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中的管理制度探索*

2013-03-31 13:42:11刘家英吴海峰
重庆医学 2013年26期
关键词:太极办学校企

刘家英,王 爽△,廖 于,吴海峰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40133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图书馆 400010;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办公室 4013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试点的十大工程,其中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是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1]”。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创新,有了长足的发展,校企合作办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但必须看到,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存在问题,其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便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本文从分析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太极学院入手,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中的管理制度建设。

1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太极学院现状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医药类专业为核心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现为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在与建立合作关系的100余家单位中,选择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太极集团有限公司重新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设立太极学院,根据企业需求,为其培养所需人才。双方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方案,实现毕业生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在实施订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对保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订单培养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需求计划和人才规格要求、提供特定的教学资源,配备必要的师资[3]。而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主体的管理与学校内部又存在一定差别,如何在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规范管理过程,提高利用效率,保证成果最大化,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目标共订,全程监控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4]。满足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设定培养目标的最重要标准。目前,更多的校企合作形式表现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计划的审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社会对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5]。而太极学院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订人才需求计划和人才规格要求,太极集团参与校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习大纲的制订,并根据所需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职业素质要求,提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建议,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同时,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满足企业需要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使学生具备今后转岗的能力。

太极集团要求订单生适应药房店长岗位的要求,而“太极学院”的学生都来自于药学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必需的化学、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和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独立从事药品调剂、合理用药咨询、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及药品营销等工作的综合能力,毕业时取得药品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太极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注重构建基本职业素质、药物制剂技能、药品检测技能、药品营销技能和临床合理用药等5项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为标准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还重视构建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递进式三阶段药学专业能力训练体系,并贯穿于实验、见习、实训、实习等环节中。可以看出,太极学院的学生在着重培养太极集团需要人才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

校企合作的动力来自于强大的利益驱动,“太极学院”在教学目标的管理上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有助于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体现。

3 教学资源管理制度——集中优势、服务学生

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内容体现在教学资源共享上,校企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为订单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具体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在校企合作协议中予以明确,以防止合作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争议[6]。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校企合作协议为保障。太极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均由太极集团负责打造,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在资金的保障和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性等方面都凸显了巨大的优势;教学方面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根据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体承担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组织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并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与企业相比,学校现有资源通过成熟的教学管理制度运作,在师资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凸显了巨大的优势。

4 教学过程管理制度——责权一致、校企融合

教学过程管理是校企合作运行中较有难度的部分,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企业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直接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校对学生实践工作情况的不直接掌握,都易导致对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的片面。一种机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需要有制度或协议来保障,校企双方应签订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合作协议,规定参与方的任务、权利、义务和争议仲裁办法[7]。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8]。太极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通过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建立了明确的责、权、利制度,建立了校企合作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

针对教学过程管理,太极学院实行“1+1+1”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年,企业入校组建太极学院并开展初步宣传工作,使学生接触企业;第2学年,企业深入学校开展企业相关课程讲授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企业;第3学年,学生进企业实习,融入企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以双方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并将太极集团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参与奖学金和特困生基金考核发放工作;在实习期间,学校向企业提供实习计划和实习要求,由企业负责进行教学、指导、管理和考核,为学生指定班主任负责学生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工作生活等学生管理工作,学校指派实习管理老师协助企业开展实习管理工作,有效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管理的漏洞。同时,太极集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干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双方有效合作。

针对教学质量管理,学校每年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评结果通报给企业,有助于企业及时、全面掌握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情况;实习考核合格并经企业正式录用的太极学院学生,免试用期,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享受公司正式员工的一切福利待遇,企业高度认同双方共同培养的人才质量。通过保障机制的运行,为双方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

5 教学主体管理制度——交替运行、共同成长

校企合作办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管理[9]。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同时扮演学生、雇员、职业人多重身份,在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应体现差别性[10]。太极学院的学生一直都处于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的状态,只是时间不同,主导管理者不同。前2年在校学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学校处于管理主导的地位,学生的教学、思想、生活、社会活动等都由学校统一管理,企业参与监督;第3年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都由企业负责,利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工作布置、绩效考评等,促进学生进一步融入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处于协调和监督的管理地位。教学主体的管理受到约束机制的制约,通过相应制度文件的建立,进一步规范管理过程。

校企合作还有助于双方员工的共同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11-13]。太极学院的成立有助于推进双方合作关系,有助于加快学校打造 “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步伐。同时,太极集团的员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协议中明确提出“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对现有人员的岗位要求,企业可组织员工通过成考或其他方式利用周末时间到学校进行药学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修,学校优先录取,并于培训合格后颁发相应证书。”

目标共订,全程监控的教学目标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精准度;集中优势、服务学生的教学资源管理制度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资源;责权一致、校企融合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有利于监督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交替运行、共同成长的教学主体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人才培养的过程;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 汪长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4(1):78-79.

[2] 孙百鸣,崔淑鑫,田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9):84-86.

[3] 高光照.订单教育实施中的管理制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1):55.

[4] 綦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1):26-27.

[5] 许士群,黄志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0(12):63-65.

[6] 徐晓玲,楼建列.浅析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训教学互动平台[J].职教论坛,2010,26(17):33-34.

[7] 左健民.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2003,14(1):38-40.

[8] 赵学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宏观探究[J].江苏高教,2010,26(2):129-131.

[9] 黄俐丽.工学交融教学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65.

[10]颜楚华,王章华,邓青云.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26(4):80-82.

[11]赵月桃.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12]郝志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3]马林.内部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正效实现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11):48-50.

猜你喜欢
太极办学校企
太极
宝藏(2022年10期)2022-03-06 07:25:14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32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太极Ⅱ
中国摄影(2014年8期)2014-11-07 20:12:51
校企合作五反思