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 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013-03-31 14:02:09白江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构筑精神家园科学

龚 理,白江涛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 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龚 理,白江涛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石;大学生;精神家园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广大青年的亲切关怀。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素养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构筑自身的精神家园。

1 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内涵

精神家园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哲学命题,它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修养、情感状态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对于当代大学生,一个充实、灿烂的精神家园,是大家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寄托。构筑精神家园,不仅是自我的需要,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精神家园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修养,帮助大学生建立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平台,在实践中为他们塑造丰富、灿烂的精神世界。

2 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物质利益纷繁诱惑和价值取向多重选择的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渐渐迷失了方向,在政治思想上的偏失越来越严重,甚至将道德底线弃之不顾,导致了信仰缺失。

2.1 价值观念的功利性和自我意识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过份追求物质利益,理想和信仰丧失,甚至荒废学业。他们注重自我倾向、追求名利、信仰观念淡薄,充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匮乏。

2.2 专业选择、知识体系构建的实用化 随着社会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多注重计算机、英语、网络等实用性知识的学习,而相对轻视基础学科、人文学科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重实用知识、轻人文素养,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基础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低下。

2.3 心理素质脆弱、道德观念滑坡 近年来,药家鑫事件、马家爵事件等一系列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极端事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并且大学生轻生、自杀等事件也屡见不鲜,这都表现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脆弱和道德观念的退化。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当代大学生缺乏逆境的生活体验,导致他们心理素质低下,甚至出现极端的行为。一项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有14%出现了抑郁症,有17%表现出焦虑症状,12%对人、对事存在敌对情绪。而就业的压力也使大学生极易遭遇挫折和创伤,陷入精神的困境中不能自拔。

3 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必要性

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阵地,是当代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以人为本”不仅是新时期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更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健康健全的心理身体素质,应是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不懈追求。因此,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针对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必须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用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4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既需要来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完善,也需要来自社会、家庭及各方面人文环境的营造,还需要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创建健康和谐的大学生精神家园。

4.1 建立科学的高校教育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 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思维形态以及培养人格品质,这就要求高校教育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焕发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要敏锐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关注什么,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2 注重素质教育,构建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 人文素质教育能极大的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对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人文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建设高校人文环境,利用环境来育人、感染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举办主题培训班、艺术展演进校园、系列文体比赛等活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4.3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构建网上精神家园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帮手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高校要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载体和阵地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业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启发式教育,占领网络主阵地,共建大学生精神家园。

4.4 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整体合力 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这就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精神家园构建的整体合力,共筑育人的良好氛围。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实现自我完善的关键时期,用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集合全社会力量的关心和支持,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构筑符合时代需 要的精神家园,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G641

C

1004-6879(2013)03-0270-02

2012-11-30)

猜你喜欢
构筑精神家园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0
科学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8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7:00
科学拔牙
践行治水方针 构筑安全保障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8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