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茸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角膜异物的处理与护理
潘 茸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取出的最佳方式与疗效。方法:在裂隙灯下对580例631眼角膜异物进行剔除,并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根据不同种类及不同深浅的角膜异物进行处理,术后患眼视力未受明显影响。无1例出现术后角膜感染或穿孔。结论: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早期正确处理角膜异物,对于预防角膜感染,保护患眼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角膜异物;处理;护理
角膜异物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异物往往附着或嵌入角膜表层甚至深层,引起异物感或刺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如果患者用手揉眼,往往导致异物在角膜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加重角膜损伤。角膜异物若为铁质异物,则容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亚铁,沉着于异物周围的角膜组织内,呈棕黄色锈斑。如果异物带有细菌,还会引起角膜感染。因此,及时正确处理角膜异物十分重要。我科护理人员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580例631眼角膜异物患者进行了处理,术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本组患者共580例631眼,其中男378例,女202例。年龄2~81岁,平均45岁。右眼321例,左眼208例,双眼51例。金属异物442例451眼,植物异物98例100眼,火药细末40例80眼。
根据不同种类及不同深浅的角膜异物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2.1角膜表面异物的处理
用1%丁卡因滴眼液点眼3次,角膜表面麻醉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棉签轻拭即可。
2.2角膜浅层异物的处理
对于浅层角膜异物,用1%丁卡因滴眼液充分麻醉角膜后,嘱两眼注视前方一目标,眼球固定不动,用异物针或消毒针紧贴异物由下向上轻轻挑出。操作时注意针头方向,应剔向角膜缘,避免接触角膜中心,尽量不损伤异物周围的正常角膜[1],创面越小、越浅越好,操作时要特别仔细,做到稳、准、轻、巧。
2.3角膜深层异物的处理
对于嵌入角膜深层的异物,需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先用1%丁卡因滴眼液充分麻醉角膜,再用消毒异物针划开异物处浅层角膜,取出异物。术中应避免角膜穿孔或异物进入前房而引起眼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4角膜缘异物的处理
对于角膜缘异物,如果异物存留时间较长,取出时则易致出血,可用棉签沾生理盐水压迫止血或滴1:1000肾上腺素溶液止血。
2.5铁质异物的处理
角膜铁质异物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亚铁即锈斑[2],会明显影响患眼视力。因此,剔除此类角膜异物时应将铁锈斑一并刮净,以免影响患眼视力。对于范围过大过深的铁锈斑,不必强行一次性刮净,可留待次日复诊时再进行剔除。
2.6多发性角膜异物的处理
对于多发性角膜异物,如鞭炮炸伤所致的火药细末进入角膜组织内的异物,取出时则应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取出,即先取角膜浅层且容易取出的异物,而深层的异物则留待其游离出来后再剔除。
2.7角膜异物取出术后的处理
对于浅表的角膜异物,未超过24h者,术后眼部涂抗菌素眼膏包眼24h即可;对于超过24h的角膜异物,常有明显的角膜刺激症状,因此患眼术前应频滴广谱抗菌素眼药水,1次/10min,持续2h,异物剔除术后涂抗菌素眼膏并包眼,次日复诊。对于角膜异物未取干净或多发性角膜异物,术后当天眼部涂抗菌素眼膏包眼,次日复诊,对角膜异物做进一步的处理。
在角膜异物取出前,应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是了解患者的情绪与心理,针对不同种类及不同深浅的角膜异物,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说明角膜异物对眼睛的危害及尽快取出角膜异物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便于顺利取出角膜异物。在与患者交流时,还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应根据患者年龄、性格及经历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言语,使患者切身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与体贴,增加其信任感。要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当病人问及其病情时,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角膜异物取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角膜异物取出后容易导致绿脓杆性角膜炎,原因可能是表面麻醉剂如丁卡因污染或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所致。因此,术前应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及表面麻醉剂,以防异物取出术后出现角膜感染。操作时还应做到动作轻巧、快捷,避免损伤正常角膜组织或扩大损伤范围,尤其是瞳孔区的角膜组织。瞩患者术后白天眼部点广谱抗菌素眼药水,晚上涂抗菌素眼药膏及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如贝复舒凝胶等。嘱患者术后若术眼出现明显不适,则应及时来眼科复诊。一旦出现术眼明显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处理,并防止健眼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在裂隙灯下进行操作的技术水平。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对那些从事易致角膜异物伤工种的工人,建议其在工作时佩戴必要的防护眼罩或眼镜。若有异物进入眼内,瞩其切忌用手揉擦眼睛,以免加重角膜损伤。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09-310.
[2]刘高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8.
20121024
潘茸(1972),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护理工作。
R473.77
A
16731409(2013)03004702
[编辑]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