解因劳力矛盾突出所带来对产业稳定的冲击。近年来,当地政府先后投入480多万元用于建造小蚕专业饲养场;对1期共育蚕种50张以上的生产单位,给予每张10~15元的资金补助;同时,对专用切桑机、蚕室加温补湿器、桑园伐条机等蚕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也安排专门资金予以扶持。目前,全市春蚕期小蚕共育率达70%左右,共育率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石门镇东池村、洲泉镇东田村,河山镇五泾村等3个专业小蚕场1期饲养小蚕超过1000张,最大的东池小蚕场2012年春期饲养小蚕2081张。

2 保安全,强服务

安全生产是产业效益的基本保障。而由工业污染造成蚕桑损失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农业生产使用农药矛盾造成蚕桑中毒事故防不胜防。对此,桐乡市严格执行省、市关于春蚕期防止氟化物污染的相关规定,通过技术手段严密监测辖区内生产期间的桑叶氟化物含量,通过行政管理监控排氟企业对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保证了春蚕生产的安全。对农业生产内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夏秋蚕生产,加强大农业与蚕桑产业的协调,建立安全用药、安全治虫的会商机制,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在优先保证蚕桑生产安全前提下,合理安排农作物的防病治虫工作,使因产业矛盾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蚕种质量管理,在服务产业、服务蚕农、服务企业前提下,不仅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保证蚕种的有效供给,更要监督其保证质量、依法经营,为广大蚕农实现增产增收提供可靠保证。

搭建科技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推广应用适用技术,积极引进应用各类蚕业机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工效。总结提升桑园套种技术规范,注重蚕桑循环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的稳定发展。

创新服务载体,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蚕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完善生产服务内容,从提高产品质量着手,提升合作社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吸引工商资本的介入,加强服务,加强指导,加强蚕桑产业综合利用的开发,提升产业附加值,使新型主体投入在实现理想运作、寻求理想回报的前提下,担负起保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3 增效益,抓支撑

为了提高土地有效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桑园面积,引导、指导农民积极开展桑园间作套种,在传统生产方式中选择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收益较稳定的冬季套种榨菜模式,每667 m2桑园可收获鲜榨菜3500~5000 kg,增加产值2000~3000元,使综合产出可达6000~8000元,增强了产业竞争能力。

桐乡是全国榨菜生产的重点产区之一,全市常年栽种榨菜4000~4660 hm2(其中桑园套种榨菜面积1000 hm2左右),年产鲜榨菜20~25万t。桐乡市榨菜产业的良性发展,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蔬菜加工与市场体系,年加工成品榨菜15~20万t,加工后半成品为11~14万t,榨菜出口约占全省总量的2/3以上。2012年总产值3.75亿元,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4家、农业龙头企业4家。同成食品、胖子榨菜、南日蔬菜食品一公司和弥猴菜业等4家蔬菜加工企业,创建了省级四大榨菜品牌。配套的加工、市场体系,保证了该产业的相对稳定。

4 求创新,促发展

近年,桐乡开展生产技术的创新,结合蚕丝被开发的市场需求,开展了平面茧丝生产的探索,平面蚕丝被一次成型,鲜活蚕蛹直接供应市场,生产方式取得阶段性成功。积极开展蚕桑综合利用,以桑枝条生产黑木耳起步,引进福建客商,建成年产200多万包的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菌700多t,产品畅销江、浙、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桑园种养模式的应用,赋予了绿色环保的标签,桑园鸡、蛋,深受市场亲睐。

桐乡乌镇蜚声海内外,是国内旅游人数最旺的单个景点之一,以蚕丝文化为背景的特色旅游项目受到社会关注,近年,先后有工商资本投入,以农家乐、农家游等方式,开发果桑,蚕蛹、桑叶膳食,蚕桑功能食品等,取代了单一以劳力投入为手段,以鲜活农产品体现经济效益的方式,实现了传统蚕桑产业从一产向三产的华丽转型。

桐乡正致力于森林城市建设,桑园是平原绿化的主体,在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承载着生态、社会等综合功能。然而,经济效益不突出,社会效益不明显,生态效益被忽视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只有转变产业观念,注重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保持蚕桑产业基础的稳定,走出一条促经济发展,求环境优化,保社会稳定的新型蚕桑发展方式。

5 稳蚕桑,保丝绸

蚕桑生产的稳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桐乡市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98.98亿元,该年全市桑园年报面积10700 hm2,蚕茧产量15593 t,年饲养蚕种37.7万张;而到了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25.58亿元,该年全市桑园年报面积8340 hm2,蚕茧产量12963 t,年饲养蚕种26.66万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涨264%的情况下,年报桑园面积减少22%,蚕茧产量减少16.8%,蚕种饲养量减少29%(张种卵量有所调整)。由此可见,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在稳定蚕桑产业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桐乡蚕桑产业成就了桐乡丝绸的辉煌,曾对桐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实施,随着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丝绸加工企业的产能也相应改变。2005年全市有缫丝企业28家,年生产生丝达3000 t左右,另有丝绢纺织、针织、编织、纺织服装等相关企事业数百家,大量原料茧需要从外地购入,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物流费用增加。随着工业结构的优化,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有缫丝企业11家,年需要原料干茧4000 t,基本保证了本地原料茧的供需平衡。政府注重抓缫丝企业的稳定,围绕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原则,保持全市蚕桑基础的协调发展。

传统优势的蚕桑产业曾经对桐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没灭历史作用,目前桐乡市的产茧量仍是全省最大的市(县),居全国前列。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仍保留了强大的蚕茧后加工体系,特别是蚕丝被市场的开发,更为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桐乡蚕农的增收增加了新的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进一步的有力措施,促进桐乡蚕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蚕丝被桐乡榨菜
涪陵榨菜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蚕丝被产业发展及其关键质量性能指标分析
蚕丝被消费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惊!茶叶蛋之后,我又“吃不起榨菜”了……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涪陵榨菜与二锅头
桐乡翔云小学:用第三方评测激励学生阅读
浅谈蚕丝被的检测技术
链接:蚕丝被清洁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