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彦
(海城市正骨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梨状肌综合征亦称梨状肌损伤、梨状肌狭窄综合征或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系指因梨状肌损伤、痉挛、变性以致坐骨神经的梨状肌出口狭窄,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1]。笔者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采用圆利针、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0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75例,女3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者5 d,最短者12 h;左侧35例,右侧70例。
1.2 诊断标准 1)常见病人跛行,姿势特殊。2)触诊有梨状肌紧张、增厚、压痛,偶尔感到部分肌束成条索状隆起。臀点、 窝点等坐骨神经径路常有显著压痛,但腰部一般无压痛点。3)直腿抬高试验:令病人仰卧做直腿抬高试验,患侧下肢太高30°~60°时疼痛逐渐加重,而抬高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检查者握住患者小腿下端,在患者屈膝90°时,使髋关节内旋,使得梨状肌紧张,若沿大腿后侧至小腿后外侧的放射性疼痛即是阳性反应。
1.3 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1)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 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2)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3)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2.1 圆利针治疗 患者采用侧卧位(患侧在上),局部消毒铺无菌巾,用龙胆紫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定点,采用75 mm的圆利针以垂直梨状肌肌腹的方向呈扇形透刺5~6次。
2.2 中药熏洗 红花、赤芍、透骨草、伸筋草各10 g,当归15 g,续断15 g,配合中药熏洗床熏洗患处,1次/d,每次20 min。于圆利针治疗后第2天开始应用5~7 d。
2.3 微波治疗 采用波长12.24 cm,频率为2450 Hz的微波,对患处治疗,每次30 min,1次/d。
3.1 疗效标准[2]治愈:臀后部及下肢的酸胀疼痛消失,行走正常,梨状肌综合征紧张试验阴性,局部无明显压痛;显效:臀后部及下肢的酸胀疼痛消失,行走正常,梨状肌综合征紧张试验弱阳性,局部明显减轻;好转:臀后部及下肢的酸胀疼痛较前缓解,行走跛行较前减轻,梨状肌综合征紧张试验阳性,局部略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3.2 结果 本组108例,治愈9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治愈率87.96%,总有效率为100%。
患者男,43岁,2012年8月13日下午就诊。主诉:患病前5 h因着急赶时间上班下公交车时,为躲避后边的轿车而拉扯到右侧的臀部,当时即感觉臀部有抽筋感并出现疼痛,在单位工作一上午后,右臀部疼痛未见减轻,并出现右下肢的放射痛,蹲下穿鞋时疼痛明显加重而不敢用力,遂在同事的搀扶下来我门诊就诊。查体见:腰部无明显压痛,右侧臀肌紧张,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可扪及条索状隆起,轻微按压即感觉明显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梨状肌紧张试验(+),直腿抬高为30°,继续抬高患肢时因疼痛而拒绝进一步检查。随即让患者采用侧卧位(患侧在上),局部消毒、铺无菌巾,用龙胆紫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定点(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术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 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采用75 mm的圆利针以垂直梨状肌肌腹的方向呈扇形透刺5~6次。经圆利针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并出现右下肢轻度麻木感,行微波理疗30 min后患者可自行下地行走,仅感觉右下肢有轻度无力,嘱 患者第2天开始做中药熏洗,每日1次,每次20 min;微波每次30 min,每日1次。1周后患者来复诊时,下肢以活动自如。
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向外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转子。在坐骨大孔处,肌的上下缘均有空隙,分别称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均有血管和神经通过[3]。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黏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多由于大腿内旋,下蹲突然站立,或腰部前屈伸直时,一旦发生旋转,使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而致损伤。亦可左髋部扭闪时。髋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亦可引起该肌损伤。部分病例仅有过劳或夜间受凉,而产生臀疼痛。小腿外侧及后侧麻木。抽痛,或腓总神经麻痹等症状和体征,此种情况可能与坐骨神经和梨状肌损伤变异有关。其病理机制是梨状肌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后引起水肿、肥厚、变性或挛缩,导致坐骨大孔相对缩小,压迫坐骨神经,产生坐骨神经痛,因局部炎性反应,代谢产物堆积,刺激临近的神经血管而产生局部的酸胀疼痛不适等。
人体周身引起的慢性疼痛分为经脉,络脉络筋(络筋),络筋痹结不通而引起疼痛,圆利针通过祛结、消除经筋痛灶而达到松经(筋)痹结之痛,根据圆利针减压的原理,通过圆利针治疗促进梨状肌水肿的吸收,痉挛的缓解,无菌性炎症反应的缓解,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中药熏洗疗法就是使用药物的蒸气,在体表的某个特定部位熏洗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这方法起源很古老,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和阐述,通过药物熏洗,使药物直接为肌肤吸收、分解、利用,在熏洗中可以通过热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效果。中药熏蒸的特点是经皮肤给药,避免药物对口腔黏膜、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脏、肾脏负担,从而提高药物利用度;应用的是天然的中药材,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有内服药物所不能发挥的独特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熏洗的禁忌症:1)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等;2)饭前饭后30 min内、饥饿、过度疲劳;3)妇女妊娠及月经期;4)急性传染病;5)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6)对药物过敏者。在圆利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药熏洗,使含有中药成分的水蒸气透过病变部位的皮肤达到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可舒筋活络,祛瘀通脉,达到“松则不痛”的缓解疼痛的目的。经过圆利针、中药熏洗治疗后,再利用波长12.24 cm,频率为2 450 Hz的微波止痛,改善血液循环及消炎作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继之产生的急性无菌性炎性水肿,渗出。
[1]柳登顺,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M].河南科技出版社,2006(9):328.
[2]赵光华.针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8例[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6):182.
[3]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