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恋,周姣霞 (洪湖市人民医院东外科, 湖北 洪湖 433200)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
肖 恋,周姣霞 (洪湖市人民医院东外科, 湖北 洪湖 433200)
总结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予患者专业性及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日常生活能恢复自理。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护理
钻孔引流术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1]。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30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发病年龄54~80岁。患者均神志清楚,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肢体轻度偏瘫,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有手术指征。
1.2治疗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我科采取一旦达到手术指征即施行手术治疗,且首选的方法为钻孔引流。其方法是在局麻下切开硬脑膜引流清除血肿。置引流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轻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术毕,将引流管行头皮刺孔引出额外,接无菌引流袋。
1.3治疗效果
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时间14d,术后无1例死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术后24h以内每15~30min观察患者生命体征1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术后如患者烦躁不安、头痛则提示硬膜外或颅内血肿的可能[2],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保持病室安静,引流袋挂于床沿,低于血肿腔4~5cm,这样可使引流袋保持40~50mmH2O负压,能更好的保证引流通畅和引流充分[1]。
2.2.1 卧位 术后患者应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使血肿腔内液体因脑组织重力作用引出颅外[3]。
2.2.2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颜色为暗红色说明是血肿引流液;颜色为鲜红色说明有新的出血,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变化,必要时通知医生;颜色为淡黄色说明与脑脊液相通,应调整引流液袋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或间断夹管。
2.2.3 保持引流通畅 不能使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
2.3创口处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创口处有无渗漏情况,如创口处的敷料被渗出液污染,要及时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以免感染的发生。
2.4饮食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基本上都是局部麻醉,术后患者多神智清楚。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便秘的发生。
2.5床上大小便的护理
术后由于病情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患者不适应在床上大小便,应指导患者腹部热敷、按摩或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行导尿术。术后进食及活动量的减少,使便秘的发生率增加,应指导患者多食用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促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6功能锻炼
术后应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定时按摩四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肢体功能锻炼幅度应由小到大,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在旁陪伴防止跌倒。
2.7心理护理
应鼓励患者家属在旁陪伴,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应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患者主观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安的因素,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使其心境平和,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多数为老年人,而老年人对手术耐受性差,机体代偿能力弱,对术后护理的要求更高。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精心细致地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若术后护理不当,如引流袋位置过高或过低;引流管脱出;无菌操作不严;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做好相应的护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胡继良,张仪标,陈东.慢性硬摸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因素探讨与防治(附187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1):670-672.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337.
[3]王凤鹿,王青浩.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68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9):558-559.
20121025
肖恋(1989),女,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6
A
16731409(2013)03007202
[编辑]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