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药剂学》课程改革探讨

2013-03-31 14:02:09王仕宝朱玉泉郭晓华晏继红王伯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药剂学实训改革

王仕宝,朱玉泉,郭晓华,晏继红,王伯平,房 宇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陕西汉中 723000)

高职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是否拥有与岗位、岗位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药剂学课程目标已经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药剂基础知识和制剂能力向注重培养学生在医药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中,应该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向学生传授具有通用性、可迁移的技能。为培养这种综合职业能力,在进行药剂学课程改革时,应从以前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1 药剂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形式

1.1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药剂学课程改革符合(教高[2006]16号)精神,符合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行“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突出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1-2]。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目标,通过对市场调研,了解汉中地区制药企业生产的主要剂型、主要工艺以及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共同促进教学,培养合格的药学技能型专业人才。

1.2 课程改革的形式

1.2.1 重点改革实践教学形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50%,应力求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开展理论教学中的实验、校外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大与职业岗位贴近的技能训练。安排校外实训,打破学科体系,最大限度的与就业岗位接近,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开展广泛、活跃的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举办报告会、课件制作、科技展示会、中药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1.2.2 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提炼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技能:确定突出实践技能的工作任务,采用模化块设计理念,注重产、学、研结合,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开放式教学。以“一体化”实验室为载体,点面结合,以具体药品生产为代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直观、形象、生动地模拟各剂型的生产过程。

1.2.3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加深、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学院药学系聘请药学行业工作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在《药剂学》培养目标、规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积极建立江苏康缘药业、陕西步长药业、陕西汉王药业、汉中市药检所等10余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增加校外实训科目,重构实训课程体系。积极联系江苏恒瑞医药、陕西步长制药、秦巴药业等开发订单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于区域经济。

1.2.4 改革评价方式:应改革课程评价的形式,重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调整成绩的考核比重,平时作业占10%、课堂提问占5%、实验报告占10%、实验操作占10%、期中自测占15%、期末考试占50%。课程实现考教分离,并将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起以评促改的沟通桥梁,提高教学质量。

1.3 组织好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设计中,应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3]。把每种制剂的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模块,再把模块细分为与岗位操作相适应的项目。同时,调整好课程改革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实践教学过程作为改革的重点,由校内实验室实训向医药企业实习、实训延伸,把医药企业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4]。

1.4 确定药剂学课程改革的步骤 首先,制定课程改革标准和撰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案,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编写实验讲义和实训教程等;然后加强药剂实验室建设,继续扩大实训基地范围,规范实习教学任务。

2 课程改革的目的

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药剂学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任务(实验项目)展开,而核心任务是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得出的,因此,各工作项目和工作职责都来源于真实的实际工作,训练切实满足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做”一体化中进行,教学更加注重情景氛围,摆脱了纯粹的课堂理论教学。另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教学把学习目标放在共同完成任务上,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

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在充分满足职业职责要求的前提下,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之服务于岗位职责的要求,因此体现了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此外,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的考核方式更适用于对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要完成如此贴近真实工作的教学,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对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素质要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深入到对应行业企业的一线顶岗实践,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才能完成贴近真实工作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通过与医药企业合作,利用业余时间选派教师在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实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构成,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 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3.1 制定教学标准 明确了药剂学课程定位,规范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提高了药剂学教学质量。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较强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选派教师到企业考察、学习和进修。同时,聘任医药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药剂学课程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训、实习任务。

3.3 加强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充实完善及发挥实验室、实训室的功能,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不断开拓新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实训的内容覆盖片剂、丸剂、颗粒剂、溶液剂、软膏、栓剂等常见的多种剂型,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坚持和完善开放性的实验和实训特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4 完善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以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教学资料,改革和规范教学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网上教学方案,根据学校提供的网上运行平台和环境,形成一整套包括教学标准、授课教案、章节习题、实验指导、实训讲义在内的立体化教学内容,以方便学生学习。

3.5 确定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教学模式上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5]。改变传统单一的期末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模式,将期末考试、平时实验、集中实训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纳入药剂学课程考核中。

[1]樊亚娟.项目教学法在化工工艺课中的实践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4):74-76.

[2]王锦军,孙爱红,黄兆文.探讨项目管理法应用于药剂学实验教学[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2):145-147.

[3]陈晓晶.做学一体教学法在药剂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46-47.

[4]刘芳,罗跃娥,刘斌.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9):2195-2196.

[5]冯林,郑薇薇“.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10,27(4):57-59.

猜你喜欢
药剂学实训改革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